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稳书
摘要: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应该作出积极回应,并走在“一带一路”建设前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逐步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从而在对外合作交流和对内改革发展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
Abstract: Whe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visited Central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of 2013, he raised the initiative of jointly build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hort for the Belt and Road), which have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got a positive response and support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 action plan of "vision and proposed actions outlined on jointly building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Yunna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Yunnan foreig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respond positively, walk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alent suppor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gradually upgrading, deepe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er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better in foreig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inter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一带一路;教育前沿;人才支撑;创新合作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frontier education;talents support;innovation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235-04
1 研究背景
习近平出访中亚国家期间,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他详细阐述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政治主张。
习近平出访东南亚国家期间,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他详细阐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坚持讲信俢盟、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政治理念。
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战略举措,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云南必须充分发挥非常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着力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5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情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得天独厚。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不能被动缺席,而且必须主动参与,积极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重筑南方丝绸之路,推进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云南的跨越式发展。
2 文献综述
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宏观上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共创美好未来[2]。
同时,国内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纷纷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陈坤、袁洋、马金书撰写的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对外直接投资优化策略——基于经济增长效应视角》,以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云南省为例,基于经济增长效应视角,结合云南省2002-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运用国际投资收益分配模型、协整检验、ECM模型等分析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增长效应,指出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据此从云南面临的新机遇、对外直接投资体制、财政税收政策、国际投资环境及企业自身五个方面提出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化策略,为云南省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方向指引、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3]。吕娜撰写的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的法律协调研究》,指出知识产权及其权利的创建、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比较优势资源,既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东盟在经济全球化和实现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情势下,需要一个长远的政策和稳定的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法制一体化;中国-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保护与合作领域进行法律协调,一是提升东盟竞争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纵深发展的战略要求,二是加快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和“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4]。和颖、张晓霞撰写的论文《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东南亚南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推进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定位,共建共享,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立足云南对外开放的现状,阐述和分析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云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5]。周谷平、阚阅撰写的论文《“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急需领域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面对需求与挑战,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办学,创新实践,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6]。
以上文献从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视角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非常精准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这些文献对教育问题有所涉及,但由于研究方向、研究条件和研究需求不同,没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3 国内外相关经验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而且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医疗、能源、交通、环境保护及其他领域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维护和保障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想要变成现实,既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作为坚强的后盾,又需要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作为有力的支点。事在人为,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人去做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最终都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性和联动性的经济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从而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实现经济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要求从全局上,包括经济、政治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医疗、能源、交通、环境保护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交流上,全盘考虑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要求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必须为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服务,作出积极的贡献,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云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应该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尽力培养各级各类的千千万万的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组织人才、语言人才特别是非通用语言人才(小语种人才,如越语、泰语、缅甸语人才等)、华人华侨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急需领域专业人才。这样,云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才能适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省外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云南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疆内陆省份。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开放性和联动性的经济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滇王与汉使者盲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7]云南的贫穷、落后由此可见一斑。云南的贫穷、落后是历史上千百年来长期形成的,要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消灭云南贫穷和落后的状态也是不可能的。
不仅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迫切需要人才,人才问题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根据2015年7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截至2014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10余家央企中已有107家在境外共设立8515家分支机构,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8]这组数据资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央企“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大多数央企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同时说明了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参差不齐,投资项目的最终结果直接取决于“走出去”的80多家央企有没有高端人才,这些高端人才既要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同时又要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高端人才成了“稀缺资源”,其紧迫性甚至超过了对资金和技术的客观需求。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是短期内无法完成的,需要假以时日,这是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表明,88%的企业高管认为,海外并购或投资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缺乏人才。[9]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人才因素直接决定着海外并购或投资的成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指出:“人才因素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东盟国家拥有大量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10]这同样说明在人才的关键性的作用问题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观点和看法是根本一致的,尽管表达的方式因各国的用语习惯不同而略有差异。
为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云南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进行深入的合作交流,云南高等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建立友好校际联系,通过“2+2”、“2+3”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本科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云南高等院校常年聘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任教,同时由云南高等院校资助的专家、学者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学校访问、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云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促使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逐步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的合作交流中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从而在对外合作交流和对内改革发展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
因此,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应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从整体战略层面进行宏观的研究,又要从国家或地区到区域连接和互动层面进行中观的研究,还要从分类的、更为具体的计划和运作层面进行微观的研究。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11]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而且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必须大规模“引进来”,通过专业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推进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就云南高等院校而言,扩大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云南来留学的研究生规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开展师生互换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行重要的专业合作交流活动,从而推进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到云南来留学的研究生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领军人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研究的生力军,对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同时,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又必须大踏步“走出去”,云南高等院校可以鼓励云南青年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或者创办分校,招收当地的青年学生,因地制宜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既可以大大节省当地青年学生高昂的出国留学费用,减轻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又可以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及其成果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直接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实际难题。
从地缘关系方面考量,云南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远的漂洋过海够不着,近的翻山越岭比较实际。因此,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应该重点进行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缅甸、老挝和越南三个国家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别教育研究和区域教育研究,提高研究需求和研究条件之间的契合度,充分发挥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的区位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的各级各类人才。
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高度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家重大战略的调整,为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应该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包括云南省内青年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到云南留学),注重开发并提供教育服务产品,加强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加强外文授课、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增强留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不仅可以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可以减轻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有效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同时,中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云南省总人口4596万,占全国人口的3.35%,在全国人口排名中居第十二位。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要让这1.28亿人脱贫致富,从而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确实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据统计,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71万,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超过500万人的6个省份之一(另外5个省份是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全省有561万贫困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21%,在全国居第二位,而且居住在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人口就有120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1.39%。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社会失业人员约570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8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亿多人,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从18岁至60岁的有效劳动力急剧减少,改革开放带来的人口红利面临拐点,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适合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国家推行“二胎”生育政策,但是一个人从出生、成长、接受教育到成为劳动力的时间非常漫长,至少需要18年,在这18年中可能还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变故,劳动力成本将会越来越昂贵。
因此,培养中国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把中国自身的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能够起到减轻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的作用,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就业、推进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 结论与启示
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各国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必须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的平等交流,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倡导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
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倒逼云南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云南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进行传统的汉语、中国文化教育教学以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而且进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实施重点、合作机制、规则标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等知识的教育教学。
因此,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必须放眼看世界,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借鉴和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科技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性的优秀文明成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在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2]
中国在经济上文化上落后,并不是一切都落后,在许多方面还是相当先进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些国家在技术上管理上先进,并不是一切都先进,在许多方面还是非常落后的,处于世界落伍水平。因此,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缺的工程、建筑、金融、医学、法学、会计、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截至2016年5月30日,在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正规大学名单中,云南普通高等院校共计72所,这72所高等院校应该依据相关领域专业教育质量的国际标准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市场根本不需要的专业就必须停止招生或者隔年招生,该废止的课程就必须停课,而人才市场急需的专业就必须新设或者扩大,该新增的课程就必须增加,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基本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从而促使云南高等院校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和无可替代的优势。
在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中,必须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忌“跟风”设置专业,忽而见到会计人才紧缺了,所有的高等院校都争相设置会计专业、招收学生,又忽而见到法学人才紧缺了,于是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争相设置法学专业、招收学生,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恶性竞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万金油式”的学生,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却什么工作都干不好,“万金油式”的学生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口”,连“人手”都算不上。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协商、互助基础上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相互摄入,彼此对话,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享人类文明的智慧成果。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13]处于职业角色的教师,应该起到“大鱼前导”的主导作用,不断地向学生示范,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至圣先师”。而处于准职业角色的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小鱼尾随从游”的天赐良机,勤学好问,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由“我会学”转化为“我愿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9,293.
[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3]陈坤,袁洋,马金书.“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对外直接投资优化策略——基于经济增长效应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2).
[4]吕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的法律协调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2).
[5]和颖,张晓霞.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6(1).
[6]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7]司马迁.史记[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842.
[8]华晔迪.央企“一带一路”路线图发布[N].经济日报.2015-07-15.
[9]赵娜,李胜.看央企如何突破“一带一路”人才瓶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7/28/c_1116068272.htm.2015-08-16.
[10]BFA Research & Training Institute.One B elt and One Road:Strategy,Vision and Action Plan [EB/OL].http://English.boaofor um.org /cms /www2/201506/12105150wofz.pdf.2015-08-16.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0.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7.
[13]梅贻琦. 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