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2016-11-23 10:43谭仕伦
当代贵州 2016年37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融合

谭仕伦

近两年,慕名前往开阳县南江大峡谷漂流、参加“六月六”“三月三”“杀鱼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游客逐渐增加,观光游、乡村游、体验游、休闲度假游成为开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泵”。开阳县顺势而为,打造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促进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旅游产业聚集区、实现旅游全域化,发展“大旅游”。

“高原硒谷,诗画开阳”正全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首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向“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发展,促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全时间”规划

开阳县依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培育打造24小时、白+黑、春夏秋冬“全年候”旅游产品,实现旺季与淡季、长假与非长假、周末与非周末、白天与夜间旅游市场和消费的均衡发展,构建全时旅游。

围绕旅游业发展新态势,精心编制《开阳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开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和丰富旅游业态,提供和增加多样化、常态化“全年候”旅游产品。一是着力打造无季节性产品。即增加不分淡旺季的旅游产品和业态,重点发展亲子游、老年游、户外拓展、养生健康、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无季节性旅游产品;二是着力打造淡季旅游产品。针对非黄金周、非周末时资源闲置等实际,通过整合包装,创意设计个性化的新产品并实行精准营销,激活旅游市场;三是着力打造度假型产品。重点开发水体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野营旅游等产品。

“全产业”融合

开阳县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强力推动“旅游+一产”“旅游+二产”“旅游+三产”的互动融合发展,丰富旅游载体,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旅游+N”全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加强对农业园区旅游功能的布局规划,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能够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体验、观光等的综合型农旅一体化转变,促进“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按照“厂区就是景区、企业就是景点”和“工业产品就是旅游商品”的开发原则,培育和打造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建设以金中为核心的磷矿洞采作业观光旅游项目;以永温、双流为核心的磷煤化工工业流程旅游观光园;以龙岗为核心的综合型旅游观光园。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重点发展阳明文化和水东文化,同步发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推动旅游与创意、影视、商业、民族、民俗、节庆、餐饮、建筑、养生等文化的融合,着力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园、影视旅游基地、商贸中心、旅游主题风味餐厅、主题公园、主题博物馆、温泉度假村、医药养生园、茶养生园、水东土司官衙等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建成以高寨“蒲窝八寨”为核心的苗欢苗娅生态文化旅游区,建成禾丰王车、马头寨等一批民族文化古村落,建设阳明山文化公园、阳明湖生态公园、阳明文化茶城、开阳书院等一批阳明文化示范区和体验区。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气候和山地优势,建成以开州湖为核心的水上运动旅游基地,以紫江地缝、香火岩、猴耳天坑、春彩洞、十万溪等景区为核心的徒步、探险、露营、攀岩、洞穴探秘户外运动基地,以清水河大桥为核心的蹦极等极限运动基地,以南江大峡谷为核心的探险漂流基地。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商务会展的融合。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通过举办承办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车展会等,实现销售会展产品和旅游产品的目的。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融合。坚持城镇景区化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着力建设生态化、现代化、信息化新型城镇;重点发展城市商业街区、城市主题公园和城市综合体。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林业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以生态经济开发为手段,积极创建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区,实施“千山千水”计划,开发建设原始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湿地休闲度假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建成城关北岭等一批森林公园,苏家坡等一批山体公园,推动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森林公园、生态茶园、湿地公园等资源特色化、景区化。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水利产业的融合。依托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水体及其相关联的岸地资源,大力开发水上休闲运动基地、水利工程体验游等水体休闲旅游产品。

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大数据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开阳大数据”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综合应用,建成南江大峡谷公司等一批智慧旅游企业,溪麓温泉等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禾丰、南江等一批智慧旅游乡镇。

加快推进旅游与社会民生事业的融合。以社会民生事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项目景观化”工程,推动旅游与养老、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全方位”优化

开阳县优化旅游大环境,围绕构建“快旅慢游”全方位配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优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制定全县旅游交通建设专项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公路,优先纳入交通规划并提前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汽车露营基地建设。完善开州湖旅游航运服务功能;推进城镇、车站、高速匝道、港口等重要节点与南江大峡谷、开州湖等重点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尽快形成交通环线;建设十里画廊等重点景区内部公路循环线和绿道循环线等“快、慢”系统,实现无障碍通行;大力推进城郊公交一体化进程,开通县城到各旅游乡镇、各景区的公交线路。

优化住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住宿产品的多元化、标准化、精品化和主题化战略,满足各类游客的多样性需求。支持发展具有开阳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和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星级酒店,支持农家乐向乡村主题酒店转型发展,进一步规范社会旅馆的接待和安保设施配套。新建一批星级酒店、乡村庄园、主题客栈、精品农家乐,建成一批汽车自驾游基地。

优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构建以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以身份认证和信息主动推送为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加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建设,在高速公路两侧、机场、车站、城镇等重要节点区域设置旅游标识标牌。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建设,在城区主要街道、主要旅游景区以及重点乡(镇)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积极开展旅游热线服务,推进旅游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旅游网站、旅游企业网站之间的链接,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优化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景区医院、景区银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景区物流、游客服务中心、车辆租赁维修站、停车场、加油站、厕所、购物广场、文化娱乐中心、供水供电、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优化旅游人才供给侧结构。全面推行旅游行业弹性工作制度。制定引进优秀旅游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校企、企企合作,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旅游业发展急需和短缺的人才,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知识培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

优化生态服务体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继续巩固绿化、水系、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文明县创建成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寨创建。坚持“一路一景”“一寨一景”,实现城镇和农村“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全覆盖。

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坚持“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理念,推行窗口行业、旅游行业“微笑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全民宣传,培养市民友好接待和游客文明旅游的习惯,营造建设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友好的旅游接待环境,让市民真正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摘牌”
破次元
融椅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