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琪
摘 要:资产减值是目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模糊性,可以极大程度上满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需求。笔者在此文中将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作出浅析,试论在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之下,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
一、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项单独的具体准则发布,标志着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新发展,改善了资产减值政策的分散性的缺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就这一改变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张相辉等对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的结论。
岳琴,郑华丽[1]在2011年《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提出新资产减值准则执行后对上市公司过度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并通过对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分析的研究,得出结论新准则执行后三年(2007-2009年)具有配股动机、避免ST动机和扭亏为盈动机的上市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幅度显著高于新准则执行前三年(2004-2006年),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幅度显著低于新准则执行前三年。
Duh、Lee和Lin(2009)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更可能是为了在后续期间转回以避免公司业绩将来的大幅下滑。[2]
陈宏亚通过对12个行业资产减值信息的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扭亏动机、配股动机对资产减值的影响上升,而大清洗动机在新准则实施后程度降低。资产减值市场反应的检验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减值的信息含量下降,这可能源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在旧准则实施期间(2003~2006年),市场对具有/不具有某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所报出的减值信息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同样出现于新准则实施期间。[3]
张冰彬,陆正飞,张然等基于盈余-回报关系度量法(Basu,1997),建立减值计提模型,得出结论,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大清洗动机和平滑动机越强(体现为减值前盈余越小或越大),计提的减值准备越大。而且,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同时使用流动资产/影响营业利润减值准备,以及长期资产/不影响营业利润减值准备。[4]
二、盈余管理的抑制因素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信息的调整,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会通过对某些财务数据进行故意地歪曲来达到实现期望盈余的目的,其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这种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市场经济的秩序。目前,我们虽然无法从本质上阻止盈余管理的产生,但仍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约束盈余管理行为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外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降低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性,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外部审计人员和企业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能保证独立性和公正性,这将促进企业自觉地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但同时,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等都不甚了解,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出于某种原因不愿配合,将大大增加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难度。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其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控制、评价等措施方法的总称。其目的在于建立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制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制约,权责分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为审计工作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
(三)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行为规范,其既是企业内部财务处理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有效实施审计行为的依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制度上的约束,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利于减少企业可以利用的漏洞和空缺,从根源上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资产减值准则的完善在这方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积极作用
(一)使资产减值的判断难度降低。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比原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每年年终对资产进行是否减值的判断,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判断意味着企业一旦需要保送财务报表,就需要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从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这一规定提高了企业进行资产减值判断的频率,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方便企业外部相关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
同时,准则中也规定了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回收金额,而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的,不应估计其可回收金额。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随意更改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现象,减少了企业通过控制资产减值来实现盈余管理目的的可能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使资产减值的确认更加全面。准则中对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的资产减值问题作出了详细地规定和解释。其中还指出准则中的资产,除特殊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这相对于原会计准则中的单项资产的说法,内容更为详细,范围更加广泛。
(三)使资产减值的计量更加规范。准则规定,可回收金额的计量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计量方法一致,与原有的会计准则规定相比,更加规范化国际化。
四、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依靠主观判断,客观性较低,难度较大。资产减值的准则中对于如何判断减值迹象并没有做出清晰明确的描述,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只能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做出相应的判断,其准确性和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为企业利用这些机会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留下了漏洞和监管空缺。
(二)不能完全制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准则所规定的资产范围有限,描述不甚明确,导致一些企业可以利用准则中没有提到的资产进行资产减值来调整当年的收益。
五、结论
新的准则下的资产价值,有利于遏制市场中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加强对盈余管理的控制和监控,需要加强有关政策的实施,相关监察机构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对市场操控行为的惩处力度。
参考文献:
[1] 岳琴,郑华丽.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学术交流,2011,(6):120-123.DOI:10.3969/j.issn.1000-8284.2011.06.031.
[2] Rong,Wen,Ching.Reversing an impairment los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International[J].Journal ofAccounting,2009(44):11 3-1 37.
[3] 陈宏亚.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42(12):966-976.DOI:10.3969/j.issn.0253-2778.2012.12.004
[4] 张冰彬,陆正飞,张然等.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