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活动方式,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提供的材料不当;教师指导随意性大等。本文以合肥市某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为例,分析其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一、区域活动案例
合肥市某民办幼儿园每天15:00开始进行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以下记录了该园小(二)班区域活动的全过程。
活动开展前,小(二)班两位老师利用家长提供的废弃品和幼儿园已有材料制作了教具并投放到相应活动区。共设置了五个活动区,其中手工区和绘画区是临时活动区,安排在活动室内开展。另外三个活动区是常设在走廊上的,包括一个建构区,两个角色区。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区域活动前教师都要重新摆放桌椅,安排好临时活动区。
该班幼儿已经熟悉了这种形式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幼儿能熟练操作活动区中的材料。活动也中出现了随意“串门”的情况,如有一部分幼儿进入一个区后,对选择的材料随意摆弄几下,就放弃原来的区,而进入别的区。还有一部分幼儿因不了解临时制定的活动规则而被其他幼儿排斥,转而换成其他区。老师虽然注意到活动区频繁转换的情况,但没有主动引导。半小时后,幼儿回到了班级,主班老师与他们就刚才的活动进行了互动。老师:“A,你今天玩了什么呀?”A幼儿:“老师,今天我和B、C一起在‘兔兔手工坊里玩的。”老师接着问:“你觉得那个游戏好玩吗?开不开心?”A回应:“非常好玩,很开心。”老师又问:“下次再开展这个活动时,你还想玩什么呀?”幼儿兴奋地回答道:“老师,我还想玩这个游戏。”老师简单地进行总结后,就结束了区域活动。
二、对区域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但家园合作不充分
在区域活动准备期间,由于班级的材料不能完全满足区域活动的需求,教师主动与家长协商,让家长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材料的补充,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该班活动区主要设置在走廊上,走廊又是家长每日接送幼儿的必经之路,所以离园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逗留在活动区,随意摆弄材料的情况。这与活动开展前,老师未能与家长及时沟通有关。大部分家长不清楚这个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导致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未能及时阻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对这项活动的了解甚少,参与的积极性和关注度都很低。因此区域活动中的家园合作还处于浅表层面,不够深入。
(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全面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扮演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可事实上在活动开展中有时候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一些幼儿在自己选择的活动区玩了一段时间后,会随意去其他活动区,教师对这一情况没能有效引导。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没有观察到存在的问题,或者是观察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幼儿怎样参与活动以及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很少关心,更多的只是把自己定位为区域创设者或材料提供者。
(三)材料丰富,但实际利用价值不高
此次区域活动的材料大部分是教师手工制作的,且利用了不少废弃的物品,总体上活动材料是丰富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很多是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缺乏探索性、可操作性。
从活动区材料的功能来分,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可大致分为装饰材料和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在本案例中,教师更加注意使用装饰性的材料创设活动区的外部环境,使活动区外观漂亮美观,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用于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却不多,有些材料成了摆设,材料的实际利用价值不高。
(四)组织讨论及时,但针对性不强
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及时请几位小朋友介绍自己所玩的活动,与大家分享,这能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有利于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然而老师向幼儿提的问题较简单,如你今天玩的是什么,好玩吗,下次还想玩什么等。这些问题不利于深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问题。在互动环节结束时,仍有其他小朋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就没让他们再说了。
(五)园内总结及时,但未能落到实处
每次活动结束后,园长让所有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再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然而,当再次开展区域活动时,据笔者观察,教师并没有根据上次的经验总结对区域活动进行改进,在之前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旧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出现。
三、对区域活动的改进建议
(一)家园合作,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耐心向家长说明区域活动的目的,让家长真正理解活动的意义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必要时,还可以向家长寻求一些帮助和支持,比如活动材料缺少时,可以让家长带来一些废弃的瓶子或纸盒,这将极大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幼儿离园时,教师可以与家长提前沟通好,让家长对幼儿的不适当行为进行制止,这也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区域活动给予适时指导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过多的干预,要么是完全放任。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提供一个合适的活动环境,并对活动材料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始终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此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制定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总之,只有教师的角色定位正确,区域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提高实际利用价值
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探索性以及可操作性。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并且随着教育目标的变化而更新材料,彻底改变“操作材料一经投入,便长期不变”的做法,始终保持材料的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材料的实际利用效果。同时,教师不应该过于注重材料的美观,而丢失了其内在教育价值,应该注重材料的实际利用效率,材料的投放要给幼儿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尽量减少成品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四)组织讨论要有针对性,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时间
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讨论幼儿能回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且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积累了哪些经验,对今后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讨论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要对幼儿的回答具有引导作用,让幼儿掌握表达和交流的主动权,使师幼互动更为充分。教师更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时间,做到所有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总之,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高质量的问题讨论,对进一步提高区域活动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认真做好经验总结,落实改进措施
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全园要上下一心,集思广益,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并进行观后的现场点评,以提高改进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此外,幼儿园可以定期安排不同的教师作为监察人,监督每个班级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并进行全园公示,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这将极大促进教师把改进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区域活动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