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梁晋敏,蒲添翼
(綦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1420)
卒中单元管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刘静,梁晋敏,蒲添翼△
(綦江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1420)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模式与普通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管理模式,治疗的起点定为入院第1天,终点为出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1、14、30 d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1.09±5.19)、(5.84±3.02)、(4.92±2.97)分,对照组分别为(10.15±4.56)、(96.27±3.14)、(5.12±3.02)分,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优于普通管理模式,能降低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脑梗死;卒中;卫生服务管理
卒中单元主要是以神经内科和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为依托,针对脑卒中患者制订规范和明确诊疗目标,由神经内科、急诊医学中心、神经介入治疗组、康复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主要医疗目标是挽救脑损害、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能重新回归社会。本文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发病在7 d以内;(2)经头颅CT及头颅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肝功能衰竭等;(2)排除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收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0.51±3.12)岁;既往有高血压31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2~87岁,平均(59.92±4.11)岁;既往有高血压30例,糖尿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疾病史、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康复科、急诊科、NICU、心理科、神经外科、护理部互相协助,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1.2.2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14、30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统计及比较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第1、14、30天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30天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第1、14、30天的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第1、14、30天的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治疗第1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30天n对照组治疗组60 60 10.15±4.56 11.09±5.19 6.27±3.14 5.01±3.02a5.12±3.02 3.92±2.97a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n(%)]
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有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在脑卒中的治疗中,脑卒中单元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治疗,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1-2]。
多篇文献报道,康复治疗在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针灸、理疗、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的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的恢复[3-4]。心理干预在卒中单元的治疗中相当重要。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医学院校中没有针对医务工作者在卒中方面专业的心理培训。在国内,专业的心理医师数量尚少,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5-6]。
北京天坛医院于2001年建立和运作了我国第一个规范的综合脑卒中单元,并将2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在普通病房和综合脑卒中单元进行治疗,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脑卒中单元组患者的预后及功能恢复状况显著优于普通病房住院组的患者[7]。本院参照天坛医院的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与急诊科密切配合,缩短了就诊时间,为时间窗内的患者赢取了溶栓机会,降低了致残率;(2)对于危重症,大面积脑梗死,与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紧密配合,降低了死亡率;(3)与护理密切配合,积极预防及有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6,8];(4)针对病因及发病机制,做好二级预防,降低了卒中再发率;(5)心理科给患者提供心理照顾,缓解了卒中后抑郁;(6)康复科早期介入,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之,卒中单元管理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建立卒中单元。
[1]张志强.脑卒中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9):660-662.
[2]张俊,袁虎.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91-92.
[3]张红智,张秋娟,张云云,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61-862.
[4]赵掌权,田智斌,刘永宏,等.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10,25(8):1394-1396.
[5]符钻英,卢亦南,李月清,等.脑卒中单元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38-40.
[6]高爱煜.脑卒中单元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2,8(8):52-53.
[7]Mccarron M,Armstrong M,Mccarron P.Potential for qualityimprovement of acute stroke management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J].Emerg Med J,2008,25(5):270-273.
[8]李雪雁.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1):53-5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40
B
1009-5519(2016)21-3357-02
△,E-mail:706362238@qq.com。
(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