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在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中,习水脱贫攻坚吸引了更多关注和被寄予了更殷切的希望:在全省脱贫攻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来形容这个贫困县消除贫困的形势之紧迫,并称习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切从新开始、一律全部押上、一刻也不松懈、一寸也不让步”。
“十二五”期间,习水实现了县级和17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从78.3%下降至4.3%,贫困人口发生率从42.3%下降到13.2%,减少贫困人口17.35万。但同时,习水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部分村组“集中性”“区域性”贫困没有有效改善,“群众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没有彻底转变”。
“十三五”开局,习水明确提出, 2016年消除最困难户,2017年实现国家标准整体减贫摘帽,达到小康主体指标,确保2018年实现全面小康。
对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基数低、欠账多的贫困县来说,这种压力,确实前所未有。但希望总是孕育在压力之中,习水没有逃避现实,也没有推卸责任,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决心在此时变得更加强大。
一般而言,贫困地区面临的状况,首先是封闭,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缺乏,其次是土地贫瘠,生态破坏严重,“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再者是贫困群体在资金、政策方面的可获得性较差,用于改善生产生活的扶贫款项分配不合理。这些问题,在习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所谓“因病、因学、因灾、因路、因水、因房致贫”,正是这些问题在现实层面的集中体现。
修路成为脱贫攻坚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选项。“要想富先修路”,是消除贫困普遍的正确实践。2016年,习水计划总投资40亿元,用于公路建设、修缮,包括通村油路、县乡道改造等。强化交通设施、水利建设、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建设,是习水“基础攻坚”的主要内容。
在确实不能实现富裕生活、缺乏良好生存条件的地区,“易地搬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2016年,习水将让3010户14021人易地扶贫搬迁,分批入住安置点。贫困户的新生活,显然不仅仅是住进新房子,“搬穷窝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某种程度上说,搬穷窝比脱穷志在短期内还要难”。习水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农业、工业、旅游业的培育,为贫困群体提供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脱贫目标。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根据省委、省政府和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习水从思想脱贫、易地搬迁、基础攻坚、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美丽乡村、社保兜底、党建扶贫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贫困人群“对症下药”,让“大扶贫”不留死角,稳步迈向全面脱贫目标。
彻底“拔掉穷根”,并非易事。在“大扶贫”思路上,习水狠下了一番功夫:摸清“底子”,着力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前提;结好“对子”,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分清责任转好落实,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扶贫”;开对“方子”,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把关“口子”,着力解决“怎么退”的问题,防止虚假脱贫、脱后返贫。(责任编辑/ 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