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平顺县职业中学 康慧春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山西省平顺县职业中学 康慧春
培养中职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职高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育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因此,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本文着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职;语文教学;德育
中职生正处于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这既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又是他们人格发展的黄金阶段,正确引导他们度过这一时期,让他们愉快、健康成长,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而语文教学是最能有效渗透品德教育的载体,“诗言志”“ 文载道”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将文学知识与学生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语文教学当中的很多文章本身就蕴涵着深厚的道德教育,因此,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了。
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在教师的心目中,要处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上,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文章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中职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周全考虑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其贯穿、渗透到课堂中。比如学习《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了解母亲的辛勤劳动,坚强,母亲外柔内刚的性格对作者的影响,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成长;学习《劝学》,可以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懂得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专一的态度,要善于积累;学习舒婷的《致橡树》一文,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生可以了解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可以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因为现在的中职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这一特征,可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和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学习《像山那样的思考》时,那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可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师说》这一课时,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继而延伸到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上,借机了解一名中职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美好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篇目,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人物长廊。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同时,课堂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因为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我们要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就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