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勇气 艺术的涅槃
——简评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

2016-11-25 22:57:41◎疆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面埋伏门道杨丽萍

◎疆 嘎

重生的勇气艺术的涅槃
——简评杨丽萍新作《十面埋伏》

◎疆 嘎

《十面埋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民族题材的“杨丽萍作品”,它是以现代舞为主要表达方式,融合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传统戏剧等综合艺术语言创造的“剧场艺术”,具有很强的实验色彩。它不再是过往石破天惊式的表达现实生活空间的歌舞集《云南映像》,也不是晦涩难懂罗里吧嗦的表达逻辑叙事空间的舞剧《孔雀》,而是利用多种艺术形态集成在一起,表达人物内心心理空间的《十面埋伏》,能够看得出来杨丽萍一直试图通过剧目的升级来突破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艺术家的涅槃。重生需要勇气,更需要真诚和手段,舞台艺术创作本就不该是复原与照搬,而应是揉碎、打破和再重新建立。

《十面埋伏》突破了传统舞剧的叙事方法,它更像一些电影特写镜头的集合,运用多种蒙太奇式的影视手段,刻画人物在某一时刻的纠结与矛盾。多空间的运用,多视角的出现,让看门道的人觉得高级、过瘾,意味深长。比如舞台上会同时出现两个韩信,白衣和黑衣,你可以理解为代表了他的双重人格特征,他的性格的两面性。他的不断跌倒与爬起,预示着他的恐惧与渴望。萧何的剧里戏外,出戏入戏,看似毫无关联,但是你可以理解为是创作者的巧妙设置,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哲学表达,这些表达方式在女神以前的艺术创作中都不曾出现过。《十面埋伏》中的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这个集成也是很有趣的现象,今年恰好有机会去布拉格参加了国际舞美展和到威尼斯看了双年展,对于舞台上的舞美的呈现和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各种来自不同文化的观念和方法,不同的思想,生活方式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充分的相互的表达和展示。会看门道的人会觉得有力量,国际化表达。《十面埋伏》剧目里叶锦添在舞台上悬吊了无数的剪刀,你可以把舞台上悬吊的密密麻麻的剪刀理解为是一种隐喻,它代表的是戾气、是威胁、是伤害人的利器。在舞台灯光的映照下,一层又一层的剪刀给人以冰冷残暴的感觉,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冷冰冰的关系;当舞台灯光变换时,那些剪刀似乎又沾满了鲜血,透出一股血腥残暴的味道。这些表达与隐喻,对于看门道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高级,意味深长,但是对于看热闹的观演者来说,他就难免要猜测,甚至就是云里雾里,会觉得叶锦添叶师傅你这这究竟是要闹哪样,还能好好的做点舞台美术吗?如果看热闹的人是来专门找寻“霸王别姬”的凄美惨烈的江山美人的爱情场景,那这样的戾气十足,云里雾里的表达会让普通的受众瞬间觉得离艺术家很近,离艺术很远的感觉。还有就是那个剪纸人一直坐在舞台的角落剪纸,她手拿剪刀,一直重复着剪纸,剪完一个撕掉一个,又开始剪另个一个,周而复始,看门道的人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逼仄人生,但是看热闹的人会觉得这个行为与《十面埋伏》里的剧情没有任何的关联性。

当然,艺术的创作要有人文和真挚的情感脉络以及生活的基本逻辑与伦理,过度的追求故事的蜿蜒曲折,人物内心设置的极致以及揭示深刻,由此制造出看似激烈紧张的矛盾冲突,黏稠高频的故事浓度,有时候会造成舞台视角过多,舞台表达过满,这时候反而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来寻找热闹、寻找孔雀、寻找两棵树的观众来说。毕竟普通观演者多于专业人士。这一点也要引起重视。

(作者系云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一级编导)

责任编辑:杨 林

猜你喜欢
十面埋伏门道杨丽萍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6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14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杨丽萍的“舞”侠世界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10
争夺康达尔:从“十面埋伏” 到 “诉讼拉锯战”
新财富(2016年9期)2016-11-11 15:50:45
杨丽萍:用舞剧《十面埋伏》颠覆自己
文化交流(2015年11期)2015-12-07 07:41:30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
太空探索(2015年7期)2015-07-12 12:21:43
Aetion(动作)
找门道(新寓言)
中国青年(1957年16期)1957-08-16 0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