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靖
摘 要:该文对低产竹林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竹林复壮措施。主要包括:竹林复壮、科学施肥,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毛竹;低产原因;复壮增产措施;黄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79-02
毛竹因其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用途广,效益好和一经造林便可持续利用等优点,成为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高效林业开发项目之一。黄山区是南方集体林区林业重点区县,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区现有竹林面积2.13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92万hm2,毛竹立竹蓄积量5 236万根,位居全省第四位。年均产毛竹200万根,鲜笋产量100多万kg。竹林是山区林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由于经营水平低、经营模式粗放,毛竹低产林面积占毛竹林总面积相当比重,严重影响竹林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黄山区成立了毛竹课题组,研究推广毛竹低产林垦复培育和防治主要毛竹病虫害等技术,使竹类经营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 低产主要原因分析
1.1 粗放经营 我区毛竹成林中绝大部分都是只砍不管或管而不精。新造竹林中存在着重造轻管的现象,这种粗放经营方式为毛竹低产埋下了隐患。竹林内“三头”(竹蔸头、树蔸头、石头)密度大,导致土壤板结,杂灌丛生,对毛竹发笋、成竹、水肥供应均起抑制阻碍作用,从而减少立竹度和产量,形成低产林。
1.2 不合理采伐 立竹度是衡量竹林林分产值的主要指标。由于对竹林的超强度采伐,砍大留小,竹林内母竹分布不合理,过多的挖笋,破坏了竹林的合理结构,不合理的采伐方式形成低产毛竹林。
1.3 立地条件差 有相当一部分毛竹林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由于林农闲散型的经营模式,因此生产成本较高不能很好的得到培育,使竹林内杂灌多,幼、壮龄竹很少,竹鞭以老鞭为主,出笋量少,形成低产。还有一部分毛竹林,由于生长在土层很薄的山脊地和陡地或生长在土壤板结粘重的黄红壤等立地条件差、不适宜毛竹生长的地块上,而形成低产林。
1.4 病虫害的危害 造成毛竹病虫害发生原因与竹林的密度、坡向等因素较为密切,加上在经营生产中没有及时砍除杂灌,造成林地内植被过多,易引发虫害。砍伐过度也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形成低产毛竹林。
2 确定复壮对象
近年来,我区对于陡坡地或立地条件差的毛竹林,作为水土保持林或风景林来经营。对其他立地条件较好的毛竹低产林,通过竹林垦复、科学施肥、护笋养竹、合理采伐、适时钩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改善竹林环境,调整竹林结构,增加发笋量和成竹率。经初步调查,我区现有毛竹低产林中的70%可以采取复壮措施,培育成为丰产林。
3 复壮增产主要措施
3.1 竹林垦复
3.1.1 砍灌垦挖 全面砍去矮灌、杂灌,适当保留竹林中混生的杉、松等乔木,清除劣死竹,增强林内透光度,提高地温,提高林地肥力。坡度低于15°时均可全垦,坡度大于15°时,可实行水平带垦,每次垦1/2至1/3,分二、三次(或年)全面垦复1遍。垦复时间在每年的7—8月份,深度为20cm,土壤疏松有利于竹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加快立竹成林,还可将表层有机质全部埋入土内,腐烂作肥料,促进竹鞭侧芽早生快发。
3.1.2 挖除 “三头”挖去竹林内的竹蔸头、树蔸头及捡去石头,这是我区培育丰产竹园的一项行之有效、省工易行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出笋数、新竹数、形成丰产结构均有明显效果。
3.2 科学施肥 施肥是促进竹鞭复壮、笋竹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凡有条件的地方,均应施肥。根据竹林生长特点、不同的培育目的,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和使用不同的肥料种类。满足不同季度和不同类型对各种肥料的需求,使竹笋竹材产量提高。毛竹对氮、磷、钾的需要量很大。施用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的复合肥,每hm2可施复合肥225kg。如果进行伐桩施肥,则先打通竹兜内竹节,每伐桩兜内施入尿素或碳酸氢铵0.25~0.5kg,再复土密封。另外,竹林施用有机肥对竹林生长尤为重要,施肥量每年每hm2可施有机肥750~1 500kg或饼肥2 250~3 000kg。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
3.3 护笋养竹 竹林要发展,护笋养竹是关键,适度及时分期挖退笋,科学疏笋,防止竹林火灾。
3.3.1 适当疏笋 在毛竹出笋期(3月25日—4月20日)有选择地淘汰部分活笋,疏除早期笋、末期笋、病虫笋、路边笋、并笋、过密笋、歪笋、小笋等,疏笋量占50%~70%,保留粗壮、位置适当的竹笋育竹,疏笋时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地,疏笋次数宜多不宜少,应疏早疏了,间隔期宜在5d以内。
3.3.2 挖除退笋 必须及时挖除即将死亡或已经死亡的退笋,不致继续消耗地力,这样对留养的健壮竹笋有利。反之会招致笋期害虫危害。
3.3.3 留小年竹 皖南地区多数毛竹林有大小年之分,群众沿用“大年养竹,小年挖笋”的传统经营习惯,把小年笋全挖尽。我区竹农的生产实践总结表明,留好小年笋,可以提高竹林产量,更可以使毛竹低产林尽快变为丰产林。
3.3.4 少挖冬笋 冬笋是春笋的前身,应不挖或少挖。若挖只能挖浅鞭笋、已微露土或将露土笋、冬季通常要遭受冻害死亡的冬笋。
3.3.5 保护竹鞭 “竹长鞭,鞭生笋、笋生竹、笋竹相通互生”是毛竹生长发育规律,在垦复、挖笋时应尽量避免挖伤、挖断竹鞭,对外露的竹鞭应给予覆土,有利于竹鞭生长。
3.4 合理采伐 采伐则是毛竹丰产稳产的重要一环。毛竹林在垦复的前几年内要严格控制采伐,在立竹度达到3 000~4 500株/hm2后再进行择伐,采伐强度在20%以下,实行“存三去四莫留七”,适当伐除四度以上老竹及病竹,保持合理的立竹结构,采伐季节严格控制在大年的冬季至小年的春节,做到不砍冷刀竹、孕笋竹、路边抽叶竹,推广鹰斧砍竹和蔸内施肥。
3.5 适时钩梢 对山高、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竹林,可采取适当钩梢的办法防止风倒秆破。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留枝不得少于15盘。钩梢在冰冻年的10—12月进行。对冰冻雪压不严重或立竹密度不足的竹林,则不必进行钩梢。
3.6 病虫害防治 我区毛竹病虫害一般危害不严重,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其病害有:枯梢病、基腐病、煤污病等。常发生的几类虫害有:竹笋夜蛾、竹毒蛾、竹舟蛾、竹螟等。竹笋夜蛾主要是以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其他害虫主要危害是幼虫取食竹叶,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光,使大片毛竹林被毁;受害轻时,竹笋显著地减少,直接影响竹林的发展。防治方法: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每年8月至次年2月清除林内杂灌,减少蜜源植物,挖山松土,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数量;初龄幼虫发生如严重,可在林内使用烟雾机喷施菊酯类农药;成虫发生期,可利用灯光进行诱杀。
4 经济效益
根据黄山区2010—2013年低产毛竹林垦复的实践表明,毛竹垦复比毛竹造林每hm2节约投资9 000元,并能提前3a满园,每年每hm2竹材产量可提高6 000kg,竹笋产量可提高600kg以上。通过及时清除竹林内杂灌、杂草,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药物防治等措施,有效控制我区竹林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提高了竹林质量,使每年竹笋竹材的数量得到增产。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