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方,周 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实证研究
——基于广东省4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
谭清方,周 浩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本研究以广东省4所高职院校学生为样本,运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四个维度,发现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产生最大作用的前六项依次是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课余文化生活、责任感、感受校园活力、带来快乐体验,同时,深圳地区高职类的社团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显著大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高职学校,社团在职业发展上对男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对高年级学生的积极作用大于低年级,对社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大于普通社员。
高职院校;社团功能;影响因素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具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种是全面探讨高校学生社团所具备的主要功能,强调社团功能的全面性,如刘洪,余艳婷(2014)详细分析了社团的五大功能,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教育深化、实践锻炼、文化发展功能[1]。一种是基于某种理论,深入探讨社团在某方面具备的功能,强调社团功能的工具性,如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育人功能、心理健康辅导功能、显性功能、隐形功能等等。一种是关注某一类型的社团,专门研究该类型社团所具备的功能,强调社团的个性化功能,如高跃琴(2008)研究了体育社团的功能[2],张跃辉、吴广升(2008)分析了艺术类社团的功能等等[3]。但上述研究多为理论分析,且观点纷繁复杂,对社团功能的实证调查相对较少。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类学生社团不仅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社团相比,高职类学生社团有如下特点:第一,社团成员年龄相对较低,稳定性较低;第二,社团参与人数比例较高,但活动层次较低;第三,社团类型多为兴趣爱好型和技能型,较少理论学习型和科技学术型社团。因此也有学者专门对高职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展开了研究。李萌(2011)对石家庄三所高职类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高职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社团能够提升职业素质符合高职学生需要,高职学生对社团活动提升职业素质效果较为满意[4]。符家庆,乔玉威(2012)对江苏省八所高职类的体育社团的功能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体育社团对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学生群体凝聚力建设,拓展学生素质方面均有作用[5]。范皓(2013)对武汉地区四所高职类的社团成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社团对学生的个体成长、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均有重要影响[6]。但上述调查数据均为描述性统计结果,信效度较低,可参考性有限。只有李朝阳(2013)编制的高校学生社团功能问卷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他把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义为高校学生社团对包括社长在内的社团所有成员起到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社团具有职业发展功能、人际体验功能、平台载体功能、自我提升功能、愉悦身心功能[7]。由于其选择的样本均在江苏省内,且样本组成既有普通高校也有高职类,并不完全适合用来研究广东省高职学生社团的功能,因此笔者所在的团队选择了4所广东省有代表性的高职类,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来研究广东省高职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借以为高职类学生社团的完善和建设提供启示。
学生是学生社团主要的参与者、组织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因此本研究把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方面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定义为高职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后在社团内所受到的积极影响。那么,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方面究竟有哪些积极影响呢?已有研究表明,校园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秋萍(2010)提出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8]。覃茜,袁菁芸(2011)指出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9]。廖蕙兰(2012)提出,社团活动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排解心理压力等[10]。与专业联系紧密的社团活动,还能够很好的起到教学延伸的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和实践专业知识(刘纹伽,2012)[11]。但这些研究大多为理论的推演,在社团活动开展的实际过程中,社团是否对学生的成长真正产生了这些影响,除了上述作用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积极影响?笔者就此展开了实证调查研究,在了解高职学生社团功能的基础上去充实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为社团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并通过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多维模型,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1: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内容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
研究假设2: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每个项目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研究假设3:人口学、组织学背景变量在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1 项目搜集
本研究共收集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条目126条,整理合并、将语义不清的条目予以删除,列出频数2次以上的条目。然后邀请了6位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最终保留了40个题目,形成了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内容结构的初始问卷。采用Likert式评定尺度的四级计分法进行评定来避免居中倾向,分别是:①没有作用;②较小作用;③较大作用;④作用极大。
初步完成问卷编制后,随机选择了6个在校高职学生对问卷题目、指导语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建议,研究者对问卷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使该问卷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
2.2 预试
预试以深圳某高职类的参加了社团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问卷382份,最终有效问卷349份。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分析。项目分析表明所有条目都具有鉴别度,计算总分与每个题项的分数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与项目分析的结果一致。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预试问卷的KMO值为0.947,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4374.631,自由度为300,伴随概率小于0.001,显著性水平非常高,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次探索,最终确定了4个因子维度,共16个条目作为正式的调查问卷。
2.3 正式施测
在广州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四所学校发放纸质版问卷,随机发放2000份,回收了160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25份,有效率为63.9 %。其中广州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39人,占13.6%,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53人,占14.9%,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21人,占21.6%,深圳职业技术学院512人,占50%;男生523人,占51%,女生502人,占49%;大一545人,占53.2%,大二390人,占38%,大三90人,占8.8%;社(会)长或副社(会)长115人,占11.2%,部长或副部长200人,占19.5%,普通成员710人,占69.3%。
2.4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回收的1025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的KMO值为0.934, 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为6006.711, 自由度为120,伴随概率小于0.001,非常显著,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限定抽取4个因子,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到因素负荷矩阵,表明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的内容结构呈现清晰的四因子结构,总方差解释率达到 60.330%,见表1。根据文献资料和各因子所包含的题项,对因子进行命名:
因子1:文化熏陶功能。指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受到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主要内容包括“社团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文化生活,社团活动激发了我参与活动的热情,社团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校园的活力,参加社团活动让我能更近距离的接触到校园文化”。
因子2:职业发展功能。指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为步入社会进入职场打下了基础,提升了就业软实力。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入社团可以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参加社团提升了我承受挫折的能力”。
表1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内容结构的因子分析结果(n=1025)
因子3:人际体验功能。指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跟不同的人交往互动,提升了在组织中做事时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参加社团锻炼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参加社团让我变得更有责任心”。
因子4:心理保健功能。指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增加了自信,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情愉悦。主要内容包括“社团给了我表现自己的机会、社团给我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社团活动增加了我的存在感、社团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快乐”。
2.5 信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分别对文化熏陶、职业发展、人际体验、心理保健4个维度进行信度分析,并对总量表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每个因子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70-0.91之间,其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测量结果是可信的,表明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问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0.330%,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把问卷的总分与各因子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内容效度指标,问卷总分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0.817,0.821,0.853,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表2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问卷信度分析表(n=1025)
表3 本研究与李朝阳(2013)构建的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结构比较
2.6 讨论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为文化熏陶功能、职业发展功能、人际体验功能、心理保健功能,与李朝阳(2013)研究的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研究[12]相比,可以看出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与高校学生社团功能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差异。
1)本研究的职业发展功能和人际体验功能与李朝阳的研究类似,但条目内容会有差异,二者的对比见表3。可以看出,与高校学生一样,高职类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同时可以提升在组织中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学生创业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2)本研究文化熏陶功能在李朝阳的研究中未能体现,李朝阳研究中的自我提升功能在本研究中也未能体现。可见,高职类的学生社团对学生更多的是文化熏陶的作用,在知识技能上的提升有所欠缺,这与高职类学生社团类型多为兴趣爱好型和技能型,较少理论学习型和科技学术型社团的实际情况一致。
3)本研究的心理保健功能融合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平台载体功能和愉悦身心功能。可见,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高职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维护高职生的心理健康。
每一个条目作用的大小程度都被分成没有作用、较小作用、较大作用、作用极大四个等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在参加社团后对自己的影响大小,根据学生的选择,我们得出高职学生社团功能大小,排序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到,无论是全体被试还是男女被试,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6个项目在内容上完全一样,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异。由此可知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作用最大的六项是: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F3Q9),参加社团提升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F3Q3),社团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文化生活(F1Q1),参加社团让我变得更有责任心(F3Q12),社团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校园的活力(F1Q14),社团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快乐(F4Q16)。在这几项中,有三项是属于人际体验功能(F3),两项是文化熏陶功能(F1),一项是心理保健功能(F4)。
表4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大小排序
4.1 差异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涉及到的人口组织学变量有学校、性别、年级、职务,在进行差异分析时,研究者根据样本特点对分组变量进行了合并,学校变量分为深圳学校、广东省内其他学校,年级变量由于大三的样本较少,故将大二与大三合并,分为大一和大二及以上,职务变量把社(会)长或副社(会)长与部长或副部长合并,分为社团干部和普通成员。运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不同学校、性别、年级、职务的学生在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及其四个维度上的差异,结果见表5、表6。
4.2 讨论
从差异分析可以看出,高职类社团对不同地区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职位的学生成长的作用均有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1)从学校区域来看,深圳地区学校的学生社团对学生在文化熏陶、职业发展、心理保健方面的作用显著大于广东省其他地区学校,而在人际体验功能上无显著差异。
2)从性别来看,高职学生社团对男同学的职业发展上的作用大于女同学,这与李朝阳(2013)的研究一致,说明社团对男同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更大。
3)从年级来看,高职学生社团对大二及以上的学生在文化熏陶、职业发展、人际体验、心理保健方面的作用均大于大一的学生,这与李朝阳(2013)的研究一致,一般来说,大一的学生在社团中的时间没有高年级学生长,社团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如高年级的学生。
4)从职位来看,高职学生社团对社团干部在文化熏陶、职业发展、人际体验、心理保健方面的作用均大于普通社员,这与李朝阳(2013)的研究一致,由于社团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的复杂性都要大于普通社员,所以社团对社团干部的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普通社员。
表5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人口组织学特征变量上的差异分析(n=1025)
表6 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人口组织学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汇总(n=1025)
(一)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展开调查,初步探索了高职类学生社团功能,主要有文化熏陶、职业发展、人际体验、心理保健的功能。与高校学生社团功能一样,高职类的学生社团同样具备职业发展、人际体验功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另外,高职学生社团对学生文化熏陶上的功能较为显著,对学生理论知识技能上提升的作用有所欠缺。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发现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综合平台,对高职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要继续利用好这一平台来培养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还要注重把社团活动和专业技能的实践相结合,多开展与专业高度相关的社团活动,促进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类学生社团对学生产生最大作用的前六项依次是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课余文化生活、责任感、感受校园活力、带来快乐体验,其中有三项是属于人际体验功能,两项是文化熏陶功能,一项是心理保健功能,可见,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尤其突出,也是学校传递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媒介,还是给学生补充能量的充电站,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不断提升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力。
(三)深圳地区高职类的社团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显著大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高职学校,社团在职业发展上的对男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社团对学生成长产生的作用大小都随着加入社团时间的长短和在社团中角色的重要性有所变化,加入社团时间越久,在社团中的角色越重要,所受到的积极影响也越大,因此对高年级的学生的积极作用大于低年级,对社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大于普通社员。
[1] 刘洪,余艳婷.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几个功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09-110.
[2] 高跃琴.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及其功能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张跃辉,吴广升.试析艺术类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8(6):211-212.
[4] 李萌.高职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影响调查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4):84-86.
[5] 符家庆,乔玉威.和谐校园背景下高职类体育社团功能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八所高职类为例[J].体育科技,2012,33(3):146-148.
[6] 范皓.高职学生社团活动德育功能的实证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117-119.
[7] 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问卷调查及量表编制[J].学术交流,2013(12):199-202.
[8] 高秋萍.高校社团功能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169-171.
[9] 覃茜,袁菁芸.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探析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2):24-26.
[10] 廖蕙兰.社团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43.
[11] 刘纹伽.发挥高职学生社团建设的教育教学功能[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3):109-110.
[12] 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Students' Associ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a Survey on Fou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TAN Qingfang, ZHOU Hao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China)
This study takes students from fou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applie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4 dimensions of the students’ associations func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there are 6 big impacts on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amely, teamwork and cooper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xperiencing campus life and joys. Besides, analysi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enzhen is bigger than that on the students from other areas in Guangdong; the positive vocational impact on male students is bigger than that on female students; the positive impact on senior students is bigger than that on juniors; the positive impact on cadres is bigger than that on ordinary member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unctions of association; influence
G718.5
A
1672-0318(2016)04-0069-07
10.13899/j.cnki.szptxb.2016.04.014
2016-03-01
*项目来源:本文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功能研究与建设实践》,项目主持人:王敏坚)和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名称:《基于雇主需求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软实力测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YK057,项目主持人:段杰鑫)的研究成果
谭清方(1986-),女,重庆巫溪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