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明 刘晖 陈琼 黄水金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和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对稻水象甲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发生分布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2015年稻水象甲已在江西省的23个县市区发生;化学防治结果表明,20%醚菊酯·呋虫胺WP 120 g·hm-2和150 g·hm-2处理对稻水象甲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对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62%和73.29%,药后3,7和14 d的防效均在87.33%以上;药后20 d对幼虫的防效分别为89.62%和92.49%,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水象甲;江西省;分布;20%醚菊酯·呋虫胺WP
中图分类号:S435.1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0.023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 of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in Jiangxi province was studi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screening for efficient chemicals in fiel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oryzophilus were found in 23 coun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5,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with spraying insecticides indicated that ethofenprox·dinetofuran 20% WP at the dose of 120 g·hm-2 and 150 g·hm-2 showed high efficacy to the rice water weevil. The control efficacy against larva was 89.62% and 92.49% at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against adults was 66.62% and 73.29% at 1 day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over 87.33% at 3,7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Key words: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Jiangxi province; distribution; ethofenprox·dinetofuran 20% WP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象虫科稻水象属,以成虫啃食稻叶和幼虫蛀食稻根的方式为害水稻。该虫原产于美国东部,是美洲新大陆特有的种,是20世纪初以来美国普遍发生的毁灭性水稻害虫[1]。自1988 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2],该虫已分布于我国的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山东、吉林、浙江、福建、湖南、安徽、台湾、山西、陕西、贵州、江西和新疆等20余个省市区[2-6],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由于该虫具有抗逆性强,且营孤雌生殖,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等特点,因此其传播扩散能力较强[7]。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部,其光温等气候因子完全满足稻水象甲生存的需求,是稻水象甲的高度适生区[8]。江西省于2007 年在万年县和乐平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危害,发生面积511 hm2 [6],由于稻水象甲的自身迁移扩散和人为传带,该虫在江西省的为害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但是,目前稻水象甲在江西省的分布与危害只见于零星的新闻报道,缺少系统的资料,不清楚其在江西省的确切分布范围,不利于有效预警与阻止稻水象甲的进一步扩散。
实践表明,化学药剂防治是快速高效控制稻水象甲的主要方法。目前登记用于防治稻水象甲的药剂品种以醚菊酯、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水胺硫磷、丁硫克百威、马拉硫磷、哒螨灵和噻虫嗪等成份为主。但是这些药剂成份或是只对成虫有效而无法防治幼虫、或表现为速效性差、或持效性差,无法满足快速持续控制稻水象甲的需求。因此,研发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高效,且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的药剂新品种是当前稻水象甲化学防治工作的重点。
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扩散蔓延为害,笔者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稻水象甲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分布危害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治稻水象甲的高效药剂新品种,旨在为制定稻水象甲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稻水象甲发生分布研究方法
查阅中国知网和维普资讯数据库中关于稻水象甲在江西省发生和危害的文献资料以及江西省内各县市农业局等部门关于稻水象甲的调查报告,收集稻水象甲的发生地点、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
1.2.1 供试药剂 20%醚菊酯·呋虫胺WP,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0%醚菊酯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生产。
1.2.2 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在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新城村的水稻田内,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均一致。试验田水稻品种为中早39。
试验设置6个处理:20%醚菊酯·呋虫胺WP有效成份用量(下同)90,120和150 g·hm-2,10%醚菊酯SC 120 g·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以及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各个药剂处理小区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均按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70 m2,小区间筑田埂,埂高于水面10 cm以上。试验时间为2015年5月8日(水稻处于返青分蘖初期)水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高峰期,按每公顷用药量加水750 L稀释后采用背负式赣丰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1次,施药时田间保持3~5 cm高的水层。
1.2.3 调查时间和方法 于施药前调查成虫基数,施药后1,3,7,14 d调查存活的成虫数量。药后20 d调查存活的幼虫数量1次。
成虫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每小区标记并调查50穴。根据稻水象甲的取食规律,调查稻株水面上可视部分成虫。调查时间为早晨6:00—8:00。幼虫采用随机取样调查,每小区随机取15穴,连泥带根拔取稻株,置于0.25 mm筛网上,用水将稻根冲洗干净,统计筛和稻根上的幼虫数。按照《NY/T 1464.2-2007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2部分:杀虫剂防治水稻稻水象甲》中的公式计算成虫和幼虫防治效果。不同处理防效的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DMRT”法。同时在药后3,7和14 d各目测观察1次药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水象甲在江西省的发生、分布现状
根据对江西省范围内多地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自2007 年在江西省万年县和乐平市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现已蔓延扩散至瑞昌市、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武宁县、吉州区、峡江县、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青原区、新干县、永丰县、东乡县、临川区、金溪县、余江县、分宜县、兴国县、丰城市和横峰县,共计23个县市区。分别属于九江市、吉安市、抚州市、鹰潭市、新余市、赣州市、宜春市和上饶市等8个地级市。从图1 显示可知:除彭泽县和横峰县外,其他稻水象甲分布的区域均连续分布,表明稻水象甲易于短距离向周边区域扩散。虽然稻水象甲已在我省的20余个县市区发生,但在不同区域的发生危害面积不同,其中在峡江县、乐平市和青原区的发生面积较大,其发生面积分别达到3 760,2 000和1 000 hm2,其他区域的发生面积均较小。
田间成虫密度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成虫在直播早稻苗期的密度一般为0.5~10 头·m-2。在移栽早稻分蘖期的密度一般为2~15 头·百丛-1,最高80 头·百丛-1。在移栽早稻穗期的密度一般0.2~3 头·百丛-1。此外,在还未栽种早稻的田边杂草(游草)上也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其密度一般为1~3头·m-2,最高16头·m-2。
2.2 20%醚菊酯·呋虫胺WP等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
20%醚菊酯·呋虫胺WP等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结果见表1。从表1看出,药后1 d,20%醚菊酯·呋虫胺WP 120 g·hm-2处理的防效为66.62%,低于该药150 g·hm-2处理的防效,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高于该药90 g·hm-2处理的防效,彼此之间亦无显著差异,与10%醚菊酯SC 120 g·hm-2处理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处理的防效。药后3 d,20%醚菊酯·呋虫胺WP 1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为91.61%,显著高于该药其余两个处理的防效,也显著高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处理的防效,但与10%醚菊酯SC 120 g·hm-2处理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20%醚菊酯·呋虫胺WP 120 g·hm-2对稻水象甲的防效为87.33%,显著高于该药90 g·hm-2处理的防效,也显著高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克g·hm-2处理的防效,但与10%醚菊酯SC 120 g·hm-2处理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药后7 d,20%醚菊酯·呋虫胺WP 150 g·hm-2对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效为92.92%,与该药120 g·hm-2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该药90 g·hm-2的防效,也显著高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和10%醚菊酯SC 120 g·hm-2的防效。药后14 d,20%醚菊酯·呋虫胺WP 150 g·hm-2对水稻稻水象甲的防效为95.83%,与该药120 g·hm-2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处理的防效之间亦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20%醚菊酯·呋虫胺WP 90 g·hm-2的防效,也显著高于10%醚菊酯SC 120 g·hm-2处理的防效。
从对幼虫的防效来看,药后20 d,20%醚菊酯·呋虫胺WP 150 g·hm-2和120 g·hm-2的防效分别为92.49%和89.62%,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该药90 g·hm-2和10%醚菊酯SC 120 g·hm-2的防效;20%醚菊酯·呋虫胺WP 150 g·hm-2处理的幼虫防效显著高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的防效,但20%醚菊酯·呋虫胺WP 120 g·hm-2处理的幼虫防效与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 g·hm-2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各个药剂处理未见药害症状发生,对水稻安全。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20%醚菊酯·呋虫胺WP120 g·hm-2和150 g·hm-2等2个药剂处理对稻水象甲成虫均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也具有优良的持效性,对稻水象甲幼虫也具有较高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3 结论与讨论
明确害虫的地理分布区域,对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制定有效的作物保护策略和应急防控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稻水象甲寄主范围广泛,幼虫可危害5科15种植物,成虫可危害10科64种植物[5];其幼虫和蛹在水稻根部营水生生活,成虫则具有半水生性;稻水象甲的生殖方式分为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但在我国目前发现的稻水象甲均为孤雌生殖型,而且孤雌生殖型稻水象甲的抗逆性、繁殖能力和迁飞能力均强于两性生殖型[3],稻水象甲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均十分有利于其繁殖扩散蔓延。因此有必要明确稻水象甲在我省范围内的分布区域,按其分布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本文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已在我省23个县市区发生分布,成为这些区域内水稻的重要害虫,严重威胁当地水稻安全生产。为了有效地阻断稻水象甲扩散蔓延,应将不同区域划分为疫区(经全面普查发现疫情的区域)、缓冲区(疫区向外延伸3 km区域)和保护区(疫区、缓冲区之外区域)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别区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疫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在疫区与缓冲区交界处设立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和可能传入传出通道设立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严禁疫区内的稻种、稻草、稻秧、饲料(草)等寄主材料运出或带出疫区;疫区的稻谷必须在当地加工成大米,方可运出;每年4—10月,对从疫区驶出的运载过稻种、稻草等物品的交通工具要进行表面灭虫处理;禁止在疫区内繁育水稻种子;每个乡镇设立1个疫情监测站点,监测疫情动态。缓冲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缓冲区内所有稻田实行强制喷药保护;每乡镇设立1个疫情监测站点,每年4—5月开展普查,掌握疫情动态;严禁疫区的稻种、稻秧、稻草等稻产品流入。保护区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调运检疫和市场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稻种、稻草等稻产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定期进行普查。
化学药剂防治虽然具有污染环境和易于造成人畜中毒的缺点,但由于该法具有防治成本低、防治效率高、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住有害生物蔓延为害的优点而仍然广为应用。目前,人们已筛选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阿维菌素乳油、25%阿克泰WG、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等高效药剂品种[9-12]。但是这些药剂品种或具有速效性差或持效期短的缺点,在生产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醚菊酯·呋虫胺WP 120,150 g·hm-2处理对稻水象甲成虫均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优良的持效性,对稻水象甲幼虫也具有较高的防效,因此该药可以作为稻水象甲防治的首选药剂品种。同时注意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以避免稻水象甲产生抗药性。
在稻水象甲的防治策略中,除了采取植物检疫和化学防治措施外,还必须综合运用农事操作措施、灯光诱杀等方法。例如,育秧时可使用0.84 mm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防止越冬代成虫迁入危害,推行旱育秧;在水稻生长期间注意晒田烤田,使稻田泥浆硬化,抑制稻水象甲幼虫危害;设置杀虫灯诱杀稻水象甲成虫;水稻收割后,稻草实行灭虫处理,铲除稻田周边杂草;稻田冬前翻耕灭茬降低田间越冬成虫数量;有条件的地方改变种植方式,实行水稻与旱作物轮作。
参考文献:
[1] WAY M. Insect pest management in rice in the United States[M]//GRAYSON B, GREEN M, COPPING L. Pest management in rice. New York, USA: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 1990:181-189.
[2]CHEN H,CHEN Z M,ZHOU Y S.Rice water weevil (Coleoptera : Curculionidae) in mainland China: Invasion, spread and control[J].Crop protection,2005,24(8):695-702.
[3]蒋明星,万方浩,郭建英,等.中国生物入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6-97.
[4]余守武,杨长登,李西明.我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6 (6):10-12.
[5]郭文超,李晶,魏振兴,等.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70-74.
[6]张锋,徐国平,宋建辉,等.江西省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1):84-90.
[7]SAITO T,HIRAI K,WAY M O.The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Coleoptera : curculion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05,40(1):31-39.
[8]齐国君,高燕,黄德超,等.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2):129-136.
[9]何永福,廖国会,袁洁,等.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试验[J].农药,2013,52(1):60-62.
[10]刘萍,兰玲,张玉华,等.几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J].动物学研究,2011,32(S):94-96.
[11]冯明友,冷云星,王庆伟,等.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4):80-82.
[12]陈敏东,黄德超,曾玲,等.3种药剂对稻水象甲大田防治作用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