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数字博物馆建设浅析

2016-11-25 13:52浙江自然博物馆张米丁
办公室业务 2016年19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数字化

文/浙江自然博物馆 张米丁

信息时代数字博物馆建设浅析

文/浙江自然博物馆张米丁

数字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博物馆是对传统博物馆的发展与扩大,它与传统博物馆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不仅有自己的特点也具有与传统博物馆一致的相同点,当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其自身特点。目前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存在观念落后、总体水平偏低、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只有加强数字博物馆理论学习、改进管理模式、保证资金投入和数字化软硬件的开发等对策,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数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关系;特点;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言

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博物馆的建设,通过社会互动可以认知到,此种新型的博物馆形态即是数字博物馆,它并非是冰冷的数据与虚拟的空间,却是生动开放、具有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的活态空间。“数字故宫” 工程等的成功建设案例,实践已充分证明了数字博物馆的顽强生命力。数字博物馆的核心是用数字化技术建设以藏品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库,它具有开放和共享的特点,它综合了各博物馆的藏品信息,通过网络支持受众自主的浏览,能为社会教育等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资源。数字博物馆中蕴涵着网络传播资源的无限生机,它是用静态和动态信息来表达的信息系统,在互联网络中浏览观众看到有内在联系、视觉逼真和互动的动态“参观”效果;它是网络上的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数字博物馆既拓展与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也为博物馆的发展与扩大寻得了新的生长点;它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博物馆是对传统博物馆的发展与扩大

(一)数字博物馆之特点。数字博物馆,是指运用了数字技术、现代的信息化手段和网络的技术,将传统博物馆所具备的职能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具体说是采用互联网与博物馆内部局域网链接,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活动紧密有机的结合,构建信息交换的载体,实现了博物馆业务的数字化,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数字博物馆之特点。数字博物馆是将博物馆的藏品等数字化的后果。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具有存储数字化、获取网络化、资源共享化、展示多样化和管理计算机化等基本特点。数字博物馆是以文物标本藏品的信息库为核心的,又以网络、采集、存储、制作、管理和应用等中心,通过藏品的收藏、专业的研究、保管和管理、修复和保护、陈列和展示、宣传和教育与馆际的交流等为博物馆藏品的资源构筑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有博物馆的资源建设、信息收集、管理和技术发布等。

(二)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互关系。传统博物馆可供人们参观文物藏品和古迹及其蕴藏的信息,观众参观博物馆藏品可以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同,也有藏品的保管、研究和陈列的作用,其区别在于如何尽可能保存与发现文物藏品已知和未知的信息,使其变为数字化数据,并用趣味的手段予以展示和播放。与传统博物馆比较,数字博物馆仅有其根本性特征,使其与传统博物馆加以区别,其根本标志就是对数字技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运用。数字博物馆超出传统博物馆地理和物理的限制,把博物馆所有管理和业务全部转化至信息平台,让博物馆从“实体的”转变为“信息的”,将现场的服务扩大至超时间、超空间的数字服务。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须有机结合,一起发挥与实现博物馆的应有职能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提高,无论数字博物馆发展完善到何种程度,它最多也只能是传统博物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永远也不可能代替传统博物馆,只能是传统博物馆的发展和补充而已。

(三)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资源相结合形成的自身特点。数字博物馆其实是借取传统博物馆的资源,它的形成又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资源相结合后,从时间、空间、场所、陈列条件和资源共享等多方面上来看,都已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无时间和空间之局限。通过网络,数字博物馆清除了观众和实体博物馆间的在地理上距离。观众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来访问博物馆,博物馆的数字化藏品能从电脑中得到欣赏,不管该博物馆位置距离有多远,观众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意参观。观众不用再为参观博物馆而沿途劳累奔波,距离已不再成为困难和问题。同时访问也无时间上的局限,观众不用因为抽不出时间来参观博物馆而担心。因传统博物馆开放的时间与公众工作时间是相一致的,博物馆开放时间也是观众的上班时间,观众难以抽空余时间参观博物馆。同时,库房和展厅的面积不够也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库房太小藏品不够存放,展厅太小,藏品的展出数量和效果均受影响。而数字藏品的存储和展示只需简单的介质,既价格便宜也方便存放。展厅面积不够,而经常变换展览,对藏品环境会发生变化,使藏品不安全会出现老化和程度不同损害。如“数字故宫”就克服了此缺陷,通过网络观众参观数字虚拟的文物藏品,不仅看到的藏品数量多,且藏品安全也无忧虑。

2.无陈列条件和场地之局限。博物馆收藏很多珍稀藏品,易碎、易损和对温度、湿度及光照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传统博物馆对它们的展出会受影响,有些藏品不具备展出条件只能存放库房内,与观众无法见面。但数字博物馆则没有这种限制,藏品一旦经数字化处理后,观众即可任意上网浏览和欣赏数字藏品,根本不用担心藏品的安全及相关问题,也能满足观众的趣味和好奇之心。研究人员甚至可以将自己想要的藏品信息下载至电脑详细研究,促进了对藏品的研究与利用。

3.无信息单向传递之局限。传统博物馆藏品的展示和讲解一般比较单调乏味,方法上是属灌输法,与观众无法产生互动,观众激发不起参观的热情和调动不起参观的积极性,观众的参观效果不够理想。但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无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轻易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在参观时一般关心的是自己平时喜好的藏品和主题,传统博物馆讲解员很难满足他们的个性偏好。但数字博物馆则通过数字终端,由参观者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藏品或主题展览,通过数字终端与其喜好互动;使观众从与藏品的交流中,激发热情的同时,也满足了好奇心。使博物馆社会职能得到了更好发挥。

(四)藏品资源和共享开放程度得到提高。数字博物馆消除了博物馆因为经济发展、地方缺乏资金等原因造成的差异。藏品统一标准进行数字加工,提升为数字藏品,不同地域特别是位于偏远地区的观众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博物馆资源。传统博物馆在收藏藏品上通常比较保守,非本馆人员使用本馆的实物资料一般被拒绝,同时有些博物馆人员担心藏品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损毁等要承担责任,故减少馆际间的藏品交流和借展次数。但数字博物馆在藏品交流上却要便捷得多,数字藏品在互联网或存储介质设备中能够轻松实现馆际间藏品的交流,同时还不牵涉藏品安全等。

三、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较晚起步,历经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局部区域还取得了累累成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发展还不够平衡,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落后,总体水平较低。理论上没有准备。我国的数字博物馆是博物馆行业自发的,自始实践先于理论,没有理论上的准备,而是具有实验的性质。尤其是数字博物馆先期的建设和努力,是很盲目和随意的,是没有长远设计和规划的。

各自为政,发展不平衡。我国目前数字博物馆发展主流是单馆模式。它们只能从本馆的需求出发,不会从更高层面着想,导致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因为缺少沟通和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的共享就非常困难。各博物馆因各自条件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各博物馆的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占有人才和资金等优势,大馆占有藏品资源等优势,它们得到政府的更多重视和支持,发展相对也快些。

我国目前有博物馆三千余座,其中开始数字化实验的博物馆却占很少比例,大多数的博物馆数字技术水平都较低,总体水平不高。博物馆数字技术的运用存在数量少和水平低的现象。比如,有许多博物馆网站,藏品信息量少,检索结果只有标题和摘要,没有返回更多信息等。

(二)数字技术软件硬件相对落后。博物馆的人员主要是从事博物馆学或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无法满足数字化建设中软件的开发需要,不能专注博物馆数字建设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加上有些博物馆人员没树立数字化建设观念,对信息的技术和软件的开发重视理解不够,导致博物馆的软件开发和发展的水平不平衡。

博物馆的数字信息采集须配备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和摄像机等设备硬件,以完成数据信息搜集整理。有些博物馆受管理经费和采购渠道等因素限制,致使信息采集中硬件配置达不到标准,影响数字采集的效率。比如,数字信息采集需要进行图像设计等工作,对电脑的配置要求甚高,电脑达不到要求会有死机等现象出现,数字采集进度会受影响。进行图片和文字合成,没高性能照相机和扫描仪也会影响信息采集工作进度。博物馆一直沿用的老旧设备照相机和扫描仪等,不但数字采集工作质量不能保证,信息采集的效率也很低。比如,有些数字博物馆下载速度很慢,标志和图片不规范等。

(三)经费不足,人才奇缺。与其他行业比较,国家对数字博物馆的经费投入较少,处于刚起步阶段。博物馆行业自己却很难筹集到巨额经费,来支撑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虽说许多博物馆有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各种想法,因为缺少专项经费,就像巧媳妇无米,只能就此罢休。

数字化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博物馆人员主要是从事博物馆学或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对数字信息的采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数字采集较生疏,有的甚至计算机操作也达不到要求。专业数字采集人员缺少,致使数字采集的质量和效率的低下等,而使总体数字化建设受到影响。

四、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对策

(一)加深对数字博物馆理论学习,转变陈旧观念。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首先,物质基础是传统博物馆以及其收藏的藏品;其次,技术基础是数字信息化技术。物质基础与技术基础构成了数字博物馆;在此两基础上数字博物馆建立起了信息平台,其收藏的只能是数字藏品。但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一样具备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功能。数字博物馆是完全依赖数字藏品,并且须通过信息平台才能完成自身的功能。数字博物馆是对全球互联网开放的文化载体,它面对的是全网络的观众,因此数字博物馆建设必须考虑到这些普通观众的趣味、喜好和观赏力。只有加深对这些数字博物馆理论的学习,改变陈旧观念,才能树立起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正确观念,才能树立起为观众服务的观念。笔者搜索浏览了多家博物馆网站的数字藏品,都存在信息量少,检索结果只有标题和摘要,没有返回更多信息的现象。从中难以发现藏品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信息,也难以发现考虑观众需求的。比如,浙江省博物馆网站, 检索精品战国越王者旨于睗剑,除图片和摘要外,就再没有更多的信息了。

(二)改进管理模式,制订数字化发展计划。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数字信息知识产权保护,这部分上交给博物馆的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无疑是个较好的办法。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将数字博物馆变成数据集成库,各数字博物馆及附带的大量数字信息,集中统一起来由共同的上级来实施管理与维护;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成本。并且这项工作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靠博物馆目前这点人力财力物力恐怕也确实难以完成。比如,在浙江省,可以由浙江省文物局负责其管辖的各博物馆的数字信息知识产权保护。

制订发展战略和计划。要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工作目标、任务和事业发展等自身特点,在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总体的信息体系,关注信息全局、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和信息安全。全面考虑自身的信息化和功能需求,考虑各个层面用户的不同需求和阶段发展目标制订计划,以便在计划的引导下稳步开展数字化建设。比如,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近几年根据发展需要,为改进网站信息量少的弱点,在馆藏珍品——红珊瑚栏目中除图片和摘要说明外,另增加制作了约7分钟的简短视频,由资深研究馆员对馆藏珍品红珊瑚进行重点解读。丰富了馆藏珍品的信息内容,受到观众的好评。

(三)保证资金投入,加强博物馆数字化软件硬件的开发研究。保证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保证资金用在科学的研究,以便有重大的科学发现,让信息资源具有科学价值;保证资金用在馆藏品的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建设上;保证资金用在开发管理的软件与各展示中心上;保证资金用在软硬件配置和网站的建设上。

推进软件的开发和研究。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各博物馆既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也可以与软件开发商合作,与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一起,从事数据库录入、数字的采集、文档的处理和检索模式等方面软件程序的强化功能,使软件程序和博物馆业务发展相适应和匹配 。

完善数字采集所需的硬件配置强度。提高电脑、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的配置质量,以确保数字设备运行正常和效率。提高总体数字采集的效率,包括提高藏品摄影器材等的质量,提高影音的精确度,提高对藏品的信息处理技术。如图片水印、加密和身份的认证技术等,以确保安全,维护权益。

(四)注重数字化技术更新,并将其融入博物馆藏品安全等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和学术交流机会,促进信息技术更新,保证馆藏信息的充分利用,开发全方位数字化应用空间。数字博物馆建设要求对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进行数字化,博物馆的各部门各项工作均要数字化。包括藏品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藏品环境自动化监测控制、陈列设计多媒体的使用、办公自动化、防火防盗防藏品老化等技术防范自动化监控管理等。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不容忽视的工作,藏品环境自动监测控制措施和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它们对藏品的环境进行防腐、温度、湿度、光照等的自动监测和控制,保证了馆藏品的安全,使藏品的环境条件处在随时可控的范围,避免以往因为工作疏忽而导致的藏品破坏。使数字化建设不断适应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比如,从浙江自然博物馆情况看,不但建立健全了防火防盗防藏品老化等技术防范和自动化监控管理措施,2014年又根据发展需要,对藏品库房进行按装液位自动报警装置,以防藏品库房遭遇浸水,损害到藏品。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有效避免藏品可能受到浸水的侵害。

(五)加强博物馆数字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更改有些博物馆人员的陈旧观念和知识结构,不断吸引人才和优化人才资源,创建良好的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信息数字技术学习氛围 。为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进程,在引进人才上,须注重掌握计算机操作,有软件开发基础的专项人员。同时,通过在职的教育和培训,使博物馆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软件的使用和藏品信息的制作等,以保证数字化建设的进行。

五、结语

数字博物馆建设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博物馆在拓展与丰富博物馆内涵的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发展与扩大寻找到了新的途径和生长点;它将彻底打破传统博物馆间的重重壁垒,最终实现全人类藏品资源的共享。数字博物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弥补传统博物馆的各种不足,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并将成为公众获取知识与提高文化修养的简捷途径和手段。

[1]张小李.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J].中国博物馆,2008(3) .

[2]张法鑫.百年常州历史数字博物馆初探[J].艺术科技,2015(5).

[3]杨向明.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6(1).

[4]谭羡.略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

[5]李国伟.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革命纪念馆的重要意义[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3(1).

[6]周涛.快餐文化下我国数字博物馆问题的探讨[D].安徽省: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6.

[7]李文昌.发展中的中国数字化博物馆[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1).

[8]毛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数字采集中需改进的问题[J].信息化建设,2016(4).

[9]纪远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J].科技传播,2010(11).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