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
——以金正喜的 《精华选存》为例

2016-11-26 00:02朝国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诗学诗文精华

(朝国)刘 婧

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
——以金正喜的 《精华选存》为例

(朝国)刘 婧

朝鲜文人金正喜编选的 《精华选存》收录了清人王渔洋、田雯以及宋代词家的诗词作品。从这部选本所录诗词的內容、文献来源和选诗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金正喜作为朝鲜五百年间在学艺方面成果最为杰出的文人,他的诗文编选活动以及所反映的诗学宗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可以让我们从这个视角来洞悉朝鲜后期诗坛的诗文创作活动和批评实态,以及中国诗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对朝鲜文人影响的具体环节。

金正喜 翁方纲 王渔洋 《精华选存》 唐宋诗学 诗学批评

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这一时期朝鲜诗坛的创作和批评开始对前代诗学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其中直接关系到前代诗风对唐宋诗学的接受、继承和发展的诸多问题;二是朝鲜后期诗坛直接或间接受到同时期清代诗学的影响,这一时期清代诗学对唐宋诗学的批评和受容潮流也直接或间接对朝鲜诗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对于朝鲜诗人来说,在受到內部和外部双重环境的影响之外,其个人的师承关系、阅读经历,以及对文学和艺术的旨趣,都是影响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对唐宋文学的宗尚问题上,朝鲜后期诗坛中其个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去顺应或批判这种內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个人生命经历中的不同时期所宗尚的具体对象是什么,都有必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基于这种考量,本文拟以朝鲜后期诗书画大家金正喜为例,通过他编选的一部中国文人的诗选集 《精华选存》,来探讨朝鲜后期诗家对唐宋诗学的宗尚,以及个人接受和研习唐宋诗学的具体环节。

一、金正喜及其编选的 《精华选存》抄本內容

金正喜 (1786—1856)字元春,号秋史、阮堂等,朝鲜后期士大夫文人,在经学、金石学、书法、文学等方面造诣深湛。有著述 《阮堂集》,书画 《岁寒图》等传世。金正喜曾被朝鲜末期诗文大家金泽荣评价为是朝鲜五百年间的最为杰出之人物,并且盛赞其对清朝学术的造诣在朝鲜历史上无人可与匹敌。现今学界,中、韩、日学者对金正喜的研究因主要集中在对艺术和学术成果的研究方面,对金正喜的文学创作以及诗文集的编纂活动研究还没有深入进行。尤其是金正喜在世时的诗文作品被大量销毀,现在学界利用的通行本 《阮堂集》是后人整理编辑的一部分作品,其中讹误颇多。因此,对于金正喜诗文学方面的创作、批评,以及其在世时编撰的一系列诗文选本等方面,亦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

金正喜所编选的这部 《精华选存》抄本,现藏于日本东洋文库。之前韩国学者朴彻庠先生在 《秋史金正喜著作现况及其编刊诗文集》①中曾做过简单介绍,李哲熙先生在 《精华选存解题》②中对此选本內容做了简略的说明,对此抄本的版本和具体內容还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下面首先看一下此选本的抄写情况。

《精华选存》的具体抄录情况如下:抄本为1册。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半郭 17.2×12.0 cm,有界,10行21字,注双行,黑口,上下向黑鱼尾。装订为四针眼。封页题“精华选存”,下端小字题“附纶霞绝句美人香草”。內页和卷首有钤印及內题:青松沈氏渊古堂图籍,宜平私印,古香书屋,石 [末]审正,在山楼蒐书之一藏书印,吉祥室原本,古香书屋藏,抄录评论《北江诗话》部分內容。

以上印文中的“吉祥室”为金正喜的堂号。“古香书屋”是金正喜友人金逌根③的斋号。由藏书印及笔迹可以得知此抄本原为金正喜编辑,后为金逌根重抄保存下来。而“青松沈氏渊古堂”“宜平私印”是朝鲜末期藏书家沈宜平④的藏书印。“在山楼蒐书之一”则是日本学者前间恭作⑤的藏书印。由这些钤印可知此抄本曾经沈宜平之手,后被日本学者前间恭作收藏。日本东洋文库的藏书中钤有前间恭作的“在山楼蒐书之一”藏书印的朝鲜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一些朝鲜本文献也曾被韩国学者介绍过。

《精华选存》收录內容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精华一选》收录了二十三题,二十三首七律诗;第二部分 《精华二选》收录了四十题,四十一首七绝;第三部分 《精华绝句选存》收录了四十六题,七十首七绝;第四部分 《精华绝句二存》收录了六十一题,一百五十四首七绝,以上收录的都是清人王世祯的诗作;第五部分收录了清代诗人田雯的 《纶霞绝句》二十一题,二十五首七绝;第六部分 《美人香草集》收录了宋代文人的词作,具体收录作者和诗作数量为:苏轼 (五首),秦观 (一首),辛幼安(五首),姜夔 (十首),王沂孙 (二首),张炎(三首),刘克庄 (一首),李易安 (一首),虞集 (二首),萧泰来和王瓦全各一首,共三十二首。

现把 《精华选存》所收具体內容整理如下:

∗精华一选(23题23首)七律

秋柳/雨后观音门渡江/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雨夜宿圣恩寺还元阁 /眞州城南作 /环溪观玉兰同朱秋崖陈冰壑 /江东 /登鸡鸣寺 /愚山至都门同荔裳顾庵绎堂湟溱小集家兄西樵邸舍同用初字 /送张篑山学士归庐陵 /晓起至五华寺寻水尽头作 /赠谢方山舍人 /雨度柴关岭 /晓渡平羌江上凌云绝顶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晩登夔府东城楼望八阵图 /白帝城谒昭烈武侯祠 /渡河西望有感 /友人送白莲花为咏 /送李武曾之凤阳郡幕 /问钝翁编修疾 /谢梅耦长送木瓜 /题赵承旨画羊

∗精华二选(40题41首)七绝

淮安新城有感/登金山二首/润州怀古/姑苏怀古/董公祠//寄答汪苕文/淮阴雪夜/故中山西园 /台城怀古 /题灵谷废寺 /答朱锡鬯过广陵见怀之作时谒曹侍郎于云中 /将往金陵辟疆携歌儿见过同方坦庵先生于皇邵村崔不雕文在小集 /朱锡鬯自代州至京奉柬 /送宋牧仲别驾归黃州 /赠谢方山舍人 /河中感怀寄诸兄 /望终南云气/汉中府/犍为道中/登白帝城/荥泽渡河/挽姜贞毅先生 /杨茶庵佥宪阖门殉节诗/刘富川江屏殉节诗 /兰溪丞徐君殉节诗/定边堡守备刘君夫妇殉节诗 /用韵答别容斋说岩二学士讱庵侍读 /初秋示董苍水/西蜀/送郑郞赴粤西幕府 /和徐健庵宫赞喜吴汉槎入关之作 /寄曰缉侍御 /玉泉/吉水道中望杨诚斋故居 /泰和道中寄陈说岩都宪李容斋少宰彭羨门编修 /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公 /皖城怀古 /江行望识舟亭 /答陈元孝寄怀 /紫柏山下谒留侯祠

∗精华绝句选存(46题70首)七绝

蚕词 /再过露筋祠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 /和牧翁题沈朗倩石厓秋柳小景 /秦淮杂诗/叶欣画/杂题萧尺木画册/真州绝句/葛一龙枇杷 /太液兄家旧藏倪元镇画有题云…/秦邮杂诗/冶春绝句 /送孙无言归黃山/题豹人小像 /锦秋湖竹枝/金陵道上 /赵澄画 /宗梅岑画红桥小景见寄赋怀二首 /为高念东侍郞题文衡山画 /渔父 /三月晦日公勇招同曰缉玉虯苕文周量玉随湘北子端集河楼得绝句 /题文与也为梁曰缉画江村读书图 /为苕文题焚香扫地图/竹枝 /冬日读唐宋金元诸家诗偶有所感各题一绝于卷后 /退谷见朱锡鬯李武曾潘次耕蔡竹涛题名时朱在广陵李在黔南潘蔡在太原 /答梅渊公赠画兼寄唐祖命 /华阴道中/虚谷庵/汉嘉竹枝/棹歌/西陵竹枝/襄阳口号 /谢愚山寄敬亭茶著书墨四首/谢孙思远送茶笋 /为许生洲比部题梅渊公画 /绝句 /曹正子邀同家兄子侧及诸君丰台看芍药晩过祖氏园亭 /金孝章以壬子冬画梅寄予兄弟今六年矣丁巳七月先生之子祖生至京师始见之而先生与先兄考功皆已下世怆然赋诗 /题顾茂伦雪滩钓叟图 /供奉某君归吴门索诗 /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再送念东先生 /题门人查夏重芦塘放鸭图/题张力臣小照 /题沈客子林屋幽居图

∗精华绝句二存(61题154首)七绝

南唐宫词六首 /读史杂感八首 /高邮夜泊/江上/邓尉竹枝词/江上望青山忆旧二首/秦淮杂诗 /大风渡江 /题余氏女子绣浣纱洛神图 /昭阳舟中读闺秀徐幼芬遗诗寄李季子二首 /杨枝紫云曲二首 /绝句/寄陈伯玑金陵/真州绝句/送家兄礼吉归济南 /冶春绝句 /送彭十羨门游奧二首 /邹衣白画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为高念东侍郎题文衡山画 /送戴务旃游华山 /送陈其年归宜兴 /题尢展成新乐府三首 /卢师山 /裂帛湖杂咏 /雨中度故关 /望见华山/骊山怀古八首/灞桥寄内/马嵬怀古/夹江道中二首 /竹公溪二首 /清溪/大矶脑/涪州石鱼/询白公东坡不得二首/望庞居士山 /刘景升塚 /西堂甘橘初熟招东癡二首 /秦中凯歌十二首 /题冒辟疆姬人圆玉女罗画三首 /悼亡诗二十六首 /闻方山北山诸公连日出游戏寄 /曹正子邀同家兄子侧及诸君丰台看芍药晩过祖氏园亭/题苏台杨柳枝词后二首 /拟山家闺怨戏为钝翁编修作 /花烛词二首 /戏为钝翁赋 /同愚山侍讲衍庵看海棠柬梅耦长四首 /上陵歌 /定武兰亭跋尾二首 /忆公勇吏部/为朱悔人题王叔楚画竹卷 /瓶中桃花 /广州竹枝六首 /忆石帆亭寄儿辈 /立斋相公斋中蕉花开索赋 /题朱竹垞检讨雪景小照 /杜曲西南吊牧之冢 /郞当驿雨中 /汉州记梦/答钟圣舆送芍药

∗田雯纶霞绝句(21题25首)七绝

龙眠道中/露筋祠/西斋夜话图/海棠/采石矶重登太白楼/渡扬子江/襄阳/太真出浴图/邵子祠/东方祠/秦邮晩泊/题陶/盆梅/杂咏 /送王令贻之官铜仁 /杂诗/题胡循斋小像 /河村杂咏 /赠别 /桃源图/四月八日

∗美人香草集(32首)词

贺新郞 (夏景)苏轼 /水龙吟 (和章质夫杨花韵)苏轼 /洞仙歌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满庭芳秦观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幼安 /摸鱼儿辛幼安 /贺新郞 (别茂嘉十二弟)辛幼安 /双双燕辛幼安 /绮罗香 (春雨)辛幼安/暗香姜夔/疎影姜夔/扬州慢姜夔 /一萼红 (人日登定王台)姜夔 /念奴娇 (吴兴荷花)姜夔 /琵琶仙 (吴兴春游)姜夔 /齐天乐 (蟋蟀)姜夔 /长亭慢姜夔/惜红衣 (吴兴荷花无射宫)姜夔 /淡黃柳(客合肥)姜夔 /眉妩 (新月)王沂孙 /齐天乐 (蝉)王沂孙/高阳台 (西湖春感)张炎 /南浦 (春水)张炎 /解连环 (孤雁)张炎 /沁园春 (梦方孚若)刘克庄 /声声慢李易安 /苏武慢虞集 /南乡一剪梅 (招熊少府)虞集 /霜天晓角梅萧泰来 /霜天晓角梅王瓦全

二、《精华选存》收录诗词的文献来源

金正喜选编的这部 《精华选存》中收录了王渔洋、田伦霞,以及宋代词人的诗词作品,其中王渔洋的诗作占有最大的比重。下面先具体讨论这些诗作的来源问题。

1.《精华选存》收录王渔洋的诗作来源

《精华选存》收录的 《精华一选》 《精华二选》 《精华绝句选存》 《精华绝句二存》部分,共计收有王士祯的七律和七绝二百八十八首,这些“精华”作品都直接取材于王士祯的 《渔洋精华录》。不过,现在还不好断定金正喜取材的“渔洋精华录”的底本是哪种。根据现今为止笔者所掌握的传入朝鲜的 《渔洋精华录》版本情况,可以大致了解到金正喜选取的 《渔洋精华录》有两种来源可能性:其一是较早时期传入到朝鲜的 《渔洋精华录》;其二是翁方纲赠送金正喜的 《渔洋山人精华录》。现在首先探讨一下《渔洋精华录》传入到朝鲜的经纬。

1)《渔洋精华录》传入朝鲜及影响

王士祯 (号阮亭,1634—1744)主盟康熙诗坛五十余年,其诗作和神韵诗说在顺、康之际风靡海內,其诗文大家的地位也为诗坛公认。可想而知,当时与朝鲜交流频繁的清朝诗文对朝鲜诗坛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其中王渔洋的文学成就对朝鲜也势必有一定的影响。不过,王渔洋对朝鲜诗坛的影响或者说朝鲜诗坛对于王士祯的认知,在最初却并不是因他的诗学成就,其神韵诗论在朝鲜真正产生影响也要晚于清代几十年。王士祯名声传入朝鲜,最初是因其岳丈张延登(号华东)与朝鲜文人金尚宪 (号清阴,1570—1652)⑥的交流。天启六年 (1626)八月金尚宪出使明朝途径济南时见到了当时颇有诗名的张延登,张延登也非常欣赏金尚宪的才学,为金尚宪刊刻了出使明朝的记录 《朝天录》,这在当时的朝鲜诗坛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后,王士祯在编辑 《感旧集》以及 《渔洋诗话》时也收录了金尚宪的诗句。对于他们的交往及诗文的编纂和刊刻,朝鲜后期史学家韩致奫 (1765—1814)所编 《海东绎史》“金尚宪条”中有详细记载⑦。所以在清初之后的朝鲜使臣出使清朝,在遇到清朝的汉族文人时,经常提到张延登和金尚宪的交游故事,他们之间的交流在当时成为了两国文人在初识交往中联系感情的最好话题。比如,在十八世纪中期出使清朝的朝鲜士人洪大容在北京遇到杭州士人严诚、潘庭钧、陆飞并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有一天洪大容去严诚住处时有这样的记录:“严生即往傍炕持来一册子示之,题云感旧集,盖清初王渔洋集明清诸诗。而清阴朝天时,路出登莱,与其人有唱酬,故选入律绝数十首焉。”⑧不过,当时他们的话题还是停留在金尚宪及其诗文被收录入 《感旧集》的层面,对于王渔洋诗学的优劣却未进行评论。

对于王渔洋的诗文传入朝鲜的情况,朝鲜文人洪翰周 (号海翁,1798—1868)在 《智水拈笔》“王士祯”条有如下记载:

及英祖末年,全集与精华录始来我国。李惕斋及李雅亭、朴楚亭诸人,见而惊叹之,以为渔洋之死,几五十年,且隔一鸭江,一衣带水。今始知世间有王阮亭,相与极称之不已,东人之固陋如是矣。

此处洪氏所言英祖 (朝鲜国王李昑,1694—1776在位)末年,即是1776年左右。文中又提及见到王渔洋全集与精华录的三人,即是被称之为朝鲜后四家的李书九 (号惕斋、姜山,1754—1825),柳得恭 (号泠斋,1749—1807),朴齐家 (号楚亭,1750—1805),李德懋 (号雅亭、炯庵,1741—1793)之中的三人。朝鲜后四家中,只有李书九没有去过清朝,其他三人都有直接出使清朝的经历,他们是较早和清人直接交流并主张学习清代先进文化的先驱人物。对于他们接触并学习王渔洋诗文的情况,李德懋在个人诗文集中有如下记录:

陶谷李相国集,始现蚕尾集王士祯著,而不知其诗之如何。李槎川尝得邵子湘选本三册,而为帐中之秘。故槎川之诗,能脱凡陋之习,良有以也。槎川没后数十年,其书流落为姜山所藏,带经堂全集之来东,才二十余年,而藏之者不过二三家,亦不识其为何人。余尝从人借读,洋洋巨观,目瞠舌呿,自恨相见之苦晩,于是有诗曰:好事中州空艳羡,尧峰文笔阮亭诗。遂张夸震于泠斋、姜山、楚亭诸人,举皆咀嚼浓郁,耳濡目染,流波所及,能知有王渔洋于天壤间者,亦稍稍相望也。今仅五六年,其表章之功,余亦不让焉,故姜山有诗曰:俗子雌黃巧索瘢,风怀萧飒不成看。中州胜事谁空羡,愁杀东邻李懋官。

以上引文中所言陶谷李相国,即指朝鲜文人李宜显 (号陶谷,1669—1745),其 《陶谷集》为其孙在朝鲜英祖四十二年 (1776)以活字本刊刻。李宜显曾在康熙五十九年 (1720)和雍正十年 (1732)两次出使清朝,对清朝学术和文物都怀有极大的兴趣,《陶谷集》也收录了他两次出使清朝的记录 《庚子燕行杂识》和 《壬子燕行杂识》。李秉渊 (号槎川,1671—1751)⑨曾得到邵长蘅 (字子湘,1637—1704)所选王渔洋诗三册本⑩,此本在李秉渊去世后,又被李书九收藏。此后,朝鲜后四家中的柳得恭、李书九、朴齐家才开始研究并学习渔洋诗。李德懋所说渔洋诗文传入朝鲜的时间以及被朝鲜后四家所研习的经过,与上文中洪翰周提及的渔洋诗文传入朝鲜并被后四家接受的內容相符。可见渔洋诗文是在十八世纪上半期传入朝鲜,真正对朝鲜诗坛产生影响也是在十八世纪中期之后的朝鲜四家开始的。而在十八世纪中后期,随著朝鲜后四家与清人之间交流的增多,他们受渔洋诗文的影响情况也被清人所熟知,这些情况可以从清人潘庭筠 (1742—?)给李书九的诗文集 《姜山集》题写的序文中详细得知:

新城王文简公以诗主坛坫者几五十年,至今承学之士莫不望如泰山北斗,穷乡僻壤,家有其书。即偶有一异议者,众亦未尝韪之也。渔洋诸集流播海外,奉为枕中之密,故近时东人之作亦复斐然可观。李进士姜山尤笃嗜公诗,能以其博雅之才、清婉之思追踪步武,具体而微。⑪

由上面序文可以得知王渔洋诗文集传入朝鲜后对朝鲜诗坛的影响情况。清人潘庭筠和朝鲜洪大容交往之后,也与出使清朝的李德懋、朴齐家、柳得恭有过直接交流。李书九诗集中所收录的潘庭筠序文,是这三家出使清朝之前,柳得恭的叔父柳琴 (1741—1788)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出使燕京之际,临时编选的四家诗选《韩客巾衍集》,柳琴把这部诗选带到燕京是为了得到清人的序文和评点。这部诗选集在燕京得到了潘庭筠和李调元的序文和评点,此集中收有李书九的“姜山诗”,当时潘庭筠为这部选集题写了这篇序文。由潘庭筠序文中所述渔洋诗对李书九的具体影响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士大夫对王渔洋的诗文在朝鲜的传播以及对朝鲜诗坛一部分诗人的创作情况已经非常熟悉。在四家之后,即十九世纪的百余年內,朝鲜诗坛学习和模拟渔洋诗文之风大兴,同时对渔洋神韵说所进行的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金正喜即是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学习和评论渔洋诗学的文人之一。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金正喜正是后四家之一的楚亭朴齐家的弟子。金正喜对渔洋诗文的接触,和其业师朴齐家有很密切的关系。金正喜在朴齐家门下学诗的过程中,其业师的学诗倾向对其影响也是必然的。此外,重要的一点还有就是朴齐家、金正喜和清人翁方纲的直接交流关系,翁方纲诗学对朝鲜诗坛的影响极为深远。金正喜的上代学人对王渔洋的诗学的接受是金正喜得以传承渔洋诗学的重要契机,而金正喜在从上代学人中传承渔洋诗学的同时,直接受翁方纲的影响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翁方纲对渔洋诗学研究深入,其个人及门生都曾积极研习和编选有关渔洋诗文,在此过程中,翁方纲也曾多次寄赠给朝鲜友人渔洋诗文集。下面就简略讨论翁方纲赠送给金正喜的有关渔洋诗文集的情况。

2)翁方纲寄赠与金正喜的 《渔洋山人精华录

楚亭朴齐家曾经四次出使燕京,在嘉庆六年(1801),朴楚亭第三次入燕时在翁方纲的石墨书楼见到了翁方纲并结下了文字墨缘。此次翁方纲不但给朴楚亭欣赏了自己收集的各种金石珍藏,也给楚亭题写了不少诗文。在之后的嘉庆十五年 (1810)正月二十九日,金正喜随父亲金鲁敬出使燕京,经由翁方纲的门人李心庵的引见,在石墨书楼见到了翁方纲。当时金正喜只有二十四岁,年近八旬的翁方纲见到这位年轻优秀的朝鲜学人,倍感欣喜,给金正喜介绍了自己的各种金石书画,并且向金正喜传授了学诗的门径。此次的燕行,金正喜不但和翁方纲接下了师徒之谊,还与翁氏的儿子以及弟子接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金正喜也与阮元等学术大家,以及当时寓居北京的一些书画文人 (如罗聘)进行了交流。

金正喜归国之后,他和翁方纲也经常通信,讨论经学、金石、书法、诗学等问题,这种交流直至翁方纲去世。在翁方纲去世之后,翁方纲的儿子翁树昆,翁方纲的弟子吴嵩梁、叶铭澧等也与金正喜保持著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交流最多的是书籍、金石、书画作品。翁方纲在世时就与其子树昆编辑高丽史以及朝鲜金石汇编,当时金正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翁方纲则不断地赠送给金正喜自己或其他学者的著作,以备金正喜研习,其中就有 《渔洋山人精华录》。

翁方纲赠送给金正喜的 《渔洋山人精华录》⑫现藏于韩国文化研究院藏书阁。此本共十卷二册,为林佶编辑,有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1792)翁方纲序文。包匣下端题有“精华录”“石墨书楼寄赠本阮堂藏”。內裱纸题有“金正喜自笔”,钤有:金正喜氏考定之印,吉祥如意馆,阮堂印,金正喜印,秋史,金正喜所藏本等印。由此诗文集中题词以及钤印可知,此部精华录应是翁方纲直接赠送给金正喜的本子。如上面所言及的內容可知,王渔洋的 《渔洋精华录》虽然在十八世纪已经传入了朝鲜,金正喜在之前也极有可能在朝鲜看到过 《渔洋精华录》。不过,从翁方纲赠送给金正喜的这部 《渔洋山人精华录》来看,金正喜在编辑 《精华选存》时应该是以此本为底本选取的渔洋诗作。

2.《纶霞绝句》

《精华选存》所收 《纶霞绝句》 (21题25首)为清人田雯的诗作。田雯 (1635—1704)字子纶,号漪亭、山姜,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有 《古欢堂集》等诗文集行世,编有 《历代诗选》《历代文选》等。

金正喜所选 《纶霞绝句》中的二十一题,二十五首七绝诗,有十九题二十三首在 《古欢堂集》⑬的卷十三至十五中有收录。不过,据《纶霞绝句》所收诗文的情况来看,此选本收录的诗文应该不是直接选自 《古欢堂集》。这种判断依据有三点:第一,《精华选存》中收录的《纶霞绝句》中所收诗文的顺序和 《古欢堂集》所收录的诗文卷次不同;第二,《精华选存》中收录的 《纶霞绝句》所收诗文的题目和诗句与《古欢堂集》中收录的诗文题目或诗句有多处不同。如:《纶霞绝句》收诗题为 《采石矶重登太白楼》,而 《古欢堂集》卷十三则为 《采石矶重登太白楼有感题壁》,《纶霞绝句》无诗注。其它诗句亦有多处字句不同之处;第三,《精华选存》中收录的 《纶霞绝句》所收 《杂诗》 《赠别》二首诗是 《古欢堂集》所未收录的作品。

另,据日本学者藤塚邻在其著述 《清代文化东传的研究》⑭中有“金阮堂旧藏书目录”一节,其中记 录有金正喜收藏本 《古欢堂集》(一匣,八册),可知金正喜曾收藏并对田雯诗文进行过阅读或研习。不过,现今为止还没能发现有关“纶霞绝句”的资料。《纶霞绝句》是清人所编,或是朝鲜人抄录的单行本,现在还不能断定,对此本的相关文献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3.《美人香草》

《精华选存》收录的 《美人香草》词作,现今亦不能断定其收录作品的来源。因至今为止笔者还未能发现有关“美人香草”词作的著录信息。据现今为止笔者考察的韩国所存词选来看,朝鲜后期传入的词选有 《绝妙好词笺》(康熙庚午刻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等。不过金正喜所选 《美人香草》收录作品都与以上词选收录內容有出入,可见并不是直接取材于以上词选集。对 《美人香草》的词作来源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补充。

三、《精华选存》的选诗特点及唐宋诗学宗尚

诗文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形式之一,编选者一般会根据一定的需要和意图选取诗家和诗作,来达到个人褒贬之目的,进而彰显个人诗文之宗尚。此外,选本也具有教化的功能,不但历代公私书院会编选和刊行各种诗文选本作为教材,而且个人在研习诗文的历程中也会根据需要去挑选各类选本,或根据需要去编选、抄录一些诗文作为教材来研习或模仿。金正喜编选的这部《精华选存》也具有如上功能。不过,金正喜编选的这部诗选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通过这部诗选集和他在不同时期编选的其它诗文选本之间的关系,亦可以通过这部诗选集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为了便于理解,现把这部诗选集的特点以及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精华选存》是金正喜在研习中国历代诗文的过程中所编选的其中的一部诗词选本,这部选本和其它选本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不能孤立地根据这一部诗词选本来判定金正喜的诗学旨向。而通过这部诗词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他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

如前文所述,金正喜和朴齐家都和翁方纲有过直接的交流,尤其是金正喜在1810年和翁方纲见面之后,他在经学、金石、诗文创作方面就直接受到了翁方纲的指点。金正喜在之后的诗文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编选了翁方纲的 《复初斋文存》(1册,32篇)、《覃溪诗选》《覃溪摘句》⑮。另外,金正喜也曾编有 《一鸣七截》《诗盦录定杜少陵七言绝句》⑯等。从现今为止所调查的金正喜编选诗选集的资料来源来看,大部分都是翁方纲本人或是门人直接赠送给金正喜的中国诗文集或选集。《精华选存》所录王渔洋诗也应以翁方纲寄赠 《渔洋山人精华录》为底本所选录。而 《精华选存》应是金正喜在研习翁方纲诗文的基础上,对王渔洋以及唐宋诗学研习的过程中所编选的。

第二,《精华选存》所收诗词著者王渔洋、田雯都具有主宋倾向,而通过附录的宋代词作亦反映了金正喜编选的这部诗词选本的宗宋倾向。

正如王渔洋在主张宋诗的过程中也提倡学唐一样,金正喜也顺应了这种诗学主张。金正喜因为没有流传下来专门诗论作品,只是在其 《阮堂集》中收录的“杂识”中有些简短的对诗作评论的语句,其中亦反映了他“由宋入唐”的论调。这种论调和翁方纲主张的“由苏入杜”的诗学主张是相符合的⑰。金正喜并没有超脱出王渔洋和翁方纲的诗论,他的论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翁方纲的诗学主张。

金正喜对翁方纲学术和诗学的推崇可从他和友人论诗的书信中略窥一斑:

覃集果难读,经艺、文章、金石、书画打成一团,非浅人所得易解。然细心读过,线路脉络,灿然具见,特世人不以用心,外舐没味,不知谏果之回甘,蔗境之转佳耳。以鄙见闻,乾隆以来诸名家,项背相连,未有如钱箨石与覃溪者。张船山可得相将,而如袁随园辈,不足比拟矣,况其下者乎?⑱

金正喜所推崇的翁方纲和钱载,以及张问陶,都是诗书画和学术兼备之人,这也和金正喜对诗书画以及学术上的追求相一致。正如翁方纲所主张的要以“学人为诗”为标准,金正喜是在翁方纲指导的学诗“门径”下编选的这部研习范本。

第三,《精华选存》收录诗作以七绝为主,也反映了金正喜对神韵说的推崇。而金正喜的“诗画一境”论的观点,亦反映出他之所从偏好七绝体裁也源于他对书画艺术境界的追求。

《精华选存》內题有金正喜录洪亮吉(1746—1809)《北江诗话》评渔洋诗语:“律体胜于古体,五七言绝句又胜于五七律。”可知金正喜选王渔洋七绝诗体为主,是因为他认为七绝诗体是渔洋诗精华中之精华。同时,金正喜选田雯 《纶霞绝句》也全为七绝。此外,金正喜编选的其它诗文选本 《一鸣七截》《诗盦录定杜少陵七言绝句》以及 《覃溪摘句》亦全为七绝体裁。金正喜这种推崇“七绝”体裁的主张,应如蒋寅先生在 《清代诗学史》⑲中所论王渔洋的七绝诗与神韵之关系所指出的那样:“在古典诗歌的所有体裁中,七绝诗与神韵是最有缘的一种”,“七绝最能擅长表达瞬间感觉”,因七绝的“短篇体裁更易见神韵”。可以说,七绝体裁是追崇神韵的诗家所尚好的。此外,金正喜在对书画艺术境界的追求,也决定了他喜好七绝体裁的态度。现存金正喜的书画题词,大都是七绝体裁,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书画作品和诗文的呼应也和诗体有着重要的关系。

综上所述,金正喜编选的这部 《精华选存》是在研习王渔洋诗作和宋代词作的过程中所选的本子。通过这部诗词选本的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宗宋诗学的倾向。不过,金正喜选编的这部选本并不是孤立的,它和金正喜编选的翁方纲的诗文选本以及其它有关唐宋诗人的系列诗文选本在时间和体裁上具有一定的体系。通过金正喜编选的这些诗文选本,以及他在个人诗文集中所透漏出的诗文主张,可以判断出金正喜“唐宋兼宗”的诗学倾向。金正喜作为朝鲜后期杰出的诗书艺大家,他个人对文学、书画和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虽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刻苦和进取精神。不过,金正喜所取得的成就也和清代学术大家翁方纲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金正喜在学术、文学和书艺方面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直接得益于翁方纲的指导。尤其在诗文选集的编选和研习方面,其底本很大部分由翁方纲和其门生提供。正如翁方纲的诗学受到王渔洋的诸多影响一样,金正喜的诗学也和翁方纲的诗学主张一脉相承,也遵从翁方纲主张的“由苏入杜”的学诗门径。

此外,金正喜编选的这部 《精华选存》也可以说是他在翁方纲的学诗门径影响下的,对王渔洋和宋诗学研习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范本。通过金正喜编选的诸多中国历代诗文范本以及这些范本的资料来源,不仅可以具体把握中国诗学文献传入朝鲜的具体过程,而且也可以了解朝鲜学人所受唐宋诗学影响的具体环节,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深入洞悉朝鲜诗坛的诗文创作活动和批评实态。

注释:

①(韩)朴彻庠:《秋史金正喜著作现况及其编刊诗文集》,《大东汉文学》2006年第12期。

② (韩)李哲熙:《精华选存解题 》,高丽大学国外韩国汉籍研究中心解题文字资料。

③金逌根 (1785—1840),朝鲜安东人,字景先,号黃山。其祖父为金履基,父亲为永安府院君金祖淳。1810年文科及第,历任大司成,兵曹判书等职。善书画,有 《墨石图》等传世。安东金氏和金正喜家族为敌对势力,不过金逌根卻摆脱家族权贵的束缚,与金正喜交往密切,曾抄录和保存了金正喜的一些诗文和书画。

④ (韩)沈宜平 (1836—1919),字升如,号石兰、升斋、渊古堂等。朝鲜末期藏书家,著有 《渊古堂珍玩》等。

⑤ (日)前间恭作 (1868—1941),日本学者、藏书家,研究朝鲜语言及文学,藏朝鲜本丰富。著有 《鸡林类事灵言考》《龙歌故语笺》等。

⑥金尚宪在明末曾出使明朝,当时就已经有诗名。清初,因为金尚宪崇明反清,在朝鲜王朝属于“斥和派”,曾被抓到沈阳监禁,后被放出,因其气节在朝鲜文坛也倍受称赞。

⑦韩致奫 《海东绎史》:“天启中,朝鲜使臣金尚宪叔度(按号清阴)由登州入贡,邹平张忠定公,馆之于家,因刻其朝天录。诗多佳句,略载于此。”

⑧ (朝鲜)洪大容:《乾净衕笔谈》(《湛轩书》)。

⑨ (朝鲜)李秉渊 《槎川诗抄》序:“门徒金益谦尝挟公所手抄一卷入燕,江南文士见之,叹曰:讽之大雅,出唐入宋,明以后无论也。于是公之诗闻天下。”可知李秉渊受渔洋诗文的影响之后诗文水平大增的事实。

⑩邵子湘所选王渔洋诗三册本现未能确认是何本。王渔洋诗文的各种选本在当时流布较广,邵子湘曾编选渔洋与宋荦诗 《二家诗钞》,李秉渊所得渔洋三册本可能是此选本。

⑪李书九:《姜山集》序。

⑫翁方纲曾手批 《渔洋精华录》多种,具体內容可参考周兴陆 《翁覃溪手批渔洋山人精华录考辩》(《渔洋精华录汇编》,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611页。

⑬ 《古欢堂集》三十六卷內含诗集和文集 (《四库全书》本),《古欢堂集》前四卷为文学批评,诗集又名 《山姜诗选》计十四卷,有古杂体一卷、五言古诗三卷(含五言排律)、七言古诗三卷、五言律诗二卷、七言律诗二卷、五七言绝句三卷,共收有诗768题1389首。田雯早期诗歌被收入 《十子诗略》,后亦有其它选本传世。不过,迄今为止未能发现 《纶霞绝句》本。

⑭ (日)藤塚邻著,(韩)金熙永译:《清代文化东传的研究》(韩文翻译本,1994),第529页。

⑮翁方纲在世时曾自编 《复初斋文存》三十四卷,当时未能刊行。翁氏去世后在1867年由其弟子李彥章等人刊刻为三十五卷。金正喜应是在翁方纲在世时收到的其“文存”并选录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金正喜在自己的诗文集 《阮堂集》中曾提及。另,翁方纲在1816年曾寄自己的 《复初斋诗集》与金正喜,金正喜在1821年编选了 《覃溪诗选》。 《覃溪摘句》又名 《翁覃溪百句诗抄》,现藏于日本东洋文库。具体內容可参看朴彻庠论文 《秋史金正喜著作现况及其编刊诗文集》(《大东汉文学》2006年第12期),第15页。

⑯ 《一鸣七截》为金正喜所选司空图 (837—908)七言绝句。《诗盦录定杜少陵七言绝句》为金正喜选杜甫的七言百首选集。翁方纲曾寄赠给金正喜自己编选的《杜少陵七言绝句抄》,这部选本现存延世大学古籍部。

⑰金正喜在 《与申威堂书》(《阮堂集》卷二)中论到学诗的门径道:“诗道之渔洋、竹垞,门径不误。渔洋纯以天行,如天衣无缝,如华严楼阁,一指弹开,难以摸捉;竹垞人力精到,攀缘梯接,虽泰山顶上,可进一步。须以竹垞为主,参之以渔洋,色香声味,圆全无亏缺。至如牧斋,魄力持大,然终不免天魔外道,其最不可看。专从渔洋竹垞下手为妙,下此又有査初白,是两家后门迳最不误者也。由是三家进,以元遗山、虞道园,溯洄于东坡、山谷,为入杜准则,可谓功成圆满,见佛无怍矣。外此旁通诸家,左右逢源,在其心力眼力并到处,如镜镜相照,印印相合,不为魔境所误也。”可见,金正喜的学诗门径论与翁方纲的诗学主张一脉相承。

⑱金正喜:《阮堂集》卷二 《与申威堂书》。

⑲蒋寅:《清代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57页。

责任编辑 李霞锋

作者:刘婧,韩国南首尔大学教养学部助教授,文学博士,31020。

猜你喜欢
诗学诗文精华
背诗学写话
“精华”之说欠妥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