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龙+任琪龙
摘要:能源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一环,其是社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当然,人类经济和社会依赖着能源,能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当代经济学家和科学工作者们对于能源问题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很大一个焦点就是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问题。如何在当前大环境下能源消耗严重,环境和大气污染严峻,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严厉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兑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关于环境整治的承诺。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和环境破坏,给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65-01
一、中国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同时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
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绝对不可与能源消耗分开的,经济增长的代价伴随着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资源和环境问题往往是并行的,要想促进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先保护环境。我国长期以来都走的是资源高消耗、环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只能带来更严重的环境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手段来制止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中国环境的严峻形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尤其是碳排放,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大中小型城市均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酸雨、雾霾天不断加重,有机污染物危害、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与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原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二、研究建议
本文认为我国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正确处理经济、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三者间的动态关系,能源消耗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探索出一条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其次,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掌舵者”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丰富完善环境标准立法,实施阶段性、渐进式的节能减排目标;最后,我国应继续强化技术创新理念,通过开发推广新能源,缓解环境压力。具体而言,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期能勾勒出我国构建低碳经济的发展蓝图。
(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正步入工业化发展后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 的第二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对我国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国应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我国在进行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中,需以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以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为目标,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步伐,加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完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要通过产业政策强化基础产业发展,特别是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产业自主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统筹全国产业协调发展;二要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加大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改造,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三是要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中东部地区应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加快工业化进程改造,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劳动型密集产业。
(二)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
我国能源消耗一直处于急剧增长阶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除此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也进一步加大了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短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大幅调整,但是加速以传统煤炭矿种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一种必然选择。
一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循环流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加快研发煤炭多联产等新式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加大天然气、水电等开发力度,积极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优质能源开发。
(三)坚持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
坚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即加强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水平,加快节能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时候,要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第二,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节能的技术改造。只有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保治理技术,才能从实质上降低最终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四)提高环境标准,完善法律制度。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环境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目前我国企业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大多数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为解决环境污染、消除市场失灵,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最有效的实施措施,因此提高环境立法标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之路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申萌,李凯杰,曲如晓.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理论和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2,07:83-100.
[2]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孙猛.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及减排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巴曙松,吴大义.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