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2016-11-23 20:40赵云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实效性课堂教学

赵云

摘 要: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对开展德育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其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德育的效果。而现实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低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教育难题。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增强的前提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是对小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蒙教育的师者。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队伍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尚不能够满足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思想品德课专职教师人数非常少,绝大多数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是兼职的,与此同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外出进修与学习方面的机会,与语文课与数学课的教师相比,要少很多。这样在师资水平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比较难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践行的表率,而且还需要具备很强的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开学第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渲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因为面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就会相当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急于翻阅课本、搜寻问题的答案。第一堂课就让学生体会到小小的课堂讲的都是大千世界的事情,思想品德课不单纯是圈圈重难点、背背知识点,而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贯彻落实情境教学,激发学生道德品质意识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验、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更应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情景教学,以激发学生道德品质意识,令学生在切身的情境、情感体验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好奇心重、好胜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等成长特征,创设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参与性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道德情感体验、道德品质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情境教学,通过色彩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增进学生的直观体验,令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故事情节中感悟生活道理,强化道德建设。

四、重视情感培养

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结构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结构。品德建构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社会规范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式学习。朱小蔓教授认为:“我们确信一个人对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情感的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素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道德情感是道德知识内化为内心之“理”的催化剂,是培养道德信念的内在驱动力。脱离情感体验的单纯认知学习,极易造就夸夸其谈的“口头革命派”,也很难避免行为的功利性驱动。情感体验与培养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结构中孤立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它具有无痕化的特征,能够形成学生稳定的品德心理背景,产生某种“偏爱”的态度,以直觉的方式定向行为。从长远来看,它重在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效用弥散而持久。

五、重视评价检测,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能够对每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细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并发挥引导、激励和调节的作用,致力于增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相关的教学评价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评价的客体不仅仅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应该注重评价和考核学生思想品德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定期考查和检验。其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认知和实践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如在“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这一内容的学习后,不但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干净、爱整洁的正确认识,还可以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在班级卫生大扫除时的表现,评价学生能否将课堂知识的学习有效转变为实际行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有裨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是一种高要求的教学理念,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并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学会改进和创新。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进取,努力革新,使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2.

[2]戴立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师应关注的问题.海南出版社.2003.6.

[4]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实效性课堂教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