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秋
唐传奇《崔护》叙事时空的复现回归
李 秋
【摘 要】唐传奇《崔护》不仅仅是“人面桃花”的附庸之作,其叙事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将故事的发展复现在一个时空之内,反复吟咏,并且每次复现都体现了叙事主人公的强烈感情色彩,不断地回归相爱的原点,反复歌咏相爱的忠贞。
【关键词】唐传奇 崔护 叙事时空
唐代孟棨的传奇《崔护》,不仅仅是“人面桃花”诗作的附庸,其故事生动朴实,富于生活气息,也可称作是一个唯美的浪漫喜剧。其叙事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将故事的发展复现在一个时空之内,反复吟咏,并且每次复现都体现了叙事主人公的强烈感情色彩,不断地回归相爱的原点,反复歌咏相爱的忠贞。
小说开篇便写进士崔护于清明之日独游都城南:“一亩之宫,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1]
在文本中,少女的语言功能被遮蔽了,代以各种夸张的形体语言。如“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这句话看似啰唆,因为有两个动词都是站立的意思:独倚和伫立,实际上表达了少女特有的矛盾心境,“独倚”是依靠和寄托,而“伫立”是自立和自尊。也就是说少女一方面要向倾慕的人表明自己的心迹,一方面又要表现出独立的警觉的拒绝姿态。这种两难的心境在文本中用重复的动词表达出来,“独倚”的慵懒和“伫立”的个性结合在一起,读起来声韵错落不落俗套。文中多用四六短句,叙事简短明快,时间节奏也清晰疏朗,但是两个人相遇的片段却是以少女妖娆多情的形体语言,舒缓了文章的节奏,将浓情蜜意的瞬间无限放大。对话功能的遮蔽使得文本从旧小说的赋诗唱答中解脱出来,变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间描绘。在文本的符号结构运转中,线性的时间轴带动着音响、音质、旋律、节奏等,走向符号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在时间轴线的强力运作下,文本的符号展现两种常见的运动型态――旋律与节拍。
旋律是音质的前后搭配、次序安排,而形成的轴线运动。音质本身就是声音处在空间中的状态,因其运动渠道位于听觉,故而这种状态须依时间轴呈现。节拍乃速度问题,也就是声音出现的次序和频率问题――明确的时间问题。一般的唐传奇写法往往采用了跨叙与预叙相结合的方式,而《崔护》一文有其创新之处,将不同时空下的情节叙述,都统一到当下的语境下,进行还原、再现。这种复现的时间结构和幽闭的空间结构,强化了文本的抒情意味。
文本速度为音响出现的间距,速度变化形成的规律,即节奏。“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1]来年清明时节老父的这段叙述,使文本速度呈现出一种凌乱的姿态,和老父丧女的悲愤心境是吻合的,与前面的整齐四六句的句式不同,杂糅了多重句式。而先介绍女儿的心境又描摹女儿相思的形容,“吾老矣”一句显得格外突兀,表面看起来是衬托老人悲愤无助的心情,实则是突遭变故叙事节奏的紊乱。节奏即黑格尔的时间尺度,音乐的运动便在这时间尺度中表现,或者说,时间尺度即一种音乐的表现。那么,老父的叙事节奏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悲痛的心理时空,当然,这个时空是假借老父之口传达的少女情怀。
文本的叙事主体是限知视角的作者和老父,文本的叙事主人公看似崔护,因为三次行动单元——第一次相遇、第二次追诉、第三次起死,都是崔护的行动带来的叙事情节。崔护是一个落第的读书人,他的个性是孤洁寡合,与现实难以相容才自我放逐到了一个幽静的所在。但是他从一个幻境般的时空中走出来,文中用了一个句子“绝不复至”,说明他还有和现实接轨与媾和的可能,一个“绝”字,将两重空间的不相容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第二次想起少女也是用了一个“忽”字,决绝地离开和偶然的回归,与其说这是浪漫故事的预兆,不如说是压抑的人生的一次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知道少女是被幽闭的女性,被偶然唤起的激情感染,第一次相遇主要介绍的是少女的行动神态,第二次追诉也是少女的心理描摹,第三次又是少女奇迹般的回魂。所以叙事主人公应该是这个等待的少女。
在叙事理论中,所谓叙事规律,便是差异与重复的配合关系。没有重复便难以形成一种复返的秩序性,差异或强调也无所显示,没有差异也无所谓变化,重复也无所立足。三次叙事实际是重复一个行动单元——爱情的复式恋歌。不过,第一次静态的描绘与第二次心理描绘,将主客观时空连接在一起。第三次叙事单元是一个差异极大的单元,已死的少女竟然以生命回归的方式,使叙事实现了奇迹般的反转,与其说这是爱情呼唤带来的生命奇迹,不如说是叙事时空复现回归下的叙事突转带来的艺术震撼。
参考文献:
[1]袁闾琨,薛洪勣.唐宋传奇总集(唐五代部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秋(1967-),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教学及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科研究项目“唐传奇叙事研究”,(2012)第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