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亮
井底之城
□周海亮
井是下水井。下水井,也可以连成一座城。
这是一片荒凉的待开发的土地。土地被闲置五六年,奶奶活着的时候说:“这要种上庄稼,能养活多少人啊!”奶奶是在冬天里死去的。人人都会死,这没什么可悲伤的。
奶奶给男孩留下那个井底。
井底有一张床,床上有一床被褥。床的旁边,有一个水桶、一个脸盆、一块香皂。最艰苦的日子,他们也有香皂。奶奶说:“洗得干干净净,才像个人样。”
男孩很想奶奶。
后来男孩发现他有了邻居。住在另一个下水井里的邻居。他们是一对老夫妻,白天,守着一条土路和一个搪瓷缸,男人拉琴,女人唱歌。女人的嗓子很好,像绸缎,却湿得能攥出水来。有人劝他们去闹市,说随便一唱,再说点悲惨史,比如烧了房子、毁了土地、死了孩子,就能赚更多。男人说:“没有这些。”旁人说:“编出这些。”男人说:“可是没有这些。”仍然守着土路,男拉女唱,几枚硬币也许就是他们一天的收入。
稍远处的井底,一个中年男人住在那里。每天他都会攀上攀下:攀上时,神采奕奕;攀下时,垂头丧气。即使住在井底,他的头发也总是一丝不乱,皮鞋也总是一尘不染,领带也总是打出饱满并且漂亮的结。他说普通话,也说英语。每天他都在找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将他排斥。有天他指着远处一栋刚刚竣工的大楼,对男孩说:“总有一天,我会在那里有一间宽敞的办公室。”说话时,他还没有吃晚饭,还有午饭,还有早饭。
再远处的井底,住着一位老人。老人老得就像山里的石头,男孩常常认为她会在某一天晚上突然死去。可是老人顽强地活着,活着,闲时,甚至会坐在草地上,晒着太阳,哼起歌。有风时,老人的头发、皮肤和目光一起飘扬,男孩闻到一股焦玉米的气味。老人很像男孩的奶奶。男孩想起奶奶的话:人人都会死,这没有什么可悲伤的。
附近的下水井里,慢慢住满了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说着不同的方言,守着不同的往事,想着不同的将来。有时他们会串门,聊聊各自的故事。最初,偶尔,老人也会去别人那里,坐一会儿,说几句话,但后来,她爬到地面的次数,越来越少。男孩就知道,老人爬不动了。
男孩不想老人死去。他知道,老人需要照顾。
建一座城的想法,就是那时开始的。男孩想,假如他与老人之间连接了一个铃铛,当老人需要他时,他就会及时出现。出现时,他也许是老人的儿子,也许是老人的孙子,还可能是医生、保姆、警察、厨子……老人需要这些人,城市里需要这些人,他的井底之城,也需要这些人。
男孩开始建设他的城。他说服那个中年男人做城的理发师,说服那个女人做城的厨子,说服女人的丈夫做城的警察……他给所有住在井底的人全新并且郑重的身份:律师、医生、护士、清洁工、作家……男孩就是城的作家。唯一的作家。老人说他应该是城的王。男孩摇摇头,城不需要王。
城不需要王。所有的城,都不需要王。男孩说。
每天男孩都在建设他的城。终于,所有的下水井都被拴了铃铛的绳索连接起来。铃铛有大有小,声音有高有低,这让他们可以轻易地分辨出是谁摇响铃铛,目的又是什么。城甚至有了灯,有一天,那个打领带的男人弄来一台突突响的机器,灯就亮了。那天,灯光下,男人拉琴,女人唱歌,唱湿所有人的眼。那天,所有穴居井底的人全都来到地面,且歌且舞。包括老人。
男孩雄心勃勃。他想把这里建成一座花园般的城。春天里,男孩开始种草,种花。他看着他的城越来越大,越来越绿,幸福得热泪滚滚。他扶老人出来,坐上草地,他认为老人正在变得年轻。
男孩去乡下,带回两捆树苗。他要将树苗栽到城的周围,他想,当那些树长大,就会吸引来美丽的鸟儿。他回到他的城,他发现,城已经不在。一群穿着制服的人正在友好并且野蛮地将他的邻居们驱赶。
他们说:“你们不能住在这里。这里不安全……”
老人说:“我们很安全。我们不想走。”
他们说:“你们必须走。这里马上就要被开发……”
男孩想不通。他的城如此祥和美丽,它们不需要开发。然而男孩知道他必将失去他的城。他是井底之城的王,可是,他只是井底之城的王。
失去井底之城,他只是一个流浪的男孩,或者,一条狗。
他们说,会给男孩一个家,给老人一个家。他们说的也许是真的,但男孩不想要这些,老人也不想要这些。男孩搀着老人离开,不住地回头。从此,他和老人将住在桥下,那里雾气很大,常有水滴打湿他和老人的眼。
他想老人很快就会死去。
老人很快就会死去。人人都会死去,这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让男孩悲伤的是,老人将会死在桥下,而非死在他的城。
(原载《小说月刊》2016年第9期 河北史志鹏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