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本土文化失语研究*

2016-11-25 08:52卢星辰王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习者英语文化

◆卢星辰 王雪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本土文化失语研究*

◆卢星辰 王雪

对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文化失语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失语;本土文化;英语教学

1 引言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涵盖英语语言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的文化输入和表达,导致学生对外国文化认识和表达不费吹灰之力,而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表达欠缺。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平等的,英语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本土文化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融合中外文化,发扬创新。

2 调查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泰山医学院为样本,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全体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师生群体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英语表达的情况如何?2)师生群体对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的表现权重如何体现?

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发出250份,收回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45份。研究对象为全体学生和教师,调查对象通过系统抽样的方式抽查。

为了进一步增强问卷的可信度,研究者随机邀请5位学生进行当面访谈,每位访谈者接受访谈大约10分钟,并对访谈者进行录音,转化成文字。

研究结果 如表1所示,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和英语教师存在文化失语现象,并且现状表现的权重有差别。学生尤其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强,对传统节日英语表达欠缺是“文化失语”的普遍现象,但对我国名胜古迹或地方小吃表达欠缺程度不是很明显,90%的学生对中国文化作品、儒家文化及诗词等方面的英语表达欠缺颇为严重。另外,10%的教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失语”现象,尤其对传统文化作品、儒家文化及诗词等方面的表达欠缺。

表1 学生及教师对中国文化掌握情况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状分析

3 文化失语现状的主要表现

英语学习者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表达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达颇为欠缺,最大的困难来源于传统节日的词汇量不足,比如对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New Year’s Eve(除夕)、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阳节)、Spring Festival Couplets(春联)、rice dumplings(粽子)、family reunion dinner(年夜饭)、Dragon Boat Racing(赛龙舟)、Chinese Valentine’s Day(七夕)、paper-cuts for window decoration(窗花)掌握较少;但对西方一些节日,比如Christmas(圣诞节)、Christmas Eve(平安夜)、Valentine’s Day(情人节)等颇为熟悉,而且兴趣比较浓厚。

作者:卢星辰,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王雪,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271016)。

英语学习者对我国儒家文化等的英语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初创,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主流地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世界兴起“汉语热”“孔子学院”等。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外国语言的同时,更要对儒家文化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充分表达儒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交流,如Benevolent Governance(仁政)、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Hitoshi(仁)、Theory of Virtue(性善论)等。

英语学习者对传统文化中成语、诗词、文言文的表达在英语学习中,汉语是无法用英语完美表达和翻译的。虽然同属于语言,英语方便交流,但汉语语境中的艺术美感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汉语具有独特的韵味,尤其是诗词、文言文的表达,英语学习者很少或者几乎不去涉及这方面的表达,如:“The plum blossom incense from the experience”(梅花香自苦寒来);“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揠苗助长);“wait every day under the tree, in the hope that a hare would kill itself by crashing into a tree trunk”(守株待兔);等等。

英语学习者对文学作品、服装、戏曲等的英语表达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6%的英语学习者对这方面表达欠缺,本身对京剧等戏曲较为忽视,比如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红楼梦》)、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三国演义》)、Water Margin(《水浒传》)、cheongsam(旗袍)、a shadow puppet(皮影)等。

英语学习者对本土名胜古迹、美食小吃等的英语表达对问卷调查中的研究发现,在名胜古迹和美食小吃方面,相比前面其他方面,英语学习者并不是很陌生,只是在地方名胜或者地方小吃方面表达欠缺,如East Wall Island(东壁岛)、Float to the Mountain(浮来山)、the candied sweet potatoes(拔丝地瓜)、spicy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宫爆鸡丁)、tomatoes on sticks(糖葫芦)等。

4 英语学习中“文化失语”的原因探讨

现阶段教材内容的编写和课堂导入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大部分以西方文化渗透为主,很少涉及或几乎不提及我国母语文化,尤其是对西方一些节日风俗、名人事迹、礼仪规范等的渗透和导入,对我国一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文化作品等却少之又少,有的高校或教学单位甚至引进纯英语教材,采取“全日制”英语教学模式。系统地讲,这对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却无益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往往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导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影响,在英语课堂中仍只关注单纯的“语言”教学:单词的读音、语法的讲解、课文的翻译背诵。单方向的文化交际,不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者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缺失 世界兴起“汉语热”,国内依然“英语热”。英语在教学中尤其重要,很多学生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上英语补习班、辅导班,去参加各种英语竞赛测试,对国文的学习却仅仅表现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国文。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有着较高的学习程度,但对国文很少重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本土文化失语”实属必然。

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大部分英语传授者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但在课堂上仅仅围绕英语语言教学,传授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语法结构、课文导读等方面的知识,除了对西方传统文化有适当介绍,很少提及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表达。文化失语现象不仅表现在学习者身上,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文化失语,使得英语学习者在文化失语方面更加严重。

文化多样性下西方文化的传播 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因此,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同样西方文化也来到中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全盘西化”的极端,

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 随着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表现出强大的传播性和传播速度,其造成的后果具有破坏性和不可弥补性,网络文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对我国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5 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和改善英语教材 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少之又少,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以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比如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章节内容方面,都应该相应增添中国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在传授英语知识过程中,其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对英语学习者有着极大的影响。在选拔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而不是单纯地选拔具有单方面英语能力的人。另外,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英语传授者也要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素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语言的传授者,还是文化的继承者。

学习者树立平等的文化交流观念 外语学习者是文化交际的主体,承担着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本国文化正确、全面地看待。文化之间的学习是平等的、双向的,长期以来,西方文化总是强势冲击其他文化,中国文化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却忽视了文化的平等性和不可替代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本民族的意识瑰宝,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任何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学习者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面向世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语言交流就是文化交流,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多引入和本土文化有关的知识,注重课外英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合理利用网络等媒介的作用 网络等媒介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西方文化通过网络传播等媒介,对我国文化造成冲击。因此,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开展网上教学、文化传媒活动,发布一些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传统的、大众的中国文化,发布人民群众和英语学习者喜闻乐见的中国文化,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是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现象。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英语学习中,都应该重视本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交流,而且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比较的思

维模式,有意向地导入中国本土文化,做文化的传播者,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认同。

[1]石志华.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反思文化教学: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6):209-210.

[2]韩艳萍.中国文化失语与大学英语教材改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报,2013(4):593-594.

[3]郑然.“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4(8):182.

[4]贾燕.大学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失语”的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4(6):77-79.

[5]朱思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反思[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256.

[6]张莉娟.中国文化缺失: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弊端:加强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及建议[J].科教导刊,2011(5):4-5.

H319.3

B

1671-489X(2016)18-0075-03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医患对话会话结构分析”(项目编号:J15WD10);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文化软实力视阈下山东省医学院校中医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07495)。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075

猜你喜欢
学习者英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谁远谁近?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