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长庆
服务业应为经济转型突破口
○ 吕长庆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转型升级需求加快。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从服务业需求侧看,需求结构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需求结构转换,旅游、养老、教育、医疗和各类生产性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从供给侧看,高品质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产性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在服务业增加值已经在GDP中占比过半的当下,主动适应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应对短期增长压力、走向中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服务业有望成为最大的“就业容纳器”。2008年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新增就业达70万至80万人。到2013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吸纳城镇新增就业170万人左右。“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保持在当前GDP吸纳就业能力的水平上,服务业年均增长9%,每年吸纳的就业将至少达到1000万人左右,这将有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以及每年的新增劳动力,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员有望达到4亿人,占总就业人员比重达到50%。
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大大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和壮大。随着服务业吸纳就业和创造收入的能力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能达到35%至40%左右,实现倍增。
更为重要的是,“十三五”期间,随着服务业主导格局的逐步形成,我国有望扭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格局,形成绿色增长和绿色转型的新常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出服务经济主导的大趋势,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变革。笔者认为,适应、把握经济转型升级趋势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关键在于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是有条件有可能的,但应加速放开服务业市场,重点激活社会资本,同时,应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二次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