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 03:33:24梁文道
爱你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余味梁文道台湾人

◎ 梁文道

◎ 梁文道

台湾人酷爱味精,夜市街头的小吃摊上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不用味精的(除了刨冰)。有人说这是因为台湾菜或福建菜的味道太寡,不用味精根本吃不出味道。例如贡丸汤,擅长煲汤的广东人肯定觉得莫名其妙,就这么一碗清水,放了几许葱花,再有两大颗新竹贡丸载浮载沉,这能叫做汤吗?但台湾人就是喜欢,用它伴食卤肉饭,或者直接拿它做一顿早餐的主角。但如果不用味精就更妙了。它那种寡淡的味道就像我喜欢的另一种汤水——饺子汤。饺子汤其实就是煮完饺子的开水。北方人讲究“喝原汤,化原食”,意思是吃饱了饺子,得喝煮饺子的这一锅水帮助消化。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百味纷呈,但在文人传统里面最受尊崇的始终是个淡字,而淡正是西方人最难领会的,也是中国口味里最独特的感官现象。中国美学很推崇“遗”跟“余”,音乐要注意那断续之间几乎稀不可闻的余音,诗要留神那可堪咀嚼的余味,书画的精华则在那萧疏简淡的留白与余墨。在味觉上,那就是能让人回味再三的余味——淡。

为何不是酸甜苦辣咸,而是淡方为味中之至呢?

首先,淡是一种几乎吃不出来的味道,就和弹奏古琴时在一个乐句与另一个乐句之间的袅袅余音一样,差一点就听不到了。这种处在感官界限边缘的口味最精微纤细,不用心领会是尝不着的。既然它是如此的辽远淡泊,对人的身心要求是如此之高,那当然是至味了。

更重要的是,淡乃诸味之母。所有强烈的味道如麻、辣、咸、香等都是很难和谐并存的,肯定一者必然就否定了另一者,例如说一道菜很辣,那它肯定就不是不辣的了。唯有淡是所有味道的基础,既不是甜也不算不甜,既不是酸又未必不可以酸,包含且孕育了一切。古人欣赏淡,与其说是为了它在口舌间产生的生理反应,倒不如说是哲理上的认同,所以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摘自《味道·味觉现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余味梁文道台湾人
余味悠长
人生的余味
领导文萃(2018年3期)2018-03-12 21:36:54
人生的余味
北方人(2017年11期)2017-07-03 14:07:47
人生的余味
北方人(2017年6期)2017-06-27 18:45:32
梁文道家训
爱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梁文道家训:读书这件事值得一辈子去坚持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社会与公益(2015年8期)2015-05-30 08:11:19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
海峡姐妹(2015年4期)2015-02-27 15:10:26
惊觉
文苑(2011年3期)2011-09-28 0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