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16-11-26 02:42张子璇
长江丛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贡献率促进作用物质

张子璇

浅析教育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张子璇

本文简要论述了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中国教育投入的现状,对中国教育低投入、经济高增长的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增加教育投入的重要性,最后阐明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向和策略。

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中国 作用 分析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作用,由于教育投入的长期性和迟效性,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会逐渐加深,尤其在中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求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对人才资本和技术支持有更为强烈的要求,这些都是通过发展教育形成的。同时,我国国内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地区性和城乡间的差距,需要去采取措施去减小差距,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关系

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而对经济增长幅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技术进步、劳动以及人力资本,其中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消耗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而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育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形成人力资本来影响经济增长,国家需要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具体而言,教育投入和国家经济增长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国家经济的具体实力对教育投入和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为本国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教育发展的结构和体系上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强国如美国、日本,在教育发展上是大大超越发展中国家的;其次,教育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教育有助于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民族创新能力,通过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再者,教育对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后,教育和经济之间除了相互促进以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国家发展教育需要提供大量物质和人力资源,且其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给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提高效果,因此在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通过占用资源的方式对国家和地区经济起到一定制约作用。[2]

二、教育与中国经济增长

与美国韩国相比,中国的教育投入量是很小的,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的教育投入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以上,而我国的教育投入占比不足3%(截至2002年),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来看,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多超过1000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有9.4美元,差距十分明显,另外,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人数等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都与发达国家甚至多数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很好的增长趋势,GDP不断增长,进入世界前列,人均GDP也在稳步增长,下面将简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1978-1995年之间,除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以外,本文主要讨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的60%,中国技术进步所带来贡献率只有15%。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物质资本,从1978-2002年间,虽然不同学者对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计算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均表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5%以上,甚至有学者认为其贡献率达到50%,数据显示物质资本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教育贡献占经济增长速度的12.72%(1952-1987),1982-1995年间教育的实际贡献率在10.46%,与物质资本的高贡献率相比,教育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综合以上论述,可以得知,我国的低教育投入导致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偏低,而目前的“低教育投入,高经济增长”的模式对未来国家的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内容。由于我国处于建设初期,加之教育投入的周期性长以及迟效性的特点,造成的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过高的物质资本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是短期内的,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质资本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明显降低,这些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能够得到明显的体现。另外,教育投入长期性和迟效性明显,在短期内,中国教育投入比重低所带来的影响显著性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实际上,目前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给国家经济带来的贡献率是十分明显的,这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

三、中国教育投入策略

基于我国的经济和人口现状,如何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实现教育发展的最大化,这需要我们去考察,我国的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来改善教育投入的比重,从而提高教育投入的影响效果。

首先,从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看。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比重较大,教育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北京、上海、天津除外),其占有的教育资源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做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区的教育投入要低于东部地区,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和人才的流失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西部地区来看,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其中有政策的影响,国家政策对吸引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教育投入的地区性差异明显,并且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教育投入高,且经济发达,对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中部地区教育投入较低,且留不住人才,造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中西部的教育投入,同时实施一定策略去吸引大量人才,以此来减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1]

其次,在教育等级的投入方面,国家在进行教育投入时,应该以何种教育等级为主,主要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下面进行具体论证。通过对1990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劳动简化法来对各级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首先,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6.9、22.8、7.9、1.4(1990),52.2、33.2、10.9、3.7(2000);1990和2000年全体社会劳动着实际人数分别为:56740万人和71150万人,通过对其对应劳动人口数量和平均劳动简化系数进行换算计算,可得.1990-2000年,全体社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增长额为:小学为86460万年、初中为47388万年、高中(含中专)为15333万年、大学以上为7353万年。1999-2000年社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增长总额为156534万年。由此计算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以上各等级的贡献率分别为:6.9、4.6、1.6、1.2,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等基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因此国家在教育投入的比重上需要进一步偏重于基础教育,加强对城乡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3]

四、结语

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这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中国在教育投入上所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这是由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迟效性,本文即阐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希望中国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础教育的投入。

[1]杨慧民.中国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J].统计观察,2006(05).

[2]刘新荣,占玲芳.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3(03).

[3]张广成.教育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03).

(作者单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猜你喜欢
贡献率促进作用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试论新媒体对舞蹈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14.8%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