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是为喜骂

2016-11-26 06:33文/赵
喜剧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马屁骂人太监

文/赵 威

皆大欢喜,是为喜骂

文/赵 威

人人都有火气,有火气就要骂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圣人凡人,概莫能外。孔子看到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见老朋友原壤没礼貌,大骂“老而不死,是为贼”;骂好好先生“乡愿,德之贼也”……

骂人可以,但要讲艺术。倘若达不到艺术层面,也要讲点技术。因为,骂跟骂是不同的,有义愤填膺的骂,有指桑骂槐的骂,有打情骂俏的骂……很早之前,梁实秋写过一篇《骂人的艺术》,总结了十条原则、心理技法,很俏皮,但有这么几条梁氏未顾及。

一曰,以骂钓名声。有人说宋代士大夫的骨头最硬,也有人艳羡说宋代是文人的天堂,其实,这得益于宋代的祖宗家法“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有了这条,就可以放心骂,有时甚至把唾沫星子喷到了皇帝脸上,皇帝也都忍了。若因骂得到点罪名,遭贬谪后,继续骂,声名就能渐高。不过,明代的皇帝就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了,可还是有不怕死的“诤臣”,甚至有人为了身后能青史留名,故意骂皇帝,见一次骂一次,皇帝若一怒杀了他,便着了他的道儿,他虽死犹荣。如今,骂人的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于是,名人开个价,让你来骂他,到时他跟你对骂,你来我往,他红上加红,你也跟着他红了,吃香的喝辣的。

骂皇帝的,舆论会说真是个好官;皇帝挨了骂,还忍着,舆论会说真是个好皇帝。皆大欢喜,是为喜骂。

二曰,以骂装清高,骂得越狠,似乎越说明自己跟对方不是一路人。这种骂术要选好对象,对方必须有缺点,还得是个热点人物,且已差不多被千夫所指了。有两个被骂的典型:一是五代时期的冯道,先后“事四朝,相六帝”,被后世道学家骂为最无廉耻者,大有不把冯骂倒,伦理大旗就要倒了的架势,可这些人私下却在研究冯道的官场自全之术;二是明末的阮大铖,东林党的内讧把阮推向魏忠贤一伙,阮虽有意和好,但已成众矢之的,人人以痛骂阮来表示自己的清高。明亡后,这些痛骂阮大铖的东林士人有很大一部分边骂边准备自己的后路——先“降闯”,后降清,变成双料贰臣。

可见,此类骂术容易走火入魔,骂惯了极易产生幻觉,一边骂着奸邪,一边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似乎觉得自己真的是在廉洁奉公、永垂不朽了。当然,这招儿用好了,会显出自己的清高,是为巧骂。

三曰,奉旨骂人,看似事不关己,但也要讲技术。奉旨骂人,一般是太监的差事,且是美差。清末,张百熙与唐绍仪经常打嘴架,上面“传旨申斥”,也就是让太监去骂他们一顿。张百熙遭太监一顿痛骂,最后一句是“混账王八蛋滚下去”,他气得七窍生烟,叩首谢恩后,没几天就一命呜呼。唐绍仪则机灵多了,奉上贿银400两,太监不轻不重地说了两句就算过去了。如此肥差、美差,是为美骂。

奉旨骂人还有另一种情形。雍正朝有个大知识分子叫钱名世,他发现皇帝跟年羹尧好到穿一条裤子,于是,猛拍年的马屁,跟年好不就是跟皇帝好吗?结果年倒霉了,他也跟着倒霉。拍马术可不比骂术简单哪!不过,拍错马屁罪不至死,那就让他变成臭狗屎吧。雍正爷御赐“名教罪人”匾,挂到钱家大门上,不许摘下来。再令凡科举出身的京官,每人作诗一首骂钱名世,结集出版,题目就叫《名教罪人》。打开一看,无非骂钱“丧廉耻、负圣恩、罪臣卑污”,顺带拍一下主子的马屁——“皇帝圣明”。千篇一律,味同嚼蜡,实在没有新意。结果,有骂得“谬妄”被发配到宁古塔为奴的,有骂得“谬误舛错”“文理不通”被革职的。

可见,不动肝火,是骂不出真情实感的,是为傻骂。

编辑/罗勒

E-mail:xjsjluole@126.com

猜你喜欢
马屁骂人太监
喧噪
家长群成马屁群源于家长的“成功焦虑”
马屁的“境界”
白老师的“马屁经”
明清太监也读书
骂人大声机
马屁族三层境界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知己知彼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