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带进口替代相关研究分析

2016-11-24 00:37李鹏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铜板高端进口

摘要: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铜板带生产大国,但仍不是生产强国.目前我国铜板带行业出现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产品结构性过剩局面,而国外先进企业一直以技术、装备优势和高精尖产品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在出口形势不乐观的背景下,作为既能拉动并满足市场需求又能避开同质化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进口替代无疑是当前铜板带企业最优的竞争策略之一.通过统计分析进出口数据,简单介绍了我国铜板带行业进出口基本情况,指出了当前进口替代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对铜板带企业加快进口替代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

铜板带; 进口替代; 出口; 研发; 创新; 市场

中图分类号: TG 146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has become a large copper strip and plate producer,but it is still not a competitive producer.At present,China′s copper strip and plate industry faces many shortcomings and difficulties including excess of outdated products and lack of hightech products.As a contrast,advanced foreign enterprises dominate the domestic market by their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dvantages and cuttingedge products.Under the current pessimistic export circumstances,import substitution is undoubtedly a good choice for enterprises.It could help enterprises not only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but also to effectively cease the homogenized competition.This research firstl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domestic import and export based situation in copper strip and plate industry by applying data analysis,then raises a conclusion for explaining the slow progress in the current import substitution,lastly provides the tentative comments in order to speeding up the import substitution process and actively reply o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Keywords:

copper strip and plate; import substitution; export; R&D; innovation;market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精铜板带产业,大量铜板带工程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截至到当前,铜板带产能已接近300万t,为中国铜板带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疲弱的下游需求使得铜板带行业产能过剩凸显.据估计,目前仍有20万t的铜板带产能正逐渐形成,而已建成的铜板带产能中约有50万t处于闲置状态,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83%.由于国内铜板带企业的先进技术装备大多是引进的,自主开发的合金牌号也很少,至今我国未形成铜板带生产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因此,尽管中国已是铜板带生产大国,但还不足以称之为铜板带生产强国.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目前铜板带行业出现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产品结构性过剩局面,而国外发达国家一直以技术、装备优势和高精尖产品抢占国内市场.为了生存,国内企业不得不通过低价竞争策略抢夺市场份额,进一步导致效益下滑,处境艰难[1-3].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为鼓励铜板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在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国家于2015年1月1日将铜板带材出口退税税率由原来的0提高到9%,但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市场针对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摩擦事件增多,整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4-5].同时仍有8%税费转化成为铜板带企业的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因此,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需求的主要牵引力.作为既能拉动并满足市场需求又能避开同质化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进口替代无疑是当前铜板带企业最优的选择策略之一.

尽管我国铜板带行业一直呼吁并支持“进口替代”,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于进口替代的系统分析研究却不多,而且近期企业进口替代进展速度明显放缓.本文通过对铜板带进口数据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铜板带企业当前采取进口替代策略的意义及难点,对铜板带企业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进口替代的意义

进口替代本质上是引导企业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转型的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物资缺乏,产品需求的档次不高,同时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产业转移意愿,进口替代相对比较容易,我国铜板带企业基于此背景主动融入到全球铜加工行业价值链中,不仅快速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自身也获得飞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铜板带中低档产品已趋于饱和,消费者有了更高的需求,但我国铜板带行业进口替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空窗期,停滞不前,导致企业只能在低端竞争.因此,在当前铜板带行业严峻的市场环境下,采取进口替代策略对于铜板带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若有铜板带企业率先对现阶段的进口替代障碍实现突破,不仅能够提升产销规模,高附加值产生的利润也可以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升资本回报率.更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目前铜加工行业特点,若能够通过进口替代成功开拓下游部分主要高端客户,将会产生连锁和放射反应,带动整个高端市场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企业达产达标的压力[6];另一方面,企业实施进口替代策略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实践.将进口替代作为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之一,将有利于引导铜板带企业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中高端、品质优良、性价比好的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脱离同质化低价竞争的泥潭[7-8].

2国内铜板带进口情况分析

2.1国内铜板带材进出口情况

进出口数据被视为反映一国某产品生产水平和供需情况的指向标.铜板带材历来是铜加工材中进口的重要品种,居各种品种之首.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内企业生产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升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铜板带材的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4.3万t降为2014年的12.76万t,替代效果较为显著,对外依赖程度有所降低[9].但值得关注的是,铜管是我国仅有的净出口铜材产品,铜板带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持净进口的产品,而且最近几年铜板带材的进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铜板带材的发展整体遇到一定瓶颈,进一步实现进口替代突破进展缓慢.

2.2中国铜板带进口主要品种和加工费

表2为2014年中国铜板带材进口数据分析表.从表2统计的数据来看,2014年国内进口铜板带材总量为12.8万t.其中进口数量最多的品种为黄铜带材,合计约50 357.8 t;其次为框架带材,合计约19 408.7 t,最少为青铜带材.加工费方面,与国内相比,进口铜板带材加工费水平都非常理想,最高为青铜板材,加工费约为33 028.9元/t,但其数量较少;其次为框架带材,加工费为27 702元/t;最低为黄铜带材,加工费约为12 577.9元/t.

2.3中国铜板带材进口供应商、客户情况

进口来源方面.经统计,2014年国内铜板带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有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以亚洲地区的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为主.

供应商方面.主要供应商有德国Wieland、KME、MKM、代傲等;日本三菱、日立、同和、日矿等;台湾第一铜铁;韩国丰山等.

进口渠道方面.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进口铜板带材的下游客户总体上贸易商和直接客户数量相差不大,贸易商略高出9%;从企业性质来看,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为进口主力,占据79%的份额.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进口铜板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上.

总的来讲,尽管目前铜板带进口量仅有12.8万t左右(可能包含部分非真正意义上的高附加值产品),但仍为国内铜板带企业提供了可进口替代的空间.

3国内铜板带进口替代进展缓慢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铜板带企业进口替代进展缓慢既有行业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和下游客户因素.

3.1行业因素

生产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的产业布局,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国际先进的铜加工企业主动通过部分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制造成本高的中低端产业向具备基础条件的国家转移;另一方面,我国铜加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产业的全球分工协作,以国内市场为基地,通过引进产品、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由此我国铜加工行业获得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尽管如此,我国铜加工企业整体上仍处于有色金属产业价值链中的低端环节.当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铜板带企业想通过转型升级进入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的中高端环节时,将会对本环节中原有相关利益企业产生冲击和威胁,为维护自身地位,其将会限制或减少技术和装备输出并设置重重门槛,阻碍国内铜板带企业转型升级[10-11].

3.2企业因素

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由于新产品开发难度大,周期长,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上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情绪,长期以来国内铜板带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并不高,习惯通过模仿和学习生产传统产品,对于创新采取跟随战略,企业并未形成具备竞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12].据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科技

研发投入占工业总值不足1%.这也导致国内铜板带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却无法生产出最高端的产品.由于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企业只能被动处于等待技术创新的空窗期.产品质量方面,由于部分环节加工工艺不成熟,加上生产过程控制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铜板带企业产品起皮、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频发,即使能够生产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的替代产品,但质量稳定性差,无法实现批量供货,难以满足高端客户的苛刻要求.以引线框架产品为例,目前我国C19200铜合金和C19400铜合金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第二代引线框架材料C7025铜合金也开始成批量上市.但是由于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下游高端客户在选择同类产品中对进口产品依然存在偏爱[13].市场开发方面,大部分企业针对高端客户的样品开发,生产组织性不强,而且由于高端客户要求较为严格,试供样品测试周期较长,市场开发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开发动力不足,对接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3客户因素

即使国内铜板带企业在技术上能够实现进口替代,但并不意味着进口替代便可一帆风顺.技术上能够替代仅是进口替代的前提条件,若想从技术上替代转化为真正订单需求,还需要铜板带企业对高端客户“攻城”,通过层层考验获得供应准入资格.目前进口替代的业务流程大体分为3步,如图2所示.每一步的突破对于铜板带企业都是巨大的考验.其次需要铜板带企业能够“守城”.即企业即便送样检测合格,获得了准入资格,也必须确保自己在品质管控和批量供货稳定性上满足客户的需求.

4加快进口替代进展对策

作为进口替代策略的实施主体和具体执行者,铜板带企业要改变当前不利经营环境,加快进口替代进度的主要解决措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要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攻关工作.进口替代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只有铜板带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把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发成果转化并形成规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真正走出困境.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全面、扎实的技术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国内铜加工企业实力来说,真正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因此最有效的方式是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创建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研究院、高等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借助外部力量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确保企业能够及时顺应行业市场变化趋势,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比如洛阳铜一公司联合河南科技大学、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发了铜铝复合板带生产系统,成功解决了铜铝复合板带结合率和结合强度低、力学性能差、产品规格少等行业难题,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拿下该标准的制定权.

(2)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面对当前的粗放型管理,铜板带企业一定要苦练内功,加强基础管理.通过不断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等措施,积极做好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工作,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比如采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组织专业团队进一步优化全部工序上所有生产工艺,并通过标准化管理将优化后的工艺和操作内化为制度和手册,形成操作工人的固定习惯和经验,推进生产作业和生产技术的最佳化,确保实现进口替代后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批量供货保障能力方面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精心培育、巩固来之不易的市场[14-15].

(3) 加强市场开发力度.铜板带企业首先要坚定进口替代的信念并通过各种措施积极鼓励营销人员开拓市场,寻找市场机会;其次,强化与客户的协作.企业要积极关注市场信息,在高端铜板带进口商名单中选择潜在的高端客户并定期进行走访、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争取建立协作关系;同时企业内部要定期召开由市场、技术、质量、生产等部门组成的新产品研发进度例会,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制定具体样品推进计划,发挥企业合力积极推进进口替代.

5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铜板带企业在进口替代方面仍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希望铜板带企业能够对进口替代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直面自身的不足和短处,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环境和条件,寻求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努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开拓高端市场,下大力气做好进口替代工作,从而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荣涛.中国铜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J].世界有色金属,2015(4):60-64.

[2]邓昕.中国铜板带箔企业经营状况与行业发展趋势[C]∥2015年中国铜板带箔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宁波,2014.

[3]段绍甫.中国铜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探讨[J].中国铜业,2012(12):23-27.

[4]姜跃春.对中外经贸摩擦问题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5,(3):58-61.

[5]邹建成.中国铜管产品对外贸易摩擦研究[J].铜加工,2014(4):7-11.

[6]胡铜生.浅议营销创新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以光伏焊带用铜带的市场开发为例[J].中国有色金属,2014(3):68-69.

[7]金荣涛.2014年中国铜加工业产业发展概述[J].铜加工,2015(2):1-5.

[8]张博.供给侧改革将给有色行业带来转变[J].中国有色金属,2016(2):42-43.

[9]金荣涛,赵莉.压延铜箔制备技术分析[J].上海有色金属,2014,35(2):86-90.

[10]田成川.全球产业链中我国分工角度的转变[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11]梁文玲,李鹏.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中国纺织企业升级战略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7):67-71.

[12]萧今声.国内外铜加工现状及我国铜加工发展战略[J].新材料产业,2009(2):25-31.

[13]邹建成.2013年中国铜加工工业运行评述[J].铜加工,2014(1):5-12.

[14]姚红海.精益生产方式在洛阳铜业公司的应用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

[15]李永祥.制造企业精益管理模式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猜你喜欢
铜板高端进口
杭州童谣:一只鸡
进口食品
跟踪导练(四)
高端水进入红海市场
微趣图
工钱最多是多少
11枚铜板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