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
【摘要】所谓“社会生态平衡”指的是要面向整个社会,使得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合理地占用各种社会资源,对管理分配环境与资源的活动有所公平参与,并从而使得社会各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和谐共生”的目标。社会保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减少贫富差距、保障国民生活所需、调节收入分配的制度层面的安排,是对“社会生态平衡”的最重要促进要素。但是如今中国大陆的社保制度在管理服务、基金储备、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制度设计之类众多内容还都有很严重的问题,使得社会保障层面的“城乡统筹发展”受到阻碍,以至于社会生态平衡受到影响,这就要求一系列社会力量都要参与其中,对其“碎片化”、“断裂化”之处加以整合与修复,最终使得“法制化”获得树立,从整体上平衡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以此来保证整个社会应有的稳定和和谐。
【关键词】城乡社会保障;新时期;统筹发展
一、社会生态平衡与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关系
1.社会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平衡
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社会生态系统”指的是社会、自然、人在其所处的“共同环境”之中彼此作用,最终形成的一种复杂系统。人在其中作为“主体”,往往要遵循相应的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并由此获得社会、自然二者间的“平衡发展”。依据系统范围,可将“社会生态系统”分作三种不同的层次——首先是对诸多“个人子系统”中能够对社会、心理、生物之类产生影响的微观系统,其次是会对个人的单位、家庭等社会群体产生影响的中观系统,第三是社会文化、社区、组织之类的重要宏观系统。在社会生态系统这一范围内,微观系统行为经常会受到诸多中观系统影响,中观系统同时会受到宏观系统影响,在此之中,个人行为同样会影响上述系统。
二、社会保障与社会生态平衡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的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在诸多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社会生态平衡的重要促进要素,而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这一举措则会和城乡社会生态平衡中一系列单位的利益产生几乎直接的关系,称得上社会生态平衡层面的主要制衡要素,就目的而言,社会生态平衡主要在于对各个群体利益加以平衡,优化配置资源,并由此促进社会发展。而利益群体中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关的内容则正好是社会生态的整体平衡主体——既可以算作人际社会的“公平”所在,中国大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一背景下,社会矛盾的最大“源泉”便在于城乡群体差异,而具备天然再分配、利益调节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其重要解决办法,故而统筹社会保障这一举措也是社会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要素。又可以算作人与资源二者之间的“公平”所在,各种形式的“社会生态不平衡”原因一般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不合理争夺,而社会保障在保障民生、建立合理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等层面上作用颇大——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保障是实现民生目标的重要前提。
三、新时期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完善路径
1.整合“碎片化”,建立统一的基本社会保障基础
目前的中国大陆社会保障特点在于“碎片化”——其不仅包括大制度(农民工、居民、职工、事业单位之类)层面,也包各地的地方社会保障层面。这样的局面不单会造成社保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很多制度间难以明确各自权责,缺乏畅通的衔接。以至于社会和谐、城市化进程之类都受到影响。故而有必要对社会保障基础加以整合。将诸多基础社会保障内容“城乡统一化”,并保证制度框架的统一化,从而展示出公民权利方面的“公平性”所在。而对社会保障基础加以整合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将管理机构、模式之类“城乡统一化”。
2.修复“断裂化”,建立梯度的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序列
中国大陆目前社保制度存在因户口、职业而异的情况。一系列制度的管理责任、保障标准、缴费来源之类的差异。会造成各种社保待遇序列方面的“断裂”情况。一方面不同社会成员有着因地而异的社保关系,各部门间又缺乏衔接,必然会造成社会保障关系发生各种形式的断裂,另一方面保障水平、待遇层面上的“城乡差异”往往也都不小。故而在对社保待遇标准加以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企业、部门、个人在财产承受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以此来设置相应的“梯度待遇标准”。并且要力求设置全国统一、能够随人迁移的“个人社保账户”,以此来保证有效转移衔接个人社保。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大陆的金融发展总量提升一直颇为显著,但是但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内在结构调整”却显得跟不上潮流。如今中国大陆资本市场金融结构的“银行主导”特征明显,银行业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位高权重”,而地方性中小银行则多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者,以至于缩小收入不平等现象、减少贫困之类举措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故而,改善银行业结构的“重点”应该置于银行业中中小银行地位的提升,并逐步将地方性中小银行置于整个银行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上。
【参考文献】
[1]马晓黎,王济萍.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监管的若干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2]王桂云.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