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松 徐德伟(佛山市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 佛山 528200)
南海区油气回收年度检测结果分析及管理建议
李文松 徐德伟(佛山市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广东 佛山 528200)
本文概况南海区油气回收监管措施,对南海区2014-2015年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年度检测结果全面梳理,对影响检测结果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油气回收监管的建议。
加油站;油气回收;油气检测
2010年广州“亚运”前夕,珠三角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整治,有效的减少了油气挥发,改善了空气质量。根据相关经验,油气回收治理之后如缺乏有效的监管,油气回收设备将形同虚设,甚至由于真空泵的运转加快了油气的挥发,加剧了污染。为了实施制度化、专业化监管,南海区每年安排财政预算委托第三方为所有在运营加油站、储油库及油罐车进行监督检测,2010年至今,经过连续5年的检测,减少了油气回收设备“带病上岗”,提高了油气回收效率。
南海区共有注册备案加油站176座,储油库4座、两家汽油运输企业汽油运输罐车共14台。2009-2010年,南海区实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所有在运营的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均按要相关标准完成整治和验收。政府按照每支加油枪0.6万元,每辆油罐车1万元,每个储油库按设备投资额15%的标准发放补贴,全区共发放油气回收综合治理补贴1295.5万元。为巩固油气回收治理成果,2010年至今,南海区加强管理,综合采取现场检查、年度检测、技术培训和系统评估等措施强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4-2015年,南海区每年检测加油站150座。 根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1],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主要包括4项指标,分别是气液比、密闭性、液阻和油气排放浓度。目前,南海区所有加油站均未安装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无法检测油气排放浓度。每年检测加油站有两次检测的机会,第一次检测不合格,环保部门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未按时完成整改或者整改后检测仍不合格的,将按照相关法律予以处罚。
2.1 气密性
密闭性是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第一个检测项目,也是关系到油气回收效率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根据《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检测密闭性时,向油气回收系统充入氮气直到压力稳定显示为500Pa,允许系统压力衰减,要求5分钟后的剩余压力值不能低于一定限值。
2014年第一次检测气密性不合格12座,其中PV阀泄漏的有8座,管路阀门关不紧的有2座,三通检测口泄漏的有1座,储油罐量油孔泄漏有1座。2015年第一次检测气密性不合格7座,其中PV阀泄漏的有2座,管路阀门关不紧的有3座,储油罐量油孔泄漏有2座。从两次检测结果分析, PV阀泄漏占比52.6%,其主要原因是PV阀设计能承受压力750Pa左右,当回收罐体压力大于750Pa时自动开启,起到调节罐压保障安全的作用。然而,部分PV阀因质量问题或者受到尘土、落叶等杂物的污染,实际能承受的压力不足750Pa,甚至小于500Pa。检测中发现这样的情况,检测人员做好现场记录,要求加油站及时维护或更换PV阀,待更换后再复测。
2.2 液阻
液阻检测是以一定流速的氮气模拟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线,通过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反应气体通过管线的阻力。
2014年检测有2座加油站因为液阻不达标而检测不合格,2015年检测液阻全达标,液阻检测合格率相比其他两个项目较高。2014年不合格的2座加油站1座由于车辆碾压导致路面沉降,油气回收系统的地下管线部分可能出现下凹,凝析出的汽油停留在下凹的这段管线内。另1座是由于集油井内有集油,阻碍了氮气充入油罐,导致液阻偏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求加油站做好管路整改和定期清理集油井,并形成清理台账以待检查。
2.3 气液比
气液比是加油时收集的油气体积与同时加入油箱内的汽油体积的比值。GB20952-2007第4.3.3条规定,油气回收系统的气液比应在1.0~1.2范围内。
2014年第一次检测150座加油站气液比不合格的有49座(有一支汽油枪气液比不合格判定该加油站检测不合格),合格率为67.3%,不合格加油枪有97支; 2015年第一次检测气液比不合格的有18座,不合格加油枪有43支,气液比是三个检测参数中通过率最低的。
从检测结果看,销量相对较大的加油站气液比不合格的有39座,汽油枪67支;从影响因素分析,因回气管堵塞的有19座,因真空泵功率不够或者叶片受损有13座,其余都是汽油抢本身原因。经过现场调试或者更换汽油抢、清洗过滤网和疏通气管等措施,复测合格率100%。
根据《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2],储油库主要检测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油气排放浓度和处理效率,油气排放浓度必须≤25mg/L,处理率≥95%。另外还要检测泄露浓度和底部装油泄露以及油气收集系统压力测试三个参数。
表1 2014-2015年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测数据分析表
从2014年、2015年四座储油库油气回收检测数据看,经过活性炭吸附、冷凝+膜吸附等技术,油气经处理后排放浓度均达标排放(≤25g/m3),与处理前192~908g/m3相比,油气处理率在95.5%~98.9%之间,大幅度的减少了油气的排放,实现了环保和经济双赢。营顺、平洲和华创三座储油库两次检测进气浓度较为稳定,但北村油库2015年进气浓度只有192g/ m3,相比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油罐车密闭性、加油站油气回收效率以及检测取样操作等因素有关。
油库是油气回收最大经济受益者,例如,北村油库油气回收效率达到0.13%,每天平均回收汽油约1吨。
加油站、储油库等设施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果设备安装后听之任之,不仅造成前期投入的巨大浪费,还会加剧油气挥发。所以,持续、有效的监管是油气回收发挥实现的保障,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日常巡查。从油气回收三项物理指标的检测结果看,管线堵塞、真空泵不运转、密封胶圈破损等因素都严重影响油气回收效果,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以易出故障的配件为检测内容,以检查检测中发现问题的加油站为检查重点,做好检测记录。
(2)定期实施油气回收系统检测。部分问题日常检查难以发现,要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每个油气回收系统“健康上岗”。
(3)加强油气回收技术培训。以技术培训使他们了解油气回收意义、原理,增强环保意识,提前自我管理、自我维护的能力,保障油气回收系统高效运转。
[1]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