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6-11-23 18:40沈礼娟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境

沈礼娟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倡导个性的知识形成方式,意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重建了教与学,师与生关系等概念。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这给我们的物理课堂带来活力,也使目前新一轮的课改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当我们在深思课堂学习的效益及如何为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之后,便会发现: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浮于表面的东西较多,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尚需质疑。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每位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种:即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是个比较系统的过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创设物理环境,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

二、动手动脑,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前提是参与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把科学性、兴趣性和物理的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设置、自我建构学习过程的维持等等,教师可通过物理趣闻、名人轶事,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等领域的联系结合在模块章节的教学中,或者让学生动手进行探索实验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建构能力的活动。实践证明:科学知识并不是全是教师讲懂的,往往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懂的。当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所以获得的知识也就最牢固。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可按座位前后四人结合成课堂活动小组,认真选举好组长,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凡是能做成的学生实验和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尽量安排学生去做。总之,教师要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重视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乃至整个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育功能也是丰富的,作用不容轻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大量事实说明实验对学生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验机会来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单纯的对实验的兴趣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熟练的实验技巧,科学的分析方法。当然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实验器材学校都能得配上,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村高中,这时就要发挥物理教师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带领学生一起利用乡土资源自制实验仪器(本人曾经和学生一起利用大竹的“特产”竹子和木板自制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仪器,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很明显)既弥补不了学校仪器的不足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作为实验不能只停留在会做、会看,还必须开动脑筋思考,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所有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我们都应改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为什么会这样,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再总结实验结论。学生没有在解题中遇到疑难问题,我们都尽量创造条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规律。只有将观察实验惯穿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激发求知兴趣,养成良好的物理素养,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因为完成一个实验,是对学生的能力、心理、意志、品质的全面锻炼,在完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和分析实验结论、交流与合作等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模块内容的特点强化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四、教师少讲,精讲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先分析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可先让学生来讲,看看学生对某个物理概念是怎样认识的,对某个物理规律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再确定精讲内容。确定精讲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精讲不是照本宣科,不做必要的引申,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清、讲深、讲透,填补学生预习和讨论中的“空白”,这样学生听起来认真,又克服了依赖思想。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又要特别注意不要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一个人讲到底,不与学生语言沟通和神情交流,这样的话教师与戏班子里的表演者没有了区别,你表演完学生就看完,什么东西也学不到手,岂不悲哉!

猜你喜欢
创设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