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侠 万金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20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李东侠 万金侠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132200)
文章阐述“双师型”教师内涵,并剖析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但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认可的定义,大体上认为有两种解释:“双职称型”和“双素质型”,“双职称型”是指教师除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获得其他职称,如工程师、技师等;“双素质型”是指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也能上好实践课,具备双重素质。这样就要求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础理论外,还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实训能力。
(1)目前,各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都得是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博士毕业生,这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和学历条件,从教师的培养来说是好的事情,但从另一方说,刚进校的教师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理论水平足够,但缺少的是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而且高职院校强调职称的重要性,往往以有多少教授、副教授作为参评示范校、示范专业的条件。
(2)各高职院校重视学历、职称提高的同时,忽略了对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统一的规划,也缺少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往往制定教师假期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的制度,20天或30天为一阶段,也不跟踪考核,造成部分教师不认真实践,甚至逃避实践。
(3)高职教师任职资格是《教师法》,无论是从企业引进、还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的教师,教师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就可以从事教师工作,进行教学工作,这使得高职教师的任职标准过于形式化,也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所以说,高职教师的准入制度并没有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教师的入职标准。
(4)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数都是从中职学校升入高职后,直接转移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教师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当然也有从企业调过来的,但毕竟是少数,造成学校中有企业背景、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比例偏低,如我校有教师357人,具有企业一线生产经验的只有57人,缺乏对高职教育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由此可见,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与时俱进”的观念,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问题,培养机制涵盖了师资聘用、考核、评价、培训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化的系统,培养机制的建立健全,可以使“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形成制度,得以规范和明确,给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提供一些新的视野。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倡导的,也是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双师型”教师要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应具备两种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专业理论素质主要指职业道德、创新素质、心理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等。专业实践素质是指实践动手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实习指导能力、产学研相结合能力等。两种素质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构成“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体系。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主要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的环境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及多元化的培训机制等四个方面。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潜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应出台鼓励“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坚持在分配、评先,评优上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增加“双师型”教师待遇的权重,在课时费、职务津贴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这样形成一种明确的双师导向“福利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的同时,给予“双师型”教师足够的精神激励,学院在评选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时,将是否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评选的首要条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2)建立有利的环境机制
“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的扩招,教师的教学压力陡然增大,每周16-20节课时已经是很普通的工作量,大部分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已经无暇顾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部环境没有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内部创建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部环境,加强教师职教理念学习,引导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先进的理论知识。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掌握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在外部环境上,各级政府要修订《职业教育法》,鼓励学校和企业的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合作项目,鼓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以满足教师的实训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为促使教师自身不断发展,保证教师的职业技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要建立动态的认定或评价机制,并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适当加大实践性业务能力的权重系数,不能再以发表论文的多少、出版教材的多少作为只要参考指标,尤其在职称评定上,更应该综合考虑,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4)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因此,应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完善的培训平台。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进行教师岗位培训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还有每年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及挂职锻炼等,对中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挂职锻炼等,对专业带头人要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主要培训方式有: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校本培训、职后培训、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科技开发等,在多样的培训过程中,强化锻炼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培养“双师型”教师,调整教师结构,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打造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1]陈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机制[J].苏州职业人学学报,2012(1).
[2]曲倩劼.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 (17):140-140.
[3]袁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责任编辑:李书培]
吉林省高教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GJX2015D371)的阶段成果。
李东侠(1971—),女,硕士,教授,从事教育管理、专业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