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瑜
摘 要:小微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贷款难的现象却日益突出。本文简述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并从小微企业自身、商业银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难;原因对策
一、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60%,为全国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1]但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资金筹集方面,遇到了贷款难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贷款门槛高、贷款额度低、融资成本高、审批周期长等。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6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2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银行贷款,10%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民间集资方式,有2/3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2]
为缓解该问题,国家及监管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陆续出台了鼓励政策,同时,一方面大银行在大型企业这片兵家必争之地已无规模大幅增长可能,另一方面,在小微企业交易过程中,银行是强势一方,其产品定价更高,为了寻求新的规模和利润增长点许多银行及金融机构不断推出相应产品以服务中小企业。其中在银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有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其以小微企业自然形成的圈链为基础批量开展业务,其特点为工厂化的模式、商户联保,以达到信贷金额迅速成规模及锁定风险的目的。商贷通在成都地区,如荷花池、双流白家食品批发等市场极具影响力。工商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产品则推出侧重网络化融资的“网贷通”和侧重于电子商务领域的产品“易融通”。而在零售行业名列前茅的招商银行也于2012年5月推出针对小微企业专属银行卡,“生意人一卡通”,并在全国不同中心设立集中授信审批中心,高效率处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小微企业贷款“短、频、快”的特殊需求。另一批有特点的操作模式则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如包商银行、重庆银行等从德国IPC引进小微企业贷款分析技术,基于对单户客户从经营情况到家庭情况等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分析,判断该客户是否符合贷款发放条件。
虽然众多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但不管是单户还是圈链操作模式,从2014年初开始,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探底,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小微企业开始大规模出现不良贷款,许多银行一刀切地迅速收紧对小微企业贷款,导致原本危机重重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更加恶劣。
二、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国家扶持政策的不完善等。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小微企业自身障碍
第一,从财务的角度而言,很多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没有编制财务报表,缺乏对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的良好管理,造成资金闲置与资金紧张同时存在的现象。同时由于财务信息不透明,银行很难掌握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甚至有的小微企业虚构财务报表,误导银行发放贷款或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选择惜贷行为。
第二,从管理的角度而言,我国的小微企业一般为家族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一般并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小微企业运营中的决策更多的是依赖于实际控制人,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采取家长式的单一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决策和激励约束机制,在影响小微企业自身经营的同时,给其融资造成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第三,从经营实力而言,我国小微企业大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经营稳定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和集团企业普遍短寿,大约是为2年到5年和7至8年,而欧美企业的存活年限平均可达40年之久。[3]同时,由于资产有限,小微企业一般不能给商业银行提供足值抵押物,从而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
(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存在“惜贷”、“拒贷”的现象。
第一,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而言,小微企业贷款同大企业贷款一样,同样要经过资料收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等环节,其付出的人力成本不比大企业贷款少,另外由于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频率高等特点,其管理成本甚至比大企业贷款成本更高。相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大企业更能够为银行快速带来规模效应,而小微企业信贷面广,量大,消耗人力物力较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利润不高。所以,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愿意将主要资金投放在大客户大企业上。
第二,从风险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而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高不良率的特点导致银行不会优先选择小微企业。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金融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1%为。其中,全国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8万亿元,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0%,全国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21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2%,是整体不良贷款率的2倍多。[4]
第三,从贷款条件而言,前已述及,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小微企业同银行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态度谨慎。同时,小微企业无法提供足值优质的抵押物,被更多的银行拒之门外。并且在目前的经济下行时期,银行经营更为谨慎,对于风险较大且无法提供优质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拒贷惜贷。
(三)政府扶持不足
第一,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立法规范,大量行政法规也统称小企业为“企业”,没有把小微企业作为特殊的服务对象看待。关于小微企业的保证担保方式以及风险基金等法律缺失,没有法律保障小微企业在融资中的基本权益,进而对其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政策扶持体系仍然缺乏。虽然,我国已出台了鼓励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然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完整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并未得到良好改善。
第三,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征信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缺乏大量商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小微企业或企业主信用信息,导致小微企业及企业主外部信用约束较弱。[5]
三、对策及建议
小微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困局,需要小微企业自身、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的共同努力。
第一,就小微企业自身而言,一是需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财务透明度、管理规范度,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我国,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难以对称也始终是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二是,小微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需重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在与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增强合约意识,提升小微企业对银行的吸引力。三是提升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大多小微企业处于经济链的末端,其经营情况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创新性方面竞争力较弱。经营过程中,一旦外界有不利因素影响,很容易导致经营失败,从而导致在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攀升,形成融资难的恶性循环。因此,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也是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必修课。
第二,就商业银行而言,一是提高专业化程度,设置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小微企业信贷评价机制、高效简洁的业务流程和合理的贷款审批机制,提高贷款效率的同时,控制贷款风险,找到资金安全性、效益型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平衡点。
二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对客户进行因地制宜的贷款条件评定,利用掌握客户的“软信息”制定差别化的贷款条件。例如,通过对贷款定价的合理设定,既考虑到小微企业的承受程度,同时定价中包含风险溢价,降低银行的风险损失;通过对还款方式的合理设定,包括但不限于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分期还款计划等方式,减少小微企业集中还款的压力;通过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等方式,解决小微企业不易提供足额抵押物的问题,同时商业银行能够监控小微企业的现金流,保障银行资金安全。
第三,就政府层面而言,一是需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的专门立法,在金融、产业、税收等各个政策纬度相互配合,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健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困局。
二是提供资金援助,通过贷款贴息补息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小微企业的高风险,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利率一般较高,而银行作为盈利机构,风险始终与收益相匹配,不可能为小微企业利率较低的贷款,而这中间的落差则需通过政府来补偿以达到双赢。若政府能够对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进行资金扶持,降低其融资成本,则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增强小微企业竞争力。
三是建立多样化的金融机制。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各类政策性银行和小微专营金融机构,可有效增加资金供给量,使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更容易获得贷款。(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晓燕.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31.
[2] 路晓静.中小企业融资探讨[J].中国商贸,2011,(23).
[3] 高晓燕.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34.
[4] 陈幼莎.小微企业贷款违约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11.
[5] 杨再平、闫冰竹、严晓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佳实践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