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妮妮
摘 要:公众对于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要求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越来越高,因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及其路径,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较高的管理效率有赖于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各种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来提高公共部门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安排;路径
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
干部人事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我国转型期间,对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还是存在无法适应的现象。例如:管人和管事相脱节;管理方式的简单化一,限制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强化了以官为本的价值观;滋生了寻租等不良风气;限制了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强化了“人治”,忽视人事法制建设。
以上这些弊端己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从而使人才战略得以更好地实施,用人机制也更加灵活,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二、公务员制度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公务员制度指对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作为行政人事管理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其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其中实行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原则,又是针对我国原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诸弊端进行改革的结果。
(一)实行民主化管理原则。这是针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缺乏监督与透明度而进行的改革,一方面,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从而让更多的人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例如可以通过民意测验的方法,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在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晋升,辞退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公示制的原则,对其结果进行公示,以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来确保其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权钱交易等不良的现象。
(二)实行科学化管理原则。第一,实行科学分类管理体制。这是针对原干部人事管理对象笼统,管理制度过于集中所进行的改革。原干部人事管理对象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群众团体,却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不仅阻碍了各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也助长了以官为本的思想,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第二,实行激励竞争机制。这是针对过去由“铁饭碗”、“铁交椅”而造成缺乏生机和活力等问题所进行的改革。通过对公务员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将竞争机制应用各个环节上,从公务员录用到使用以及之后的考核与竞争上岗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其责任心。
第三,实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这是针对由于经济体制转轨所导致的出勤不力等腐败现象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在当今社会,公务员的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力的行驶也应该服务于公民,做好人民的“公仆”,勤政廉政保障机制要求公务员在其位谋其政,从制度上确保了公职人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不仅保证了政府机关的高效率,而且提高了政府机关公职人员的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了公务人员在公民心中的公信力。
第四,实行权利保障机制。这是针对过去忽视申诉控告机制的所进行的改革。在过去,公务员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无处申诉,公务员制度推行以后,出台了有关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相关条例,使得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一些侵权行为也得到了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象。
(三)实行法制化管理原则。第一,1993年出台的《公务员暂行条例》使我国公务员有了总法规。尽管相对于法律来说,还不尽完善,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总法规的作用,不仅使我国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公务员本身乃至全国人民也可以在其中了解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与推行方法、步骤。
第二,制定各项配套法规。这使得原干部人事法规有了相关的配套制度,制定并出台的多项与《条例》相配套的单项管理的规章,对《条例》也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使《条例》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原则更加充实。
第三,制定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实施细则与政策规定。这是在以上两个基础上,为了充实《条例》所提出的改革措施。为了使地方上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在《条例》的基础上,针对地方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细节,来充实我国的公务员法律体系。
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聘用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实行这种用人制度,要根据单位的用人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竞争考试,来选择聘用的对象。对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需要全员转变观念。进行改革,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配合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方面,促进领导的观念转变,使领导率先相应,起到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配合度。另一方面,转变职工的观念,促使职工积极配合改革工作,适时地进行沟通,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改革宣传,减少来自职工方面的改革阻力。
(二)合理设置岗位。合理设置岗位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设置岗位,使每一个岗位都有存在的必要,有其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要针对每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说明书,用来明确岗位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岗位的标准化。
(三)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后的管理。通过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来加强事业单位的聘后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人用人,确保公平性的同时,可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有助于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给事业单位带来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工作。
(四)考虑落聘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在人员落聘之后,应妥善处理落聘人员,首先要简化解聘的程序,要做到避免繁琐,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提高解聘的效率。其次是要努力提高落聘者的学业修养,这样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一个人力资源的储备库,来及时为事业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五)加快制定配套政策。配套制度作为对聘用制的补充,必须与之相适应,在人事聘用管理中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具体包括完善考核制度,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档案制度,职称制度等等,这些配套政策的完善,对于事业单位聘用制来说将成为有力的制度保障,但是其完善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六)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要想更好地解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顾虑,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做好工作人员的出口工作,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流动性。但需注意的是,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其再分配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化经济的成熟,干部人事制度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优点进行了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并与人事代理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相结合,共同构成相对完整的公共部门人力自愿开发管理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公共部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