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玉米需肥特性
玉米全生育期所吸收的养分,因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异。大致来说,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4.0kg,磷1.1-1.4kg,钾3.2-5.5kg,其比例为1∶0.4∶1.3。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夏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32.20%;抽穗开花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8.95%;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46.7%。夏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53.84%。钾素主要分布在幼嫩组织和新生器官中,幼苗期的钾素吸收速度快于氮素和磷素,且相对含量和绝对数量都高。拔节期的钾素吸收量占地上总钾量的4.18%,拔节以后猛增至40~50%;到抽雄吐丝时,钾素积累已达总钾量的80~90%。此外,玉米是对锌敏感的作物。近年来施用锌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二、夏玉米施肥原则
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发育快,对养分吸收的高峰早而集中。苗期需肥量虽然较少,但为玉米生长发育的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缺乏十分敏感。随着生长速度的加快,需肥量也逐步增加,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值,以后需肥量逐步减少,并且磷、钾肥释放速度较慢。因此,在夏玉米施肥上应掌握“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前轻、中重、后补足”的原则。
三、夏玉米缓施肥技术
缓施肥是在传统肥料外层包一层特殊的膜,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释养分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养分释放曲线与作物需求相一致。该肥料突出特点是按照作物生长规律曲线同步供给有效养分,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确保作物生长的前提下,与同浓度肥料相比,肥效利用率可提高30%以上,可使传统化肥的用量大大减少。由于缓施肥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电、天然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成为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1)选择适宜缓施肥种类
目前缓施肥根据不同控释时期和养分含量有多个种类,不同控释时期主要对应于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不同养分含量主要对应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施用。夏玉米一般选择控释期为三个月的较为适宜,养分含量要因地制宜选择。
(2)推荐施肥量
根据多年试验示范,北京德农针对夏玉米生产的专用缓施肥,增产效果良好。推荐施用量为:目标产量≤400kg的地块,亩用量为30~40kg;目标产量400~600kg的地块,亩用量为40~50kg;目标产量≥600kg的地块,亩用量为50~60kg。各地使用时也可根据目标产量、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状况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3)一次性施用
根据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该产品按推荐量作基肥一次施用后一般不再追肥,可以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
(4)施用时期。缓施肥一定要作基肥或前期追肥,可在玉米播种或播种后幼苗六叶前施用,再晚不宜施用。
(5)施用方法。施用缓施肥要做到种肥隔离,沟(条)施覆土。玉米一般要求种子和肥料的间隔距离在8-10厘米,施入土中的深度在10厘米左右。避免种(根)肥距离太近,造成烧根和烧苗现象;玉米追施缓施肥严禁撒施、冲施,使变频肥不能充分发挥肥效。
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