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话与真话
汉语言博大精深。所以,即便和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仍然免不了时常产生困惑。
我最近的困惑是:一、假话与谎话有区别吗?二、我们都知道有“善意的谎言”,那有“善意的假话”吗?
我知道上述问题有点儿“矫情”,但却挥不去脑海中时时冒出来的念头,索性认真研究一番,免得“闲的X疼”!
假话,自然是不真实的话,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但它到底不真实在哪儿?有几种类型?匆忙中,我初步以为:第一种假话,是事实上的不真实。比如,领导开会问:“我昨天发在群里的那篇文章,大家都认真看了吗?”“看了!看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其实,那篇无聊的文章,小李小赵小王都没看,但他们也都随口回答“看了”,在这里,他们说了假话。
再比如,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A:“是不是你把小朋友B推倒的?”A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我!”但探头显示,确实是A推倒了B。小朋友A在这里也说了假话。
第二种假话,是不涉及事实真实与否,而是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各种违心的表态、言不由衷的赞美等等。这种假话,我以为比第一种更为多见,也更不容易被拆穿,因为坐在讲假话者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在讲假话并且不介意他讲假话,因为自己也在讲假话。在此氛围下,如果有谁讲了真话,那才会令人愕然。
我以为,在生活中,稍稍讲点儿第二种假话,倒也无伤大雅,比如西方人有时(注意,是有时)说的:“你今天真漂亮!”“你表现得棒极了!”但问题是,一旦有了这个习惯,难保它不被带入严肃的事情中,那时,说假话就不是客套一下那么无所谓了。
谎话,自然是不真实的话,在这一点上,它似乎可以等同于假话。但实际上,它比假话应该更复杂一点。假话,仅仅是不真实,但谎话,除了不真实之外,还可以再编造些什么。比如,在前面的例子里,小朋友A说小朋友B摔倒不是他推的是假话,如果他再加上一句,“是小朋友C推的。”那就显然不是假话而是谎话了。
善意的谎言,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那篇《最后一片树叶》。说的是一个女孩儿望着病房外秋雨中的飘零的树叶喃喃自语,“等这几片叶子落完,我也要去了。”但第二天,她醒来,发现依然有一片绿叶长在枝头。而这片叶子,是一个老画家连夜画在墙上的,并且,因为受凉患了肺炎,老画家不久就去世了。于是,这个善意的谎言就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么,有没有善意的假话呢?我思考再三,觉得可能还真没有。因为光是一句假话,似乎无法完成“善意”的使命,还得再编点儿什么,才可能产生效果,但这样就成了谎话了——假话的加强版。比如,当年马云应聘肯德基失败后,招聘者如果想安慰他,不能只说“我们想录用你,但又怕限制了你的发展。”还得加上“你骨骼清奇,日后必有大成”云云。
费力想了许多,也没想透“假话与谎话”。不过,在此思考过程中,也并非没有收获。比如,我发现了最智慧的不讲假话的例子,就是那句:“同志们辛苦了!”应该说同志们真的很辛苦,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辛苦,也不能说不辛苦(那不是说假话吗)此时,神回答出现了:“为人民服务!”
真是无限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