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姝
论高师钢琴课程中的美学体验
周雅姝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音乐教育逐渐发展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势必将为素质教育提供条件和便利,素质教育则更注重对人的培养。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重点则是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同时,钢琴课程在高师音乐课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人们对审美的认识就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进行探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浅显的应对途径。
音乐教育已经在教育领域普及,高师音乐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发展对象,该专业的学生更是音乐教育的主力军。在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美,进而得到音乐审美的塑造,使人得到全面发展。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才能为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是高师学生的首要任务。
(一)审美的人生追求
马克思曾经表示,审美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作用就如同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一样,审美是维持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平衡的真正力量和不竭源泉。人们追求审美的提高可以间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人们对美的需求在人类各方面精神追求中是最高级别的,特别是在当代,人们更是急切地追求美的精神境界。在课堂上,美的表现形式则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动态的变迁本身蕴含着美的核心,让参与者从内心得到深省。
(二)体验以及探究美学是对艺术的诠释
早期人们认为知识只能是被发现的,现在明白知识也是可以创造出来的。人们从世界中发现知识,同时人们又创造知识用于对世界的理解,将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影响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度,我们不断发现和呈现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美追求和诠释的过程。当人们通过发现与创造获得知识,然后用艺术表达对知识的理解。艺术扮演着工具性的角色,以更美的体验去诠释世界,从而实现对艺术的诠释。
(一)美感之韵
钢琴课程的主要属性之一即体验美感,需要经历过程才能感受到艺术之美,关于如何实现这一历程,首先应当是聆听。高师钢琴课程是通过钢琴教学实现的,它在教师教授手指按键过程时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将音乐的美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去聆听和感受其中的美。然后是对音乐之美的深化体验。学生把老师弹奏出的音乐内涵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形式,得到一种不一样的艺术美感体验。
(二)美感渗透
高师钢琴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仅限于掌握理论知识或者是能够弹奏作品,它的内涵在于通过教师的艺术性传导,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弹奏技巧、演奏经验之间相互渗透,能在各方面对美形成一种充分的集中的体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起承转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艺术的美之体验上有更为深刻的领悟和感受。
(一)以钢琴课程为平台,重新认识教学目标
就目前来看,高师学生在钢琴的练习技巧上虽然有一定基础沉淀,但这远远不够,还应继续加强技巧训练,同时在音乐审美体系上加深认识,使音乐的情感语言更丰富。钢琴演奏需要技巧也需要情感,技巧的学习需要长时间进行练习,情感的表达则建立在自身的审美认知高度上,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走好钢琴音乐之路。钢琴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技能,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加以实践,过程中生成自己的体验,然后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二)以钢琴美学为体系,深入探析美学价值
音乐的完整意义所在,即音乐需要人们听觉的体验,以唤起相关的连觉体验,实现情感上的体验。体验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验的地位可想而知,是相当的高。高师钢琴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除了传统乐曲练习,还应拓宽钢琴练习选择范围,增加对作品的背景介绍,更要增加“听”的内容,比如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作品演奏诠释的比较,丰富学生听觉的体验,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探析其中的美学价值所在,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
(三)以师生关系为介质,体验钢琴演奏过程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而非被动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学习才能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钢琴课堂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同等的,这要求教师在体验上需与学生相平行,唤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然后双方进行交流互动。
高师钢琴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它是音乐与教育结合的有机整体。在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体,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强调提高学生审美的高度。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610500
周雅姝(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师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