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2016-11-23 22:43牟冬寒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美术

牟冬寒

摘 要: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得到丰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是美术课堂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情感教育;美术创作

我国近代历史上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知识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形成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方面来说,它必然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情感与情感教育在学生整体素质形成中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实质性区别,儿童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美术课上,我便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当学生作画时,我便强调要大气,勿小气,培养学生大方、大胆的性格;在进行美术手工课教学时,总是提倡团结协作精神,表扬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进行记忆画、写生画教学时,注意用亲身经历或名人典故来教育学生对一件平凡的物件也要有珍惜和爱护之情;在设计制作课教学时,我总是反复叮咛学生,要他们将做得最好的书签、挂盘、贺卡、剪纸等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老师,培养孩子们的亲情和爱心。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

美育的一个重要性质特点就是在轻松愉悦之中让人受到感染和熏陶。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点:“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必须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接受美的熏陶。而美术作品本身就蕴含有这种轻松愉悦感,它这种轻松愉悦感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得的。比如让学生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时,学生自然而然会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息。

2.情感是美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法国19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大师罗丹也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在任何美术作品中,作品的形象都渗透和凝聚着创作者所赋予的人格魅力和激情。如果说科学是以理服人的,那么艺术则要以情动人,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例如德国画家丢勒曾“以满腔的热诚与爱去刻画他的母亲,他那幅描绘一个操劳积虑的老人的真实画稿,会使我们感到震惊”。美术创作过程是自由自在的,不带有强制性,学生宜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其实美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情感释放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心理完善和健全的过程。这样通过美术创作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

1.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

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就美术教育而言,美术的核心是情感,美术教育更关注人道精神的传递。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智力,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教育。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1)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也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而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恰恰是学生乐学的一大秘密。理解是一种心理换位,是只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就此将自己束之高阁,而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2)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认真研究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和情感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

(3)信任学生。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信任学生。信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使师生相互信任、情感交融,把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共同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情感教学对美术教育的渗透还直接有利于陶冶审美情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发挥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教师言语、板书、教态、仪表等方面的美的因素。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美感体验,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满足其对美的需要。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有机地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生接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情感教育,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