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是如何走上前台的
——以《甘肃日报》柴生芳事迹报道为例

2016-11-26 07:39李近远
中国记者 2016年7期
关键词:优秀党员典型人物事迹

□ 文/李近远

一名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是如何走上前台的
——以《甘肃日报》柴生芳事迹报道为例

□ 文/李近远

《甘肃日报》在对柴生芳的事迹报道中创新思路,改进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宣传报道,避免了“高大全”的报道通病,塑造了“真善美”的鲜活人物。一系列相关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典型报道 优秀党员 柴生芳 甘肃日报

2014年8月15日,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同志因患睡眠重度呼吸暂停综合征,加之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此后,他被中宣部确定为时代楷模、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

一、发掘群众身边的“优秀党员”:如何报道、为何报道?

柴生芳196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后又被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先后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知名高校的高薪聘请,选择了回乡工作。在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几年后,他又主动请缨赴“贫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工作,先后在陇西、安定、临洮县区任职。在临洮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县的323个行政村,行程达4万多公里。逝世前一天,柴生芳连续工作长达17.5小时,终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

柴生芳逝世后,为慎重起见,《甘肃日报》并未第一时间发稿,而是与相关部门核查原因,并紧急派记者到现场采访、核实。经对比各方面信息,我们确认了柴生芳典型事迹的真实性。于是报社决定,将柴生芳事迹确定为重大典型选题,当即启动相关程序,着手制定报道方案。经过总编辑、相关部门主任、采访记者等对既有素材的分析,大家统一了认识:对柴生芳的报道,务必本着“素描”的原则,就人写人、就事说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柴生芳,让读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一个个身边的人来感知柴生芳的优秀品质、感人事迹、公仆情怀。

8月20日,《甘肃日报》一版刊发了通讯《“此木生芳”润民心——追记中共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柴生芳》,就此拉开了柴生芳事迹报道的序幕。此后,又连续刊发《柴生芳的最后一夜》《村民眼中的柴生芳》《信访群众缘何吊唁柴生芳》《柴生芳的工作日志》等一系列通讯,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通过记者深度挖掘,平实记叙,将柴生芳生前工作生活的各个侧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

在中宣部确定柴生芳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优秀代表”,甘肃省委追授柴生芳为优秀共产党员后,《甘肃日报》对柴生芳事迹的宣传报道再度升温,进入新的阶段。我们派出多路记者,对柴生芳的事迹进行系统挖掘,同时拿出重要版面,连续转载了中央媒体的相关报道。

9月26日,《甘肃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1.2万多字的长篇通讯《用生命诠释信念——追记人民的好县长柴生芳》,对柴生芳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景式描述。此后,又推出“向柴生芳同志学习”四篇系列评论,对柴生芳事迹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之后,又陆续通过“纵横谈”“陇上评论”“兰山论语”等评论专栏,阐述社会各界对柴生芳事迹的个人观点。同时,通过刊发生前同事等人的回忆文章、各界反响等形式,将柴生芳事迹的宣传进一步深化。

这则典型人物报道的背后,还有更为深入的考虑。近年来,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传播,个别县区领导违法乱纪的行为在无形中被放大,使县区领导干部呈现“污名化”倾向。这样的社会舆论状况,对于大部分辛勤工作在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虽然无形,但却十分沉重的压力,是非常不公平的。柴生芳逝世的消息通过网络传播后,有网友质疑他的死因:“真的是工作而死吗?”有人妄加猜测为“声色犬马”甚至“畏罪自杀”。这些猜疑不仅对柴生芳是极大的不公,更给其家属和当地干部群众造成了不小的心灵伤害。

通过重大典型报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好形象,是党报的优良传统。柴生芳同志的事迹真实感人,无愧于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报道好这一重大典型,不仅能树立起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印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也是用事实驳斥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辞,真实展现像他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状况,引导社会舆论正确看待基层干部队伍,鼓励和保护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因此,《甘肃日报》将柴生芳事迹的报道,确定为当年的重大典型选题,投入精干采编力量,拿出重要版面,集中报道,以占领舆论制高点,发出党报最强音。

二、报道的成效与启示

柴生芳事迹报道见报后,在甘肃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全省各地报纸、网站纷纷转载,广大读者通过来电、留言等方式,对柴生芳表示由衷的钦佩。特别是在临洮、安定、陇西、庆阳等他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许多人想方设法寻找刊登有柴生芳事迹的报纸,或是从网页上下载、打印相关报道,以便反复阅读和保存。

一是宣传了典型、树立了楷模。随着柴生芳事迹报道的深入,柴生芳生前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一件件被报道出来,一次次地引发读者对柴生芳事迹的感动和共鸣,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形象被刻画出来。通过报道,树立了一个新时期忠诚于党、热爱事业、心系百姓、牺牲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在大力倡导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无疑为甘肃,乃至全国树立了一名真感人、立得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道德楷模。

二是引导了舆论、回应了质疑。从柴生芳刚逝世后的众说纷纭、质疑不断,到目前的众口称赞、各界怀念,《甘肃日报》的报道,澄清了事实、引导了舆论,也使那些一度缠绕柴生芳的质疑和不实言辞得到了正面回应,失去了舆论场。许多曾与柴生芳打过交道的人都感慨不已,说通过报纸的报道,自己才真正全面地认识了柴生芳。还有网民留言说,通过柴生芳事迹的报道,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干部、好党员留给大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是创新了报道、改进了文风。在对柴生芳事迹的报道中,我们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惯例,从一开始就推出重点报道,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同侧面,将柴生芳的事迹一件件地报道出来,让他身边的人说话,用他做过的事作证,直至水到渠成,才择机推出全面反映柴生芳事迹的重头稿件,将报道推向高潮。报道过程中,没有定性、也不拔高,而是用平实的话语、鲜活的事例,使柴生芳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最终将一个活生生的好人、一个勤政为民的干部形象成功塑造出来。

对于柴生芳事迹的成功报道,促发了我们对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思考:

一是要尊重新闻事实。事实是新闻的生命,典型人物报道也不例外。人无完人,典型人物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同样有七情六欲,有缺点失误。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一定要尊重新闻事实,首先确定典型人物的真实性,然后深入挖掘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样才能使宣传对象站得住、能普及。

二是要遵循新闻规律。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最重要的是深入一线,亲自采访、深度挖掘、积累素材、精心创作。只有这样,记者才能亲身体验到报道对象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才能有真实的情感交流,有真切的感性体验。同时,在发稿次序、版面编排等方面,都要按照人之常情、受众心理等进行统筹安排,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或是一味唱赞歌、打标语,这样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反感。

三是要体现时代特色。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色,典型人物报道同样受到社会舆论热点、公众关注焦点、时代发展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典型人物新闻报道中,对这些方面不应该回避,而应当积极反馈、给出答案。例如,当下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为民、务实、清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在柴生芳事迹报道中,就着重突出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报道体现时代特色,回应社会关切。

四是要倡导核心价值。在柴生芳事迹报道中,甘肃省委确定的宣传基调是他身上体现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过硬作风。我们在报道过程中,都巧妙地予以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贯彻。在通讯、消息等报道方式中,注重用事实说话;在同事、家人等的追忆中,注重以情感动人;在系列评论、专栏评论中,则亮明观点、以理服人。发挥各种宣传报道方式的特点,打出“组合拳”,将典型人物报道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中。

(作者是甘肃日报社总编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优秀党员典型人物事迹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春天的出发——百年百名优秀党员红领巾寻访活动经验分享
人物与事迹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预备党员为何不宜被评为优秀党员?
武夷山苏区优秀党员代表人物的故事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优秀党员医务工作者成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