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 孟蔷
区域文化档案性的研究
文/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孟蔷
区域文化包含一定的档案性,其存在于区域化的本身、显现于区域文化的发展进程、重塑于区域文化的研究过程。区域文化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区域文化有不同的发挥理念和发挥路径,其理念由积极理念、消极理念和限制理念共建,其路径由“从档案中寻找区域文化”和“借助档案平台承续区域文化”构成。
区域文化;档案性;档案
区域文化是指由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的文化。关于区域文化与档案这一主题,李相君的《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谈丰富馆藏》阐述了区域文化档案性资料征集的必要性、征集的范围、征集的内容、征集的途径;丁志隆的《在提升“五力”上下功夫实现又好又快大发展—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档案工作的要求之体会》和邓达宏的《海西档案事业发展的定位》着力于强化对区域文化资料的收集。但无论征集什么、如何征集均缺少一个立论基点,即区域文化的档案性。
逻辑学中认为:一事物的概念由两部分构成,即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和特点;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个个、一类类的对象。延伸到档案领域中,档案的概念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档案概念的内涵是,档案是直接形成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的记录;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来的;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概念的外延是古往今来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一切历史记录。档案性,从心从声,意为事物本身所具有之特征,档案性是指一事物具有档案的特征,或者说它本身就隶属于档案概念的外延。档案的特征有很多,这其中有原始性、记录性、价值性、信息性、知识性、来源广泛性等等,但最重要的特征是前三项。因此,判断一事物具有档案性的标准,一是看它是否具备这几项特征,二是看它是否为档案概念外延中的一类。
区域文化具有原始性、记录性、价值性特征,区域文化档案性的表现可以从区域文化本身、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区域文化的研究过程三方面来解读。
(一)区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档案性。区域文化的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区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档案性,可以是区域文化整体所具有的档案性,也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某一类区域文化所具有的档案性。不同的是,前者是对区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档案性的抽象归纳,而后者是对区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档案性的具体阐述。首先,区域文化整体具有档案性,区域文化作为一个名词被提及时已具有档案的基本特征,区域文化提法诞生于世界文化趋于大同的发展潮流中,在这个潮流中文化个性逐渐被文化共性所吞噬。面对着逐渐减少的文化个性,人们希望留住这种文化,留住这种在人类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其次,某个或某类区域文化所具有的档案性。既然是某个或某类区域文化,那么肯定要具体到其中的某个或某类。如山西平遥县的“中国票号博物馆”,其建馆时的资料有1995年在县城工业品批发部所发现的票号鼻祖日升昌的17本账册、43本印札和其后从民间征集的400多件晋商原始文献,平遥县的票号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由账册、信札等资料构成,票号区域文化本身就是档案的再现,其具有档案性也就毋庸置疑。
(二)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中所渗透的档案性。一地方区域文化的形成须经过岁月的洗礼与选择,在这漫长的时光中不断有新的外来因素注入文化母体,同时文化母体也会因为自身的损坏与破败而进行自我的完善,或由外来因素助其完善。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历史记录,而这些历史记录彰显了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档案性。可以说,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档案性是一事物档案性的第二种表现形式,这些历史记录本身就是档案概念外延中的一种。如一种方言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引入其他外来因素,如客家语的发展过程引入了粤闽先居汉语方言和粤闽少数民族语言;粤方言的发展引入了南楚古音;闽方言的发展引入了瓯闽古音;赣方言的发展引入了江淮古音等等。无论是客家话、粤方言、闽方言或者是赣方言,其在引入其他语言的过程都会形成一部分的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即是方言区域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档案性的物证。
(三)区域文化研究过程所浸染的档案性。区域文化是一种与一地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不仅能唤起当地人的乡情,而且能激发外来者的好奇心。一种能引起共鸣的文化,一个能聚焦视线的论题,一经提出必然引起学界的关注,在这研究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及资料。笔者以区域文化为检索词,以题名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截止时间为2016年8月19日)中检索出5075条记录,其中有3107篇普通论文、220篇硕博士论文、1748篇会议报纸文章,这些资料与成果是有意识保存下来以供后来者查询的历史记录。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即是区域文化研究过程中的档案性。
区域文化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区域文化有不同的档案性发挥理念和档案性发挥路径。
(一)区域文化的分类。一事物的分类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同样,区域文化的分类也有多个分类标准,这也就决定了他有多个分类结果。第一,按照其价值形态分为:有积极影响的区域文化,如江西景德镇瓷器、樟树制药;有消极影响的区域文化,如金三角毒品;介于两者之间的区域文化,如云南玉溪的卷烟业、江西万载的烟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影响由消极转向积极的区域文化,如古代用于作弊的米雕技术现成为制作工艺品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影响由积极转向消极的区域文化,如春秋战国用于制造青铜器的失蜡法现被用于文物造假。第二,按照分布范围划分:一地区特有的区域文化,如西安的兵马俑;存在于多个地区但在这一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区域文化,如景德镇瓷器可以说是享誉海内外;存在于多个地区且各个地方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如区域上相连的客家文化、徽州文化,区域上不相连的四大名砚、四大名锦。第三,按照存在状态划分:曾经存在现已消亡的区域文化,如赣江的航运;曾经存在但即将消亡的区域文化,如一些地区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手工艺技术;现在存在并有一定生命力的区域文化,如新余的光伏产业。
(二)区域文化档案性的发挥理念。区域文化档案性的发挥理念是区域文化档案性发挥的宏观方向,其理念有积极发挥理念、消极发挥理念和限制发挥理念。
第一,积极发挥理念,即区域文化的据有主体积极与社会群体和个人共享其手中具有档案性的区域文化,它可以是以展览的形式实现该区域文化的文化价值,如辽宁市档案馆将一部分清宫档案于各个档案馆巡回展览;也可以是以旅游开发形式实现该区域文化的经济价值,如关中民俗博物馆以收费的方式共享关中道的民俗文化。第二,消极发挥理念,主要是针对前面具有消极意义的、介于两者之间的、随着时间推移由积极转化为消极区域文化而言,这一发挥理念以保管为核心内容,应该说可以不提供利用的绝不提供利用。第三,限制发挥理念,主要是对某地区特有的和多地区共有、但在一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文化而言,因为积极发挥理念容易对区域文化本身造成损伤,不利于区域文化价值的高效发挥。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文化,其发挥理念应该在实现文化保护与价值发挥之间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而限制发挥理念就是最好的选择。
(三)区域文化档案性的发挥路径。从档案中寻找区域文化、借助档案平台保存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了区域文化的两条档案性的发挥路径。这两条路径有相对应的发挥主体和客体,发挥的主体可以是文化工作者、档案工作者、也可以是普通群众,发挥的客体当然是所有具有档案性的区域文化。不过,前者和后者有所不同,前者发挥客体更多的是已经以档案形式保存的区域文化,也就是前文所述其本身是档案概念外延的那部分区域文化。后者的发挥客体更多的是已经濒临消亡的区域文化和正处于形成中的区域文化,即曾经存在但即将消亡的一些地区方言、民间手工艺技术和现在存在并有一定生命力的光伏产业、信息产业等。但除了这两者外,其发挥客体还应该包含有消极意义的毒品文化;介于两者之间的卷烟业和烟花制造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影响由消极转向积极的米雕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影响由积极转向消极的青铜铸造法的失蜡法。前者的发挥主体可以是上面中提到的任何一个;而后者的发挥主体由于消极社会影响、介于两者之间的区域文化的影响其发挥主体应主要为档案工作者,尽量限制业外人员的接触,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李相君.从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谈丰富馆藏[J].档案管理,2006(4).
[2]丁志隆.在提升“五力”上下功夫实现又好又快大发展—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档案工作的要求之体会[J].中国档案,2007(6).
[3]邓达宏.海西档案事业发展的定位[J].发展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