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新
摘要:根据合作专利数据,分析了青岛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现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合作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青岛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以高校为关键节点的专利合作网络逐渐向大范围、低密度、多社区的结构发展。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结构;专利合作;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引言
合作专利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成果形式之一,在研究产学研合作中有较高的可量化价值[1]。青岛市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快速发展,专利合作初具雏形[2],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3]。从社会网络的视角下分析青岛市产学研发展的现状,探究其关键节点,对促进青岛市产学研合作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青岛市产学研合作专利现状
专利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分析系统(www.pss-system.gov.cn)。为了了解合作专利在青岛市的现状,且避免任何遗漏,检索式选用“申请人=大学 and 公司”,“地址=青岛”的方式检索专利,其他情况以此类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的检索,截止2016年5月20日,共检索到专利990件,剔除干扰项如“青岛大学科技教育开发公司食品科学研究所”非合作专利项及高校间的合作专利项,共获得有效合作专利947项。
如图1所示,整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岛市合作专利的申请量逐年上升,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特征,一是1985-2006年为萌芽阶段,二是2006-2010年为起步阶段,而三是自2010年前后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段。
三、专利合作社会网络分析
将前文所述的合作专利数据进行处理,以合作次数确定权重,删除重复数据,以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GEPHI中,获得1985-2016青岛市专利合作网络图,如图2所示。图中节点表示专利申请主体,节点标签的大小代表与之合作节点个数的多少;连线表示节点相互关联的关系,即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了专利,连线的粗细则代表合作次数的多少。
观察图2可以看出,青岛市专利合作网络具有较明显的以各大高校为关键节点的社区结构[4]。
将2009-2015年青岛市合作专利数据逐年导入GEPHI软件,获得专利合作网络参数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其中加权平均度呈上升趋势,表示各节点的合作节点数量逐年上升;图密度逐年下降,表示节点连接逐年松散;平均路径长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直径呈上升趋势,表示节点的连接难度逐渐增大。
结合合作专利申请数量不难看出,青岛市专利合作网络结构逐渐向大范围、低密度、多社区的结构发展,各关键节点的辐射范围日渐扩大,作用也逐渐增强。图4为近年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度的变化趋势。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同领域的专利发明创新周期和难易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
四、结论与展望
青岛市近年来产学研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成果显著,以高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势头良好,专利合作网络范围日渐扩大,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在专利合作网络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呈现出“二八分化”的特征。由于不同行业领域专利的异质性,对区域专利合作网络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将在后续研究中针对特定领域的专利合作网络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伟,吕旭峰,余晓.协同创新视阈下部属高校合作专利产出发展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12-18.
[2]丁海德,綦晓卿,周晓梅.青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基于专利信息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103-107.
[3]李明惠,雷良海,孙爱香.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9:64-68.
[4]郭崇慧,王佳嘉.“985工程”高校校际科研合作网络研究[J]. 科研管理,2013,S1:211-220.
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