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锋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新理性精神”的提出,在文化艺术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直至今日仍成为关注的理论热点。为了提高人们对新理性精神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理性精神有一知半解,并深入研究它之前的发展背景和当今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便于让新理性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理性精神;文学理论;教学
新理性精神论的内涵即是现代化,是对旧理性的反拨,一种注入新质的理性,是当今社会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的现代化内涵,它以现代性为指导,以新人文精神为内涵与核心,以交往对话精神为思维方式,新理性精神为当代文艺理论重构提供了新的观念、立足点意识和思维方式,对文艺学建设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人们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新理性精神的概念
新理性精神相对于旧理性精神来说,在理性精神的理念和内涵以及意义上都有了一定程度地发展,并且在旧理性精神的基础上,新理性精神采取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方式,来补充和发展新理性精神,使新理性精神更加完善和全面。新理性精神的指导思想是现代性,所遵从的核心理念是新人文精神,思维模式是交往对话,新理性精神是一种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精神。在理解新理性精神时,我们要切实地认清新理性和旧理性以及理性和非理性之问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从而积极正确的倡导价值论,一旦对其认识不清,就很有可能使新理性精神产生社会精神危机和交往话语危机,从而影响社会的文化发展。新理性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它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的文化工作者积极地开展、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切实地体现出新理性精神的实践精神。同时,新理性精神也是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以及现实意义的,是发展社会文化的一种新策略,它可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积极地为社会文化作出贡献。
二、新理性精神审视下的文学理论教学
以新理性精神审视当下的文学理论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如同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一样,它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的现象。这其中,集中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口益边缘化使新理性精神所倡导的启蒙精神变得更加实在和必要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当中,文学理论被放置在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位置。在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中,这门课往往被定位为:是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讲述关于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和原则。它的主要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文学的一般原理和相关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的技巧和风格特征等,进而有较强的作品分析能力。开设这门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这种现实面前,我们认为,新理性精神所启蒙精神在教学就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启蒙,我认为可以理解为:要对文学理论学科的重新定位和对文学理论建设的客观冷静的判断,放弃对文学理论的过高估价,让这一学科重新回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这种让文学理论回到一个恰当的位置的思考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开始了。一些学者在对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反思与新世纪的文学理论建设发展展望的各种讨论中,对这个问题也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清醒的认识。
2.学科疆域的不断拓宽使新理性精神所主张的人文精神、现代性等话题开始步人文学理论课堂
文学理论学科疆域的不断扩大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和改革开放的逐步开展起来的。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话题已经开始表现出与世界接轨的倾向。虽然有人认为我们只是作了西方理论的“二传手”,还缺乏原创性,但这总比只有一种话语,只有一个声音要好。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批评更被泛化为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受其影响也出现更多新鲜话题,许多西方学者,不管知名与否,也不管理论水平有多高,他们的理论是否与中国国情相符,都很容易在中国找到听众和崇拜者。在国内,有些学者就主张文学理论研究者可以去研究房地产、研究时装、研究广告,认为文学对象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视象文学、媒介文学、时尚文学等等,文学理论肯定要越过传统的边界。由此可见,伴随这思想的活跃,我们能够谈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谈论的话语也越来越既分散又集中,最终形成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有鉴于此,我们也应当把人文关怀当成文学的基本使命,基本原则。如果失去这一点,文学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文学最高的功利和价值应体现在这里。
3.平等意识的加强使得新理性精神所坚持的对话成为一种可能
对话,即一种交谈、会晤。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并不是任何交谈都是对话,它必须要有晤谈的双方乃至多方。对话过程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其目的,是通过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知识领域、不同人生经历的主体就某些共同关心的主题自由发表意义和看法,克服单个主体因生活领域局限而带来的认识的闭锁性与狭隘性,突破单个主体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与独断,从而创造自己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心灵生活。对话的这种精神内涵和发展要求规定了对话主体必须有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对话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理解性和反思性特征。对话是一种以开放、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同他人或他人创造的文本一道,共同创造知识、追求真理的智慧活动。在教学中,对话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教者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不能够居高临下,而要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即教者和听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听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具有开放性、启发性,也要具有反思性和探索性,要有终极意义上的探讨和追问,既要颠覆旧有的话语,又要传递给人以新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文学理论教学相当注意对话的意义。
三、新理性精神文学论对文学发展的意义
当今社会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加快,当今人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唯物主义使人们失去了原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整个社会变得浮躁起来,阻碍了社会发展,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造成了人们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意识卜降,精神生活混乱不堪。新理性精神文学论应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要想对人们的精神家园进行彻底重建还需进一步的努力。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从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入手,加强对一些道德素质不高的文学作家的引导,使其不再创作有关色情、暴力的文学作品,从而加强人们的文化素养。优秀健康的文学会使人心理健康,精神面貌良好,心态积极向上。新理性精神文学论要求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来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是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学理论成果,它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我相信,经过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创新,新理性精神文学论以后会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与文学理论教改[J].福建论坛,2002.
[2]杨春时.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切.文艺评论,2001.
[3]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