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雷 马鈜
3月18日由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在上海松江大学城读书的江苏小伙裘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比赛中的他沉着冷静,击败上期擂主,最终赢得周冠军,展现出较高的古典文学素养。而赛场下的他自信坚毅,以不服输的精神与命运斗争,为自己拼出了一片天地。
青年报实习生钟雷记者马鈜
误打误撞与诗结缘高中时被老师没收137本书
节目中的裘江满腹经纶,面对难题对答如流。但裘江说他与诗词的缘分却来得颇为意外。原来小时候裘江并不爱看书,反而沉迷于当时一种被称作“小霸王”的游戏机,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没日没夜地打游戏,结果把电视机打冒烟了”。弄坏了电视机后,为逃避父母的责罚,裘江急中生智,从书架上随手拿了一本《元曲》来读。“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个故事是讲窦娥冤的。”
本来只想借读《元曲》装出认真读书的样子,没想到却误打误撞开启了裘江和诗词的缘分。后来因为裘江在市里的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家里人奖励了他一本《唐诗三百首》。拿到书的裘江如获至宝,每日不停地翻阅,据他自己说那本书“已经被翻烂了好多次,每次翻烂后就拿胶带再粘起来”。
高中的时候,裘江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我们高中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想考上大学,一定得选理科。我们当时一个年级30个班级,四个理科班的升学率是70%多,而文科班每个班只有两到三个人能考上二本。”迫于升学压力,裘江选择了理科。上着不喜欢的课,学着应试的知识,一天中唯一的放松就是读诗。
在当时老师的眼中,理科班的学生读诗是不务正业,是看“闲书”。但即使在老师的严防死守下,裘江仍然寻找着每一个机会偷偷读诗。上课的时候偷看书容易被老师发现,裘江就晚上11点回寝室后再看。为了不让宿管发现,裘江把小台灯含在嘴里,躲在被窝中盖上被子偷偷看书。“我最喜欢一句李白的诗叫‘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哪怕你读了一天的书都是很枯燥的,但是只要当你读到那么一句话说中了你想说的,你就会觉得非常畅快。”
为了看书,裘江把每个月400元生活费中的大部分都省出来买书。在跟老师长期的“斗智斗勇”中,裘江对被老师没收书也渐渐习以为常。“我是经常被没收书的,一个学期下来,根据老师那边的记录,我被没收了137本书,后来老师还给我的时候我都没法一次性全拿回家。”
人虽穷但志不穷打零工之余也不忘背唐诗
2013年,正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读书的裘江突然收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我跟我爸说最后一句话还是他去世几个月前送我上开往学校的大巴的时候。他突然跑过来塞了50块钱给我,说了声‘拿好了别丢了。父亲出事后我赶回去他也没能醒过来,也没能说上最后一句话。”谈起父亲,裘江难掩愧疚之情,眼中泛着若隐若现的泪光。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他用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两句诗来形容当年自己的不孝,“以前读书的时候经常偷看小说,老是被叫家长,现在回想一下,觉得自己从没做过什么让父母觉得骄傲的事情。”
裘江的老家在江苏淮安的农村,由于家里条件比较差,欠了村里人许多钱,父亲去世后,裘江也经历了一些周围人的冷言冷语,但不服输的他选择用一个人的肩膀扛着整个家前行。为了多挣钱补贴家用,有大半年的时间,才读大二的裘江同时打着四份零工:送外卖、做服务员、发传单……
凌晨4点起床,5点出门,6点到岗。由于没有公交车,裘江每天早上只能步行上班。工作过度劳累也让裘江留下了低血糖、贫血、胃病等后遗症。即使工作的压力如此繁重,裘江还是无法放下他对诗词的痴迷。高强度的工作让大脑每天处于疲劳状态,看过的诗也记不住,裘江就用抄诗的方式来强化记忆,“全唐诗四万多首诗,我全部抄了一遍。”
录节目前没告知家人未来想在西湖畔看书聊天
在参加河北卫视和央视的节目前,裘江没有告知家里人,他说只有当电视里正式播出的时候他才会跟家人们讲,因为他不想让他们失望。“学不成名誓不还吧,没成功之前我绝对不会告诉别人我在做什么。”
随着如今生活工作渐趋稳定,裘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未来。他坦言已经报考了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生,希望接下来可以读研读博,最终理想是去浙大教书,想用自己对古典文学的这份热爱去感染更多人。课余时间想在西湖边上开家书店,没课的时候和学生看书聊天赏西湖。
当被问到为何唯独对西湖情有独钟时,裘江笑言:“如果说唐诗有四万首的话,差不多有三万首都堆在了西湖。”裘江高中时曾读到李贺的《苏小小墓》,顿时就爱上了杭州西湖,只是苦于没能一睹西湖真容。考试前的某天下午,他突然冒出了夜访西湖的想法,于是立刻向同学借了400元生活费,在未告诉其他人的情况下独自坐火车去了杭州,在西湖边走了一整晚都没找到苏小小的墓。谁料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过了西陵桥突然就看到苏小小的墓出现在眼前。“那种感觉就像突然读懂了一首诗一样。”
比赛已结束诗意的人生刚开始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上,裘江遗憾落败,没能实现最终卫冕。尽管如此,豁达的他表示胜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让自己享受到了诗词带来的愉悦。裘江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钱钟书先生那样,用极度淡雅睿智的人生态度,在闲适的生活状态下尽情品味诗词音韵平仄的美。“挣再多的钱,也永远不会让你满足。内心里要有诗意的信仰吧,在一定物质基础上,过诗意的生活吧。更愿意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爱淡成诗,情雅成词。”
(2016年3月29日《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