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2016-11-26 01:58张国庆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

◎张国庆

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张国庆

近年来,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相比,与中华文化本身的巨大体量和悠远历史魅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建议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培育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全面谋划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完善文化开放格局,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

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适应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化企业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对象国的精神文化和产品需求,根据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文化贸易成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新亮点

文化贸易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文化产品贸易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能够传播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发展文化贸易,不仅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和精神资源,而且有利于我国在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经过发展,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总额已达1013亿美元,约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2.6%。其中:出口871亿美元,进口142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74亿元人民币(约157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906亿元人民币(约1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文化产品出口占货物出口的比重从2.6%提高到3%。

2.科技嫁接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随着科技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态势日趋明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正在通过“文化+科技”加快引领转型升级。一些文化龙头企业凭借着自主研发能力及拥有的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深度挖掘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故事,寻找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点,成功研制出环幕4D电影、悬挂式球幕电影、多屏水幕电影和跟踪式立体电影等十多类特种电影,并应用到系列主题乐园中。其中“环幕4D电影系统”已输出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配套出口20余部影片,标志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已从单纯的出口产品和服务开始走向出口核心技术和标准。

3.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

当今时代,文化贸易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产品间竞争,而是产业链间以及创新能力的竞争。以游戏、动漫和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即IP剧)的兴起,是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明显趋势。技术创新的力量也加速了产业间的联动,更促成了不同“产业域”间融合,催生出许多新应用,引导了新消费。如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语言和翻译的瓶颈问题,由于跨界融合,出现了科技企业渗透进入文化领域,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将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或直接转换为英文语音,达到类似“同声传译”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语言的转换率,解决了翻译上的问题,加速了文化产品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4.对外投资成为文化产业增强实力的新探索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截至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在8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文化及相关企业近千家,累计对外文化产业投资为188.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3%。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并积极开展海外并购。今年1月,我国万达文化集团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是迄今我国企业在海外的一桩最大的世界级文化并购案。

面临的国际竞争和挑战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相比,与我国现有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相比,与我们中华文化本身的巨大体量和它的悠远历史魅力相比,总的来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产业规模还不够强大发达

目前,世界各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不等,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而我国只有3.97%。尽管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近几年明显扩大,但与美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如2010年,美国的文化相关产业(电影、音乐和电脑软件等版权)增加值就已达9318亿美元,而2015年的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7235亿元人民币,折合现汇率约4023亿美元,只有美国五年前的43%。尽管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文化硬件产品出口国,但体现核心内容的、有较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出口仍然比重较低。尤其是在文化贸易的“软件”方面,包括电影、电视、演出、动漫和游戏等方面,均比较薄弱。

2.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有限

现在我国电视剧年制作量约395部16560集、电影686部,但在世界上仍很难普遍看到中国的电视、电影,更难听到中国的声音,文化的影响力较弱,这当然与一些西方国家严格限制我国电视落地有关。也正是由于这一西强我弱的格局,导致了在国际舆论方面,西方通讯社的舆论几乎左右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如新闻,每天全世界发稿量约80%来自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与合众社。全球传媒市场被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90%左右的份额。文化扩张是美国实施其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价值评判话语权。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目前还无法大量出口有关意识形态和精神理念方面的文化产品。这一现状若要有所改变,必须着力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3.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

我国现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49356 家,资产总额 83902 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 84163 亿元,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总体进一步提升。但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有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仅为美国的24%、英国的29%和日本的38%。受此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我国500多家出版社的年收入总和,还不如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在国际上,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都是当今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标杆品牌。我国文化企业不仅缺乏这样的品牌,而且也缺乏类似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和索尼那样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文化产品的全球化销售中,广袖善舞,影响力极强。如日本动漫对美国的销售收入,就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的4倍,在美国占有40%、在世界占据60%的市场,形成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动漫设计中心。

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在管理体制、资本运作、创作能力、国际营销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也有差距。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能力还不强,特别是符合国际市场偏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产出有限,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精品少,而且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面貌的产品更少。最让人诟病的是:由于缺乏文化、思想和精神的现代薪火,我们无法在国际上把中华文化大张旗鼓地展示和传播出去。撒切尔夫人曾经断言过,她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话虽难听,但却令人深思。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固然反映在GDP、人均收入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上,但更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创新、创意能力上。今天,当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坐二望一的时候,在许多方面也是做到世界最大了,但如果我们不重视文化、不重视文化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我们就无法摆脱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影响相对落后的局面。

努力培育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文化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积极探索文化的国际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通过国际市场竞争求发展、求效益,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促进、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

1.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的概念,强调的是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特色旅游、专题展览、特色建筑、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这些都是当今世界具有领先趋势和较高层次的产业集群。它不仅耗能低,占用资源少,附加值高,并且渗透性强,影响力大。文化企业借助“创意人才”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对经济创新有积极意义,而且有极大的财富创造和就业潜力。它既是文化产业的“软实力”,也是出口“思想观念”的重要通道。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要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因此,它是一个国家先进文化发展的标志。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出部署。这说明,文化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植,有些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将得到财政、金融、外汇、通关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重点支持。

我们要重点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为其走出去创造更多的条件。要以精品创作为核心,量身定做既有中华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习惯的精品力作。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企业、项目和产品,如杂技、武术、曲艺、民族音乐和舞蹈等,要为这些传统文化产品扩大出口做好服务;要加快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如动漫、影视、演艺娱乐和文化会展的对外合作和发展,组建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国际研发创作团队,形成后发优势。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吸收和展示中华文化元素,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2.加强文化产业的对外合作

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必须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汲取营养,这是文化保持时代性和生命力的力量源泉。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出,文明进步的主流,一直是不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而共同推动的。善于引进、通过合作,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从中取长补短、取优补拙、取强补弱,是使我国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改造、提高、丰富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生产大国,近年来,文化创作发展势头强劲,图书报刊发行量世界第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三,但“走出去”却有所偏弱。我们要寻找渠道、“借船出海”,把我国的文化优秀成果推广出去,这就必须加强和寻求国际合作。

在这方面,目前国内一些著名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如6年前,两大影业巨头之一的上海电影集团,就与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公司特艺集团合作(原名法国汤姆逊集团),共同出资在上海成立一个亚洲领先,面向影视、广告和动画等行业提供后期制作的合资公司,携手打造东方“好莱坞”式的电影科技基地,以满足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今年,万达文化集团不仅并购了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而且正在联合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好莱坞六大片厂之一的派拉蒙影业49%股权。王健林认为,这种并购有助于提升万达在全球电影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创造更多市场机会,扶持增长迅猛的中国电影对接国际市场。

3.寻求共同的文化价值理念

文化承载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因此,文化产品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观念,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需要深入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用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这是不同国家人民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信仰、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国家人民在交往中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以及解决矛盾的思考方法等,是人际交往和合作关系的基础。在世界多样性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人员流动的增多、经济交往的深入,各国文化的差异和背景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双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中国在面向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优势,又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人情,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各国人民接受和理解中国的发展与崛起。同样,我们在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也必须了解差异,才能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对此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因为随着我国的崛起,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我国的发展,也在正确地评价中国道路,客观看待当代中国的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来打造能够让各国民众广泛接受的文化产品,使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提高认可度,增强认同感。

4.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塑造好国家形象,这是营造我国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的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国际上总有些人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中国威胁论”、“资源掠夺论”和“中国崩溃论”等屡见不鲜。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不占先,但如果我们不去进行文化传播就更会受制于人!而要传播好中国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全球的视角、时代的眼光、世界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企业制作的文化产品也应以对象国的本土化方式、本土化传播来进行,通过多层次、多样化且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来普及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这一点,好莱坞的做法确实值得借鉴。如他们拍《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里面涉及的人物、动物都是中国元素,但却被他们演化成似像非像、而且非常卖座的中国故事,从我们这里获取了大量财富资源。韩国也是通过 “韩流”,向我们推广了韩国产品和价值理念。

中华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摒弃那种以暴露“落后、贫困、愚昧”为创作主题、取悦西方某些人的故事,而要大胆地讲出我们进取、奋斗所取得成功的经历,创作出充满自信、荡气回肠、能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史诗!我们要把故事资源转化为产品优势,努力提高成功率,并借势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让国外民众了解我们的追求、发展和梦想,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单位:商务部)

G125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2.006 ■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焦作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