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用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零售化风险防范浅析

2016-11-25 16:52孙芳单科举
时代金融 2016年27期
关键词:风险商业银行建议

孙芳+单科举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能否清醒认识到发展小微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是能否持续稳健经营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零售化风险成因入手,从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相关措施的完善,以期帮助商业银行积极应对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的势头。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风险 建议

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经营群体,在稳定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5年初,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由原先“两个不低于”目标调整为“三个不低于”目标,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引导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小微企业经营遭遇较大冲击,部分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暴露速度加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攀升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率、资本回报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一系列关键财务指标,从而对其持续经营的能力形成挑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对小微业务零售化风险及时进行反思,并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从而在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零售化的风险表现

一是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采取零售化模式发展小微业务,相对于公司业务材料审批力度就会减弱,在此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是决定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通常银企双方获取信息的层面和深度是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借款企业对借款项目风险与收益状况信息掌握较为全面,而商业银行作为贷款发放者,因为没有直接参与小微企业经营项目的运营,一般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或信贷员的现场调查等方式了解小微企业经营项目的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并推断贷款违约的可能性,由于对信息的掌握较为片面,造成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操作风险。最近几年,商业银行迫于环境变化,纷纷将重点放到发展小微,尤其是小微业务零售化。我国小微金融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零售化发展小微业务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多数商业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但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业务开展初期多是采取人海战术。人力资源数量与专业化程度与日益增长的小微金融需求不相匹配,未来如何实现团队的稳定性与专业化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课题。

三是市场风险。小微企业因规模小,经营分散,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在经济上升期,会因市场反应快速、经营机制灵活等优点快速发展。但在经济下行期,易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量锐减、融资难融资贵等因素影响,经营难以持续。市场环境因素波动对小微企业竞争能力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明显且直接,小微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零售业务形成挑战。

二、商业银行小微业务零售化风险防范策略

如果要小微企业同时地、彻底地改变经营管理水平、资信水平、信用观念、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缺陷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在信用评价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防范小微零售化业务风险的能力。

(一)完善小微业务零售化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在零售化过程中,建立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模型。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零售业务原则大都是“零售化、批量化、标准化”,虽然下了大力度,但收效不佳,业务量不大,加之相关数据缺乏积累,数据源的完整性、真实性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利于零售业务开展。无论从小微零售化业务的自身特点看,还是实际发展情况看,都需要建立完善客户基础数据库,开发出适合本行业务特点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

二是借鉴个人零售业务,创新风险评价办法。在摸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风险进行准确评价,不能完全依赖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表象情况。因小微业务具有很强的个人零售业务特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跳出财务报表,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在考察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方面,可以通过查验企业在银行一个年度的流水的借贷双方累计项的差额来初步估算其毛利润,从而检验其报表的误差程度。分析小微企业的增长情况(包括企业资产增长情况、权益资本增长情况和销售收入增长情况等)判断其发展能力。

三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外部信用评级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制度、信用环境、中介性信用评级机构仍有待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多、层次参差不齐、准入门槛低,加之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引导,受评对象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重利益结合,轻技术标准”的现象。信用评级作为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必要条件和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如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风险,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相关企业的合理授信以及政府对金融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我国应积极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外部信用评级服务体系,充分且及时的揭露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提供支持。

(二)建立小微业务零售化标准流程

一是细化目标客户群体,将小微企业群体进行标准化细分,进而实行零售化管理。选取市场需求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多个指标,细分类似客户群体,根据群体间的差异,实行相应的信贷模式,并标准化其产品。二是提供标准化产品。在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针对单个客户群体的特点,打造适应客户群体的标准化产品,逐一实现准入门槛的标准化、担保措施的标准化、风险控制标准化。三是完善信用评分制度。信用评分制度是小微业务零售化的核心之一,信用评分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小企业授信申请和监控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评分卡中的客观信息能够对贷款者的个人行为和私人情感形成约束,减少相关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靳志国,薛明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零售化”浅析[J].河北金融,2013年(7).

[2]申健杰.当前商业银行个人资产业务发展策略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1期.

[3]吴俊,杨林,李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6).

[4]王建.我国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2年(2).

作者简介:孙芳(198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现供职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单科举(1981-),男,汉族,河南周口,现供职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猜你喜欢
风险商业银行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