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专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让其走出雾霾,从国家到高校再到教师都应尽承担责任。本文结合个人在英语专业语法,综合英语以及翻译课程教学实践,就教师作为个体在课程教学实施及课堂活动开展等方面能做出的尝试和创新,分享经验看法,以期能在微观层面为英语专业走出雾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尝试;创新
本论文为湖南省教研教改项目《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湘教通【2015】291号;湖南商学院第十七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提升及其培养途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引言
活到老学到老,这可以应用于任何人任何领域,而努力地学习新的知识,结合时代的变化,让自己的认识与时俱进,这是对一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被淘汰,为学生所厌弃。近年在语法、综合英语、翻译等课程上,作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尝试。首先谈谈这样做的必要性和相应的理论支撑。
一、必要性和理论前提
在《高校英语专业“复兴”之三大路径》一文中,束定芳教授这样说道:“高校英语专业目前遇到了生存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鸡肋”,“英语专业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化、低端化、工具化所绑架,前景堪忧”(2015:4-5)。在他看来,英语专业几乎可以用到“救赎”来形容了,最后选择了“复兴”,一是为了对比昔日的辉煌,二是为了强调改革的必要。英语专业连同法学、动画、计算机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失业重灾区。而根据刘燕等人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上海市65所普通高等学校中,45所开设了英语专业(2011:9)。全国1000多所高校,几乎90%的学校都办了英语专业。以上数据表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从数量上已经严重超出市场所需,同时高校的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却一定程度上置后,导致毕业的学生又在质量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了破解这个局面,许多高校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希望能够在创新培养路径和改革教学途径上一显身手。目前的这种局面从国家到高校再到教师个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国家首先要做顶层设计,从宏观的角度规划外语教育的布局。有专家指出从近年的英语类国家社科课题以及对经典作品翻译等方面观察,目前国家层面存在目标缺失的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及时指出,“英语专业的改造和发展有三大方向、三大分工、三大举措”(8)。即在国家层面,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办英语专业要定位不同的方向,或高端技能型或外国通型或汉语言文化传播型。高校制定改革策略则要根据国家的宏观规划走。落实到教师个人,可以在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微观教学方法层面的大胆创新和改革。
二、具体课程教学操作分享与反思
以下重点分享作者近年在英语专业语法,综合英语,翻译等课程所做的尝试,结合目前英语专业的状况进行反思。
1.语法课程教学尝试。在语法课程教学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尝试创新,第一,针对学生水平找合适的教材,进行教材的革新。第二,利用教材材料,加大练习比重。我校英语专业二本的学生多年来都是用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虽然每年更新版本,书本中许多词条、知识点都与专业四级考试密切相关,然而,教材多达五六百页,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特例要比规则多,却只有一学期16周、周2的课时。对于教师而言,要在短短32课时中将书本中的重点语法讲到就不错了。所以连续几个学期使用这本语法教程,反响平平,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由于所用教材太难,作为老师感觉备课量巨大,对于每周一次的课时量来说,如海中寻宝,是巨大挑战,痛苦不堪。在2013-2014年第一学期再次接到这门课时,教授的对象是三本,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我大胆把教材更换成朱湘军的《英语语法与写作》。以前的讲解过多,学生练笔太少,她们听着容易,于是就觉得没什么好听的了。语法内容枯燥,关键是要多练。所以,结合教材练习,运用百万同题上收集的语法表达,2节课里面有一半时间让学生练习。基本做到以实践碰到的困难作为切入点,扼要讲解知识点,马上辅以练习,让学生45分钟时刻处于箭在弦上的紧张状态。
每一门课,要想上好,都要教师的仔细琢磨。只要肯费心思,敢于创新,无论是什么层面的改变,都会让人耳目一新。
许多时候,我们都不能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一行爱一行”似乎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原本的理想是想做翻译家,最终却做了教书先生。能为人师表真是件很荣幸的事情,虽然很多时候难以做到。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很潮,自己很落伍;学生的呼声迥异,自己难以适从。凡此种种都为教师带来挑战。但是抱怨无济于事,只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改善。
2.综合英语教学尝试。要培养适应市场的英语人才,具有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就要贯彻创新理念。张云、刘正光在《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探索》一文中提出研究性教学设想来贯彻这种理念。他们首先认为英语人才需求已经经历了从工具型到复合型再到创新型的转变,要求他们既有语言技能,又有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针对这个目标,他们提出研究性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上要前沿、综合、基础,上课方式上重教师的引导、启发、探究。目前的状况是语言与知识断然分开。
在综合英语课上的更新就是基于这种观点,具体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争取语音室,进行课堂形式的创新。第二,提供学习内容发散,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备的提供,设定学习范围和学习目标,形式有学生定。
根据以往的情况,在《综合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中,第三册反响总是很好,可能是正好那个学期要过四级的缘故,而第四册就不好上了,学生们刚过完专业四级,都想喘口气好好休息休息,所以《综合英语四》的教学一直是很让人头疼的。苦思冥想了很久,希望能有所改变又接到这门课时,我大胆地做出了一些尝试。首先是开学和学生们打好伏笔,告诉他们这一学期大致会做的事情和四级过后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然后找来衔接的八级部分练习,让学生在极大地自由下训练八级听力技巧。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我心里有忧虑,生怕他们会反抗,毕竟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八级对他们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不过有效的利用语音室也帮了不少的忙,既拓宽了学生接触的知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课堂内,我将新东方美文30篇做为课外阅读材料,课前学生分享阅读体验,篇篇是精华,难度虽然有,但学生乐于学。
3.翻译课程教学尝试。我教授了两门翻译课程,一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一是《英汉与对比与翻译》。前者重点是要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不要让学生觉得没理论,也没实践。“翻译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两个分支。理论教学主要针对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技能教学主要针对外语专业本科生”(李运兴,2011:7)。由此可见,虽然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时比例问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中,实践比重应该要大于理论比重。所以在教学中,前3到4次课专门整体介绍翻译理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引入真实的翻译材料进行大量实践,教师做足功课,及时修改翻译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我校购置了雅信翻译软件,借助翻译软件,学生能与时俱进,了解当下翻译趋势,因而表现出浓厚兴趣。恰当的时候运用微课,实行翻转课堂,也取得较好的反响。《英汉与对比与翻译》是针对翻译方向的学生开设的,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结合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讲专题的环节。
三、结论
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绝非一两门课程的一两项改革举措就能拯救英语专业于危难。尽管前路漫漫,尽管个人的尝试微不足道,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位于一线的英语专业课教师勇担责任,从课堂教学策略着手,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前沿的知识,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同时根据国家大的方针政策,结合自己本校的优势专长,研究符合自身定位的教学目标,然后将之付诸课堂实践,定能为整个英语专业扭转乾坤做出自己的贡献,能有效服务于学生,同时为自己的长足发展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燕,华维芬,束定芳.外语专业改革与发展战略---上海市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研究,2011(4):8-14.
[3]束定芳.高校英语专业“复兴”之三大路径[J].中国外语,2015(5):4-8.
[4]张云,刘正光.英语专业研究性教学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13(6):98-104.
作者简介:李华丽(1981-),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