李金鑫
永春县宏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指导
李金鑫
永春县宏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改善,道路交通中私家车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学车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员的心理素质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简要探讨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心理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指导措施,以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汽车驾驶;教学;学员;心理问题;指导策略
汽车驾驶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一旦这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后续行车安全。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汽车驾驶教学中如何解决学员常见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就汽车驾驶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员往往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给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学员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盲目自信心理。部分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考虑到自身之前有过驾驶经历,对汽车驾驶感兴趣,或对自己的驾驶能力感到自信,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汽车驾驶学习的真正目标,忽视了规范操作动作的学习以及驾驶技能的掌握要点,仅仅是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将汽车驾驶教练的指导当作耳旁风,忽视了汽车驾驶操作的规范要领,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驾驶汽车,其中盲目自信的心理,严重影响了自身驾驶成绩,给其它学员的汽车驾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也阻碍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过分紧张心理。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无论学员的年龄如何,其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紧张心理是当前驾驶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在汽车驾驶学习中,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不正常了。因为,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手脚僵硬,或是经常性地低头看变速杆,或者是将油门当成刹车来踩,这些都是极为危险的。
三是避厌学心理。在现今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常常会产生各种程度的逃避厌学心理,而在汽车驾驶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心理也常常会出现。逃避厌学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使得学员们在驾驶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驾驶技术的学习要求也不严格,从而使得汽车驾驶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有明显地降低。
(一)减轻学员压力
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对学员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应当从细节入手,减轻学员的汽车驾驶学习压力,最大程度上避免操作不当而出现误区。在汽车驾驶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学员操作的协调性,在学员驾驶学习中出现失误后,汽车驾驶教练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加大学员的心理压力,而给后续驾驶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驾驶教练应当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采取可行措施对驾驶失误进行科学化防范。
当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驾驶教练应当结合学院的年龄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学员进行鼓励,以增强学院在汽车驾驶学习中的信心,充分调动其参与汽车驾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促进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部分学员在思维模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往往容易走进死胡同,为促进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汽车驾驶教练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可行措施拓宽学员的思路,鼓励并引导其就汽车驾驶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多种方式进行合理运用,促进驾驶问题的有效解决,保证汽车驾驶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促进学院驾驶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缓解学员的紧张情绪
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受到驾驶技能不熟练以及对驾驶学习不了解等因素的影响,学员往往存在严重的紧张心理,导致在实际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无法在标准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或操作不当而出现失误,此种情况下学员的紧张心理明显加剧,对后续汽车驾驶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一旦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紧张心理,汽车驾驶教练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从细节入手,缓解学员的紧张情绪,不能一味指责,以免影响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中的信心。汽车驾驶教练应当采取可行措施缓解学员的紧张情绪,鼓励学员继续投入到汽车驾驶学习中,对学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准确指导,提高学员在汽车驾驶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促进学员心理问题的妥善解决,从而全面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
在汽车驾驶的学习中,大部分的男性学员动手能力较强、精力充沛且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对驾驶教练的指导常常保持一种独立的见解,自身对技能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强。女性学员在驾驶学习过程中,遵章守法,并按照规范的操作来进行练习。所以,在今后的驾驶教学中,对于女性学员,应该以鼓励为主,多给她们信心与时间,循序渐进,培养女性学员们汽车驾驶的良好信心,以切实增强其驾驶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驾驶教练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驾驶教练一定要注重对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保持学员良好的学习情绪,从而有效地增强学员对驾驶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了切实增强驾驶教学的教学效率,驾驶教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每个学员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学员在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对驾驶技能的掌握也各不相同,为全面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驾驶教练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可行措施解决学员的常见心理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强化学员的驾驶技能,全面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为行车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王铁钢.汽车驾驶教学中学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指导[J].科技资讯,2014, 12(7):216-216.
[2]令狐毕青.汽车驾驶实习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指导要领分析[J].品牌,2014(8):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