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航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程航
[提要]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与城市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发现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主要面临本土化问题、服务连贯性问题以及行政化困扰等。结合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希冀有助于为相关决策部门以及社会工作学界改善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本土化;行政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转变社会服务方式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逐渐引起中央领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07年从深圳引入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开端,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工作服务迈向正规并不断规范化。2015年4月,民政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机遇期。
有别于城市,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思维意识较为闭塞,诸多社会问题长期隐匿而不发。而在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扎根农村开展服务之后,长期隐藏的社会问题也逐步显现。不可否认,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对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部分社会工作机构扎根农村,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需要关爱的群体提供服务。2016年,李克强总理强调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发挥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为了迎接这一系列机遇,有必要对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梳理,从而调整发展思路,更好促进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
(一)本土化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实践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根基,造成在本土化过程中具有不适应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本身缺乏中国特色,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未能建立,使得农村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举步维艰。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方法的介入为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了路径选择,也是实现农村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将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体系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社会工作的文化、体制与心理背景,弄清这些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助人活动,加强与本土经验的融合,创建符合当地民众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仍然需要摸索,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更需重视。
二是社会工作机构缺乏本土化人才,地方性知识缺乏。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当地地方性知识,使得服务进展缓慢,社会工作者的可行能力受到限制。根据深圳市社工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度在岗社工流失率为22.2%。农村社工机构社工流失率比之更甚,外来社会工作者承受着来自社会现实的压力,也面临着比城市社会工作机构更严重的流失率。
(二)服务连贯性问题
身处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工作机构,政府财政的投入已成为社会工作机构运作资金的命脉所系。稳定的政府投入出现断裂,社会工作机构一般只能通过申请国家民政部、基金会和社会组织的项目支持来延续社会工作服务,依靠项目生存,和众多的社会管理项目一样,具有典型的项目制运作特征。项目申请成功后,社会工作机构获得启动资金,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开展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由于项目具有时效性,机构申请到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开展。项目评估验收,意味着项目周期的结束,由于资金投入连贯性问题,意味着依托项目开展的服务也将停止,缺乏一个连贯有序的过程。有研究显示在某农村地区,当地一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受制于当地政府投入减少,通过申请中央财政生计项目,针对当地开展养兔生计小组,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项目开展之初,由于有项目资金的支持,养兔小组的农户能获得兔笼、种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机构用项目资金请来的专家给予技术支持。项目结束以后,由于资金的缺乏,农户们面临着养兔生计的中断。
(三)行政化困扰
王思斌用“嵌入”一词概括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服务领域开展服务的进入初期,社会工作机构进入农村开展服务也是这样,即使购买方已经对社工工作服务很了解,初期也会有本能的张力,对于基层政府、社会公众、居民居委都不熟悉的外来的社会工作机构和社工更加会遇到。
在农村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着行政化的困扰。由于官本位的惯性,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外来的社会工作机构,潜意识中这种合作是不平等的,社会工作机构更多采取的是汇报的方式,而对社会工作了解不多的基层政府,也会习惯地把社会工作机构当做下属,不仅要汇报,而且会强势要求社会工作机构做非社工专业服务内容的工作。更有甚者,不管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如何,只要基层领导一换,新领导有了新想法,社会工作机构就需要迎合新领导的想法。社会工作机构要花很多的精力去跟基层政府主要领导建立合作关系,这样用于去建立真正意义的专业合作关系的精力将减少,行政化的困扰影响到农村社工机构服务的开展和农村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本土化的建构
1.进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首先,高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加强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教育,同时注重实践的开展。如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在万载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长沙民政学院在湘西古丈苗寨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长沙民政学院在理县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通过高校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社会工作教师的专业督导和学生自己的实践,将极具西方文化理念的社会工作服务融入本地的情境与文化,推进其本土化发展。其次,中国乡土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差序格局文化,中国特色的信任结构是以家庭为中心,以亲密程度为标准将身边的人群自然而然的分成“自己人”和“外人”,并做出相应的区分,这种信任结构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造成极大的障碍。基于“家”文化情结的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倡导专业农村社会工作积极主动的助人取向;农村社会工作者由“外人”转“自己人”的角色定位;“家”文化的本土性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构。
2.促进社会组织与基层自治组织人员合轨。本地人才熟悉成长的这片土地,人脉资源也都在当地。在中国这样一个讲情感的社会,乡土情结是留住社工人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把专业力量与当地原有做群众工作的人结合起来,减少发展的阻力,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本土化,促进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壮大。
(二)输血与造血并重
1.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经费投入体制,为农村社工机构“输血”,扶持其发展。为避免由于项目资金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服务中断问题,政府要把项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相应地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以改变项目经费的不确定性、临时性、领导偏好性等问题,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项目经费来源。当然,由于财力有限,欠发达地区目前可能尚无能力独立承担这一财政预算,需要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支持。目前,民政部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正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大力推动“三区计划”,为使这一计划取得更好的实效,可考虑将该计划的中央财政转移资金转化为稳定的财政预算投入形式,持续地支持有资质的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2.农村社工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发挥“造血”功能。机构自身造血薄弱,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意识与能力。一旦政府资金的拨付出现周折,机构会因为过度依赖政府资金,而出现无以为继的情况。农村社工机构应该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在评估机构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设立服务拓展部,主动出击,主动寻找基金会、企业的项目及资金,大力拓宽机构的社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社工机构投入。
(三)构建平等关系
1.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在强势政府的本土境遇下,建立这一新型的政社合作关系,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随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政府职能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农村地区更需要政府放权,将一部分社会工作服务委托给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去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促进共赢和发展。政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农村社工机构是独立主体,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自己的“伙计”。信任农村社工机构,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工机构的发展。
2.农村社工机构积极作为。如果要建立政府与社工机构的平等关系,首先,农村社工机构要打造服务品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提高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自身专业权威,让政府接纳、信任农村社工机构。其次,努力通过打造政府与农村社工机构对话的平台机制,积极对话,凝聚政府、机构的共识,构建政府与农村社工机构的平等关系。
目前就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状况看,亟待宏观政策支持。从农村面临的资源瓶颈看,从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强政府”、“弱社会”的现实看,政府须改变目前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以及重政府主导、轻机构建设的不良倾向,做到资源配置和政府购买服务适当向农村倾斜、向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倾斜。可喜的是,近两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回应社会的期待,民政部从2013年开始大力推进“三区计划”,资助农村贫困地区社会工作的启蒙与发展,这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三区计划”的行政化、形式化色彩相当浓厚,未来应该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和城市一样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通过项目招标,鼓励城市社会工作机构下乡或者吸引高校的社工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建立孵化机构培育本土化社工人才和社会工作机构。同时,政策层面还须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鼓励农村社会工作机构从理念、组织、制度、项目、服务等多层面嵌入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对接政府大力推进的农村各项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宽农村社会工作资源。只有这样做,农村社会工作机构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此,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可做出一些更积极的努力,鼓励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机构能将目光投向广大农村地区。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3,(2).
[3]朱希峰.打造服务品牌:当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取向[J].社会工作,2013,(5).
[4]黄耀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家文化”情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曾群.社会工作机构也要“营销”[N].中国社会报, 2008-02-28.
[6]张利萍.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挨饿”困局及其“蝶变”对策研究——以济南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为例 [J].探索与争鸣, 2012,(12).
[责任编辑:上官涛]
程航(1987—),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助教,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工作、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与管理。(广东中山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