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先锋性

2016-11-26 06:28敏晓黎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王小波先锋小说

敏晓黎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47000)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先锋性

敏晓黎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47000)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这些小说的语言风格较为独特,多用诗化的语言,并且通过运用反讽和转换叙事时空的方式,使得他的小说作品既区别于中国古典小说,又从其他现当代小说中脱颖而出。

“时代三部曲”;先锋性;反讽艺术

1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语言形式上的先锋性

王小波在作品的言说中常常善于运用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描绘出如诗一般的意境。在《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黄金时代》以及他的其他小说作品中,有很多诗情画意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作品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诗意。在《似水流年》中有这样的句子:“流年似水,有的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然而岁月如流,一切都已发生过了。发生过的事再也没有改变的余地。”《黄金时代》中也有这样的诗化的描述:“南方的太阳又白又亮,在天顶膨胀,平原上草木葱茏,水边的草根下沁出一片片油膜。这是一个梦,一个故事,要慢慢渗透。”“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下半截沉在黑暗里,上半截仍浮在阳光中。”这种叙述,增加了作品的诗意也展现了作者的才气。

王小波小说中的语言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言说风格:一种是简单明了的口语化语言,没有赘述也不造作;另一种则是诗化的语言,讲求节奏也讲究韵律。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语言风格却很好地统一于王小波的作品中。

2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思想上的先锋性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的主题,是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就“时代三部曲”而言,《红拂夜奔》中的李靖开始是制度的反叛者,但却在他地位上升当上卫公,并且替皇帝设计了犹如铁桶般的长安城后,就已然演变成为了一个对权力机制忠实维护者的角色。他通过反讽的艺术手法对现世的问题进行反思,比如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王小波从不盲从于那个时代的话语霸权,他通过对当前体制、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方面问题的剖析和另类表达,将反思的意义提升到更普遍的意义层面上。

3 穿越感:叙事时空的转换

《青铜时代》主要由这三部小说组成:《万寿寺》、《寻找无双》和《红拂夜奔》。其实,这三部小说都是以唐传奇作为其创作蓝本的:《万寿寺》 中的主要人物薛嵩和红线都是出自于袁郊的《红线》;《寻找无双》是出自于薛调的《无双传》和皇甫枚的《翘》;而《红拂夜奔》则是出自于杜光庭的《虬髯客传》。但这三部小说与古典小说相比较而言,都在篇幅、人物、情节、结构方面,有着很大的迥异,是一种古今并列,相互穿插的双重结构小说。作品中把具有与现代精神气质相接近的人物及事件用另一线索编织成古今传奇。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两种不同时空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来体现小说的文本意义。以作品为例,《青铜时代》看似写的是唐朝之事,但作品其实并不是历史小说,因为小说里所刻画的历史生活的灰暗基调,与现实生活中的境况惊人得相似,就如同《红拂夜奔》中的李卫公其实与数学教师王二的处境是一致的。对于《白银时代》而言,尽管作品描写的是未来世界,但是它的灵感来源和批判指向都是现在。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无论是《青铜时代》还是《黄金时代》亦或是《白银时代》,其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有明显的时间标识,但面对人物相似的生存境遇和人生感受时,这种分属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标识都已不再重要。作者所要关注的重点,仅仅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普遍的、荒诞的人生境遇和对这种境遇的逃离与抵抗。这种突破古典以及现代文学固有模式的叙述使王小波的小说叙事方法与许多作家有所不同。

4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先锋性意义和局限性

4.1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先锋性的意义

在作品中,关于人物设置、故事结构以及意象构成等,王小波都力图将其置于历史的大背景叙述中。他将关注的现世生活与社会现象置于历史故事中,其实这是一种逃脱了体制管制的放松游离状态,同时,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也擅长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人们的现实生活,这种题材脱离了当时的文学主流,也同样超越了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的规定性,超越当时的知青文学主潮,他异于主流,提出了生活中的问题也却有局限。

4.2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先锋性的局限性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在叙述中充满了反讽和黑色幽默。于当时的境况而言,显然他不能正着去写时代的病痛和体制的局限,他只能通过反讽、调侃和自嘲的方式反着去写时代,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去揭示时代的痛处,即便如此,却也没有达到反常时代应有的思想高度和深刻的社会反响,始终进入不了正式的文学史,也没能成为经典作家。然而,他敢于直面时代的文学现状,进行着真实的文学创作。

帕斯卡尔说过:“人之成为疯子竟如此不可避免,以至于疯到以疯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证明自己没疯。”正如王小波在作品中深刻而勇敢地剖析了人在迷失人性的过程中所表露的真实性。但作者在作品叙述过程中过分的直白和偏执影响了读者阅读作品的进程和思考,过犹不及的偏执情结同样对于读者群而言也有一定的限制。

结论

初读王小波先生的作品时,就发觉其文如其人,大胆却真实。在笔者看来,文学最要紧的就是要真实,王小波先生的作品正是如此,敢于说真话,敢于反观自我。

本篇论文正是在对王小波“时代三部曲”进行通读之后,对于“时代三部曲”的先锋性做了简单梳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正是王小波思想的先锋性激活了作品中叠摞的文字,同样也激起了每个读者间的反思和批判,而这种思想的碰撞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注释:

① 《青铜时代》.王小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1.

② 《黄金时代》.王小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③ 《黄金时代》.王小波.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1] 王小波 李银河.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34-47.

[2]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2-19.

[3] 艾晓明 李银河.《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4-18.

[4] 迈克尔-伍德.沉默之子.[M].北京:三联书店,2003,11-14.

[5] 余杰.火与冰.[M].北京:经济时报出版社,2011,3-9.

敏晓黎(1990.11-),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研究生。

f206.7

A

1672-5832(2016)07-0004-01

猜你喜欢
王小波先锋小说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浪漫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