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贵 (四川) 张或定 (湖北)
鄂东南革命根据地货币又有新发现
周明贵 (四川) 张或定 (湖北)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区,其中开辟时间较早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区域在湖北境内,遍及湖北南部和东部广大地区。它较之于湘东北、赣西北苏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坚持时间最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其在革命进程中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发行的货币数量极少。近年来,在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湖北阳新县境内,由于新农村建设和旧房拆迁,连续发现多种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发行的纸币。
2013年,笔者曾在 《中国钱币》上介绍了数张新发现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货币,引起根据地货币爱好者的关注①。(以下称 “前文”)此后,在笔者努力下,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货币,又有新发现。它们分别是,1930年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鄂东总行福丰分行贰串、鄂东总行沿江分行贰串文、1930年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铜元伍伯文、“另换新版”1931年鄂东农民银行铜元壹串以及1931年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伍串等六种纸币。
这六种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纸币,在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编》以及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等根据地货币文献中,均未见图片录载。
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票为横式票,长145、宽95mm(彩页4图1)。纸币正面中间竖书 “农民银行”四字,上方横书 “阳新县”和 “大凤区”诸字,左右两侧各有面额文字 “壹串文”三字。
钱票左右侧,有冠字和编号:“苏字第壹零三五号”。钱票左侧,印有发行时间:“一九三○年,券”诸字,“券”字上方盖有一枚红色印章:“鄂东总行”(图1)。钱票下方,有“另换新版”四字,说明此前发行有另一版式的纸币。钱票背面为素背,盖有一枚红色印章:“鄂东总行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印”(图2)。
图1 “鄂东总行”印章
图2 “鄂东总行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印”印章
此前所见的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贰串文票 (彩页4图2)虽写有冠字和编号,但是却无任何印章,说明此票也许是一张未发行票。而此 “壹串文票”不仅有冠字和编号,还有 “鄂东总行”和 “鄂东总行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印”两枚印章,显然为发行票,这两枚印章亦系首次发现。
鄂东总行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票上,印有 “一九三○年”字样,是否发行于1930年,试分析如下:
据 《阳新县志》记载:
“大凤区苏维埃:1929年11月建立,机关设三溪。主席尹田卿,副主席袁道坤,执行委员7人。辖率州、横山、霞陂、罗北口、长乐、龙泉、有才、熊明湾、冠塘、北里、太平、杉木、石角、北土塘、大王庙、钟山、孔志、辛潭18乡苏维埃。1931年9月,大凤区划为龙泉、三溪、有才、太平、石角5区,分设区苏维埃。”②
由此可知,大凤区成立于1929年11月,到1931年9月,因区划变动而不复存在。
因此,鄂东总行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票的发行日期,应在1929年11月到1931年9月期间之内。
此外,钱票上的 “鄂东总行”印章,说明该票是在鄂东总行成立期间发行的。
如 “前文”所述,1930年9月,在阳新县各区农民银行的基础上,“鄂东农民银行”在阳新县大王店成立。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合并金龙、福丰、大凤、龙燕、湖市五个区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又成立了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何时成立,史料中有诸多不同说法。经分析对比,《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的说法更为准确:
“于是,鄂东南办事处便于同年 (1931年——笔者注)10月至11月期间以鄂东农民银行为基础,调整机构,充实基金,改建为鄂东南工农兵银行。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由阮筱涛任行长,刘杰三任经理,下设会计、出纳、造票、借款、储蓄、收发等部。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即成为鄂东南苏区的最高金融机构,负责统一鄂东南苏区的货币发行与管理,原各县区农民银行或代办所均改为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代办所,不再拥有货币发行权,这样,鄂东南苏区的金融机构结束了各自为政的状态,实现了统一。”③
由此可知,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于1931年10月。此时间的确认,还有专门的考证文章加以介绍④。1932年3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又改名并正式挂牌为 “鄂东工农银行”,地址仍在龙岗正街。但1932年4、5月间,又恢复了原来的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的名称。
也就是说,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纸币发行时间,是鄂东总行在1930年9月鄂东总行成立之后到1931年10月期间,利用原来印刷的1930年版阳新县大凤区农民银行壹串文纸币,并加盖鄂东总行的有关印章后,再次发行的。
此前,未曾见有鄂东总行福丰分行纸币实物出现,此鄂东总行福丰分行贰串票,为首次发现。该票为横式,长130、宽80mm(彩页4图3)。纸币正面中部竖书 “福丰分行”四字,其上端印有 “鄂东总行”诸字。其左右两侧分别有面额 “贰串”二字。右侧有编号“冬”字744号;左侧为发行时间:“一九三一年”。其下端,“条 “字上部空白处,盖有一枚长方形落地章:“福丰区农民银行”,“福丰区”为横排,“农民银行”为竖排。说明该票由 “鄂东总行福丰区农民银行”发行。
钱票背面未印文字和图案,仅盖有一枚红色“鄂东总行福丰分行印”方形印章 (图3)。由此可见,此时的鄂东总行福丰分行有两种称呼:其一,“鄂东总行福丰区农民银行”;其二,“鄂东总行福丰分行”。
据 《阳新县志》记载:
“福丰区,1929年3月建立,机关设在石家大桥,主席曹钧衍,副主席程生财,石立俭,执行委员7人。辖石华道、荻田桥、石门头、白沙铺、盐埠头、冯家五庄、八户张、汪武颈、潘桥、喉咙嘴、张谷才、贾清伍、碧庄等14乡苏维埃。1930年,国民政府军入侵,区苏维埃先后转移七峰山、排市等地。未几解体。”⑤
由此可知,阳新县福丰区于1930年底或1931年初解体。而 “鄂东农民银行” 成立于1930年9月,同时,“阳新县福丰区农民银行”被改组为 “鄂东总行福丰分行”。该分行也会随着阳新县福丰区的解体而逐步消失。因此,鄂东总行福丰分行贰串票很可能发行于1931年初。
图3 “鄂东总行福丰分行印”印章
在鄂东南革命根根据地货币中,与阳新县沿江特区有关的纸币,此前仅见一种,即“前文”中所介绍的 “阳新县沿江特区农民银行伍伯文”,这里介绍的 “鄂东总行沿江分行贰串文”,为其第二种。该票为横式,石版印刷,无发行时间,长140、宽90mm(彩页5图4)。正面右侧 “贰串文”诸字处,盖有一枚椭圆形红色印章:“鄂东总行沿江特区农民银行”(图4)。“鄂东总行”即鄂东农民银行总行。此前曾见有一枚菱形 “鄂东总行沿江特区分行”印章(见 “前文”),此章也系首次出现。
右侧的冠字和编号为:“赤字第八五八号”。左侧有 “年、月、日、条”诸字。未填日期,但诸字之上盖了一枚长方形 “特区农民银行”红色落地章。右侧边沿处,盖了一枚长方形 “鄂东总行”骑缝章。纸币的最下方,印有 “另换新版”四字,说明此票为新版印刷。
从这几种银行印章分析,此票系 “鄂东农民银行总行沿江分行”发行。
此贰串文票背面为光背,盖有一枚大型五角星 “鄂东总行沿江分行”印章 (图5),该印章具有鲜明的红色政权图案特征,五角星中部为镰刀斧头图案,五角星根部分别有鄂、东、总、行和沿江分行诸字。系首次发现。
由此可知,鄂东农民银行总行成立后,原 “阳新县沿江特区农民银行”经改组有三种称呼:即鄂东总行沿江特区农民银行,鄂东总行沿江特区分行,鄂东总行沿江分行。
这三种银行名称同时存在,此前却鲜为人知。
鄂东总行沿江分行贰串文票,既然是由 “鄂东农民银行总行沿江分行”发行,其发时间应在鄂东农民银行总行存在期间,即1930年9月到1931年10月被改建为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期间。
同时,鄂东总行沿江分行贰串文票的发行时间,也应在阳新县沿江特区存在期间。即阳新县沿江特区设立于1930年6—12月的不足6个月期间。
从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判断,此鄂东总行沿江分行贰串文票的发行时间,应在1930年9—12月大约三个多月之内。
图4 “鄂东总行沿江特区农民银行”印章
图5 “鄂东总行沿江分行”印章
此前所知,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纸币仅见一种铜元贰串文票,为横式票。
2015年4月,笔者在阳新县集得一张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铜元伍伯文钱条 (彩页5图5),为竖式票,单面木刻印刷,长160、宽75mm,此系首次发现。
该票在 “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文字处盖有一枚菱形印章:“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编号为和字第四伍九号。面额为双面额,分别为 “条取铜元钱伍伯文”和 “凭条即兑铜元五伯文”。在前面额文字上,盖有一枚长方形篆书 “农民银行”章。在革命根据地货币中,“双面额”标注形式十分罕见,为该票的一大重要特征。
此票发行时间为 “一九三○年”,其旁盖有一枚蓝色 “发行日期章”,“陆月拾伍日”。落地章为一枚 “农民银行”文字章。此 “发行日期章”的存在证实了此种版式的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铜元伍伯文钱条的真实性。此票的发行时间,应在1930年5月阳新县苏维埃政府农民银行成立到1930年9月鄂东农民银行成立之前大约五个月内。
鄂东农民银行纸币有1930年版贰串文、1931年壹串文和1931年贰串文三种纸币。这次发现的为1931年鄂东农民银行铜元壹串文的另一种纸币版式。正如票面文字所说明的那样为 “另换新版”。
从文字的书写特征和风格上看,此 “另换新版”票和前一种1931年版鄂东农民银行壹串文票比较,似由同一人书写,尤其是 “鄂东农民银行”中 “鄂东农”三字,笔法、风格几乎完全一致。
此 “另换新版”铜元壹串文票为横式,石版单面印刷,长130、宽85mm(彩页5图6)。该票编号为,□字第318号,无冠字;面额为铜元壹串,发行时间为1931年3月19日。其中 “3月19日”由蓝色 “发行日期章”所盖,此章的特征与风格与其它鄂东南根据地纸币一致,更加确认和证明了此种版式的鄂东农民银行铜元壹串文票确实存在。发行时间应在1930年9月鄂东农民银行成立到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之前。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自1931年10月成立以后,纸币采用统一发行办法,其发行的纸币,面额有伍佰文、壹串文、贰串文及伍串文四种。最后一种伍串文,此前仅见1932年版式图片,而1931年版式,仅见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有文字简要介绍,却未录有关图片⑥。
该票为石印票,长134、宽90mm(彩页5图7)。正面和背面的图案文字均为黑色。正面由中心图案和边框组成。中心图案为 “楼阁风景图”,其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幅多个弧形组成的边框图案,内有面额 “伍串”二字。中心图案上方,印有 “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八字。中心图案底座两侧内各有一个 “伍”字。边框四角也各有一个 “伍”字。边框底部,印有发行时间 “一九三一年”。
该票背面图案由长方形边框和文字组成。边框内的文字系 “苏维埃经济政策”布告,共有十条,其内容反映的是当时根据地政府的具体经济政策,值得一读。
“苏维埃经济政策:
一、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租界、海关、银行、铁路、航业、矿山、工场等。
二、不违反苏府法令的外国企业,准许照常营业。
三、中国资本家及手工业企业,不违反苏府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
四、实行劳工监督。
五、保证商人自由贸易。
六、禁止大商人垄断价格,封锁金融。
七、禁止高利剥削,实行低利借贷。
八、发展合作社事业。
九、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累进税。
十、减低房租,繁荣城市,改良城市贫苦人民的居住条件。”
布告文字中部盖有一枚方形红色印章,应是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印章,可惜文字不清晰。边框四角,各有一个五角星,上端两个分别印有象征红色革命政权的 “镰刀斧子”图案;下端两个各书写一个 “伍”字,与面额伍串相对应。
如前所述,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于1931年10月并统一发行纸币,因此,1931年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伍串票的发行时间应在1931年10—12月期间,仅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也是为何1931年鄂东南工农兵银行伍串票至今所见数量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释:
① 张或定、张卫星、夏红艳:《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早期货币新发现——阳新县龙燕区、沿江特区及金龙区纸币》,《中国钱币》2013年第6期。
② ⑤ 湖北省阳新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阳新县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8月,第513页;第513页。
③ ⑥ 丁国良、张运才:《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10月,第50-51页;第79页。
④ 李焱胜、杨枫:《关于鄂东南苏区银行及货币的几个问题》,《中国钱币》1993年第2期。
(责任编辑 刘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