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林
“下跪”之后的不变与应变
郑晓林
5月中旬,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还有该电影义务宣传发行人方励的“下跪”,搅动了中国电影市场,一时间成为了一个文化事件的话题。
据来自中国电影票房吧的数据显示,5月6日美国电影《美国队长3》和《百鸟朝凤》同时上映,当天的全国排片率、票房分别是48.44%、1.97亿和1.98%、28万;到了5月12日,分别是45.53%、8.09亿和1.23%、365万。于是,被吴天明的电影情怀所感动而义务做发行人的方励,为了这部国产电影的生存,在5月13日不惜以中国人最神圣的“下跪”,来求得院线经理和电影观众的支持。男儿膝下真的有“黄金”,从5月14日起,《百鸟朝凤》全国的排片率开始上升,到5月18日,已经高达12.14%,票房达到4326万。我认为,《百鸟朝凤》其实是个寓言,片中唢呐匠的坚守与困顿,正映照了这部国产优秀文艺电影本身的境遇,焦三爷简直就是吴天明的泣血化身,而游天鸣在焦爷坟前的孤鸣,仿佛是方励惊人的一跪。
方励下跪让《百鸟朝凤》起死回生,只能成为优秀国产电影的一个“孤例”,我们切不可让“下跪”这样的情况,成为国产电影的“新常态”。
但是要看到“下跪”之后,电影观众的基本构成没有变。已经有许多专家的研究资料表明,撑起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是20-30岁的年轻人,一些评论家为了力挺《百鸟朝凤》,就把《美国队长3》说得一塌糊涂,然而,你说电影暴力也好,观众弱智也罢,就是有那么多的观众一直津津有味地在看《美国队长3》,从5月7日上映到5月18日,已经赢得10.7亿的票房,就是他们在支撑着中国电影的票房。要知道,漫威影业出品的电影,在制作上与互联网时代的游戏无缝对接,这是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语境,他们在电影院里享受的是他们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与老一代希望的一些理想与情怀相关不大,这就是文化的“代沟”。中国电影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现实背景,因而形成了深切社会关怀的创作传统,《百鸟朝凤》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且彰显了独特的美学、历史价值,但是年轻人缺乏生活厚度和鉴赏高度,如果没有“下跪”话题,他们未必都去看这部电影。必须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否则奢谈什么文化理想,只能是自说自话,到头来国产电影仍然危机重重。中国电影人不妨从近期的好莱坞电影《疯狂的动物城》《奇幻森林》中得到一些启发,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合家欢电影,又是如何在轻松愉悦中传递文化情怀和理想价值的。
“下跪”之后,电影院线的经济压力没有变。虽然一些热血的公司喊出了“中国传统艺术应由国人来守护,中国电影的品质应由中国电影人来坚持”的悲壮口号,但是电影院线的从业人员不是吃西北风长大的,他们要生存,要支付场地、水电、员工工资等方面的成本,他们还要预防经营上种种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些现实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排片资源只能看商业的回报走,《美国队长3》从上映以来一直保持着四成左右的排片率,最多时候有54.53%,即使在5月18日,还是有38.68%的排片率,既然现实环境是市场经济,那么以市场需求来操作经济行为,无可非议,所以,不要轻易去指责电影产业在受资本的碾压而丢掉了情怀。另一方面,因为“下跪”话题的产生,电影院线做出的排片措施,既是对文艺电影及方励的正面支持,也是对市场需求的直接回应,去年的《大圣归来》也曾经有过这样的逆袭。
“下跪”之后,应该变的是电影制作人。这次电影出现了逆袭,既是互联网时代的功劳,也是观众构成变化的结果。方励的惊人一跪通过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微博、微信发酵,再经过大众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推波助澜,终于形成了宣传效应的“共振”,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不否认作品的诚意和质量,但《百鸟朝凤》映前营销宣传、话题覆盖上做得并不到位也是不争的事实。电影人如果不重视自媒体和大众媒体,不形成话题和口碑,再好的“酒”也会被埋葬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深巷”中。另一方面,在对观众年龄分布统计中发现,最初观看《百鸟朝凤》的观众中,占比最多的是30-40岁的观众,40-50岁的观众占比很少,50岁以上的占比只是在个位数,而恰恰是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对吴天明电影有着怀旧的情结,在“下跪”口碑的发酵中,重新回到了久违的电影院,对《百鸟朝凤》的票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那么,中国电影人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观众从电影院里流失,对于那些有生活经历、有生命情怀的电影老观众们,电影人贡献了多少值得他们动容的好电影?每一类的电影在制作前都应该考虑其定位和固定的观众,在影迷的观影习惯中找到最佳切入点,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市场份额越来越细分化的今天,艺术品生产要越来越讲究对象化,电影人能否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观众的需求,并把他们需要的影片的信息传递出去,不要造成这部分的“财源”流失,这些都应该值得深深的反思。
“下跪”之后,最应该变的是电影管理部门。中国的电影产业,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是在电影管理部门大力引导和多方支持的情况下发展的。平心而论,有关部门推动电影发展的愿望是强烈的,措施是有力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还不够,特别是在文艺片发行上,政府应给予更多支持。法国在1959年就有了《电影资助法》,明确规定电影产业享受国家扶持资金,这笔资金不直接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而是征收每一张电影票10.72%的税,为电影的创作、生产、发行和放映等提供制度性的经济护航。因为“下跪”,《百鸟朝凤》有了理想的排片率,实现了大逆袭,但是再看看《美国队长3》坚挺的排片率,已经有业内人士担忧,同期即将上映的《再见,在也不见》《夜孔雀》等国产情感小众电影,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受排片和场次的挤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在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这个方面,有关部门责无旁贷。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次“下跪”之后,为中国优秀的艺术电影生产和发行赶紧做点什么?中国电影必须多样化,小众再“小”也是“众”,让艺术电影通过专门艺术影院、小厅长期放映等方式,锁定小众族群,获得长期稳定票房,恐怕才是文艺片避免惨烈营销的根本。
郑晓林:浙江省文联创研处处长
(责任编辑:胡一峰)
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专家研讨会召开
6月20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市文联联合主办的长征题材电影《太阳河》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准、翟俊杰、冯双白、庞井君、向云驹、许柏林、饶曙光、梁鸿鹰、白建春、谢力、张德祥、赵葆华、马丛峰、麦丽丝、梁明、戴清、陈逸恒等来自电影业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在观看《太阳河》影片后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太阳河》以崭新的视角和电影艺术的方式重新回望长征那段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工农红军战士胸怀理想、勇于牺牲、追求崇高的精神气质与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给予影片特别资助。
(供稿: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