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仪
爱到深处见人心
——《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阅读札记
※吴 仪
尘世里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如盛夏里的蝉鸣般尖锐而急躁,摆渡者说:“苦海情深,坐上我的木舟吧,听我吹一曲笙箫,渡过苦难和悲伤,依然可以去爱。”
细细品读完陈华清的《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开头这么一段话。书里的文字好似跳动的音符,作者便是那摆渡者,我坐在木舟里,聆听这悠扬旷远的笙箫。一曲奏毕,如梦初醒,踏上彼岸,心境却是另一番感受:纯净,安宁。
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将自己对爱的感悟缓缓道来。如山涧清泉,潺潺流动,洗尽铅华。在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则小故事,不同的小故事背后交织着不同的爱。作者时而是旁观者,时而是当局者,但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作者都用宽厚、善良的心去思索爱的含义,发掘爱的深度。因此,在《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一书中,虽然爱的形式各有所异,爱的结果有喜有悲,但经作者点悟,却发觉爱只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它让我们或惊,或喜,或悲,但最终教会我们升华心灵,成长智慧。
爱,是人类生命历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可以让生命变得更为鲜活,但若爱得盲目,爱得卑微,只会成为负累。在书中的第一辑里,作者便向我们描绘一段段卑微的爱:死缠烂打的大龄“剩女”阿莲;因为爱而“低到尘埃”里的才女张爱玲;插足他人婚姻的无知少女……面对这些卑微的爱,作者是感到痛惜的,但她并没有慷慨激昂地去指责这类群体,而是以一种耐心、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和理解,并善意地提出引导。就好像当你独自一人蹒跚在风雨飘摇的夜里,却突然有人在你身边为你撑起了伞。我非常认同书中的一段话:
不少女孩只知道拼命讨好对方,委屈求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不去想自己也要光彩照人。爱的世界里,不光是要当月亮,更是要当太阳。靠别人才有的“月光”,必定受制于人;自己发光,才会有无拘无束的绚烂光芒。人是很现实的,无论两个人相爱,都要讲究“匹配”,要做一个与对方匹配的“优质爱人”。你越有价值,就越会得到尊重,你的付出才有意义。
在爱的情感世界里,面对如何去爱与被爱的问题,作者抛出了一个锦囊:尊重。尊重自己的人格,才能把握好爱的尺度。这个时代里充斥着自由解放之音,加之世间的浮华,壅塞了人的耳目。越来越多的人把追求人生幸福当作天经地义的事,不顾他人感受,不顾现实条件的制约,在爱的海洋里迷失了方向,在爱的巢穴里作茧自缚。爱得越卑微,越看不到结果,越不甘心抽身离去。长此以往,只会落得个遍体鳞伤的下场。正如作者所说的:“弱水三千,你只需一瓢。前提是你必须有瓢,还得会舀。”爱是一种智慧。爱得卑微并不可怕,至少能看清自我,可怕的是在看清自我后不愿醒来。愚昧和偏执禁锢了人的自我精神救赎,支离破碎的的心如何支撑起沉重的身躯,既然爱而不得,不如全身而退,保全自我。爱应该是一种柔中带刚的力量,它让人向往美好,在捍卫自我人格的同时勇敢前行。
对母爱的歌颂是本书中最能打动我的部分。作者着眼于平凡生活中有关母亲的小事件,用纯净细腻的笔触去勾勒母亲的音容笑貌,为读者展示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母性情怀。细节突出,情感真挚,读到动人处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在对母亲的描绘中,作者这样写道:“母亲是个极其善良的人,哪怕一棵无名小草,她也怕踩痛它她总是为别人着想,唯独没有为自己。只要对别人有利,多苦多累她都情愿。”的确如此,在文中处处可见这是一位热心助人,美丽善良的母亲。为听清儿女归家的脚步声而特意改变家具的摆放位置;对玉兰树的悉心照料;为儿女编织出一件件温暖的毛衣;对穷亲戚处处体谅;怕儿女担心而独自承受病痛与凄惶。这一幕幕,都折射出一位母亲柔软而又坚韧的心灵品质。看完这些,再重新体会作者一开始的独白:“我以为时间是最好的医生,会医治昨天的伤痛;我以为时间是高明的盗贼,会偷走绵绵的悔恨。可是,我错了。只要想起母亲,想起独自坐在二楼沙发上,聆听我们脚步声的母亲,我所有的坚强,所有的隐忍,顷刻之间溃不成军。”我不禁被带入到这种情感中,也跟着红了眼眶,真可谓“满纸爱子情,一把思母泪”。这世间有一种爱被世人所称颂,那便是母爱。关于母爱,有人曾在网上这样说:“母爱是什么呢?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生避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着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环绕纠缠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入我的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在我看来,母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是千来之外的一份牵挂,是相聚时脸上的一行清泪。它不似爱情那般的缠缠绵绵,也不同于友情的坦荡自然,但它却是一种渗透进灵魂里的爱,是最为情真意切的存在,一生相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在缅怀母亲的同时,也告知世人多行孝道,告慰父母。养育之恩不可忘,常将孝义心头放。
如果用心留意,不难发现,宽和、博爱、积极乐观的情怀一直贯穿于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正是这种情怀,为整本书赋予了灵魂。因此,当我们在欣赏《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的时候,自然而然能感受到这细腻绵长的情怀带给心灵和精神上的撞击。我想,这或许是作者的一种生命态度吧。守着净化、灵敏的心灵境界,记载着流年里的人生体验。在《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这本充满爱意的书里,作者传达出了一种与人为善,与我为善,与自然为善的处世态度,给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洗涤以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让我想起歌手梁静茹的《爱久见人心》里的一句歌词:“存一时光阴,换一个世纪;摘一片苦心,酿一滴蜂蜜。”作者撷取沉淀在岁月里的回忆,酝酿一颗包含爱意的心,加一份隽秀,一丝轻柔,于是便有了这香甜如蜜般的文字。冰心曾在《寄小读者》里这样写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陈华清的《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不正也流露出这番深意吗?用恰到好处的爱去浇灌贫瘠的心灵土壤,为孤独者的路程唱一支愉快的歌,为每个生命书写出动人的故事,那么无论岁月留给我们多少挫折与伤害,我们依然能在有限的人生光阴里自在地起舞。
作者在《后记》里说:“卑微的爱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只有爱到深处,情到浓时,才会情不自禁地以卑微的方式进行……以‘卑微’做引酿出的酒,有甜味,有苦味、涩味。只有酿过、喝过这种‘酒’的人,才闻得到、品得出是什么滋味,才清楚适不适合自己。”爱到深处见人心,爱是一门需要我们花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课程。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悉心留意,使得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体现出对生活现实的真实写照。这一份真实,再与其特殊情感化合,更加凸显出作者对爱的洞悉,在爱的课程中慢慢领悟出自己的见解。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便有幸在作者的文字里感受纯真时代的懵懂与忧伤,感受平凡小事里的感动与深情,感受爱的宽厚与博大。
对于陈华清的《爱到卑微处,才是看清自己时》,我想用“真、善、美”作为评价。作者以平实的手法和发自内心的情感写出对爱的独特见解,情理交织,娓娓动人。因为心怀善意,所以作者的文字才会涌现出灵动而又美妙的情思。虽然文字没有精心雕琢,却纯真自然,自带一番美感。
爱到深处见人心,愿每个人的心灵木舟,都能承载一份恰到好处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