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有硕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螺旋CT对硅沉着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评价价值
邹有硕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硅沉着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硅沉着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扫描后,记录硅沉着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对各种征象进行定量评分。结果 患者CT气体潴留得分和肺气肿得分与肺功能结果呈显著的负相关,气体潴留和肺气肿CT评分和小气道阻塞肺功能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网格状阴影与FEF75%、FEF50%以及FEV1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FEV1/FVC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支气管扩张、大阴影、矽结节CT评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之间也没有相关性。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对硅沉着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推广使用。
硅沉着病;螺旋CT;肺功能;计算机
硅沉着病(silicosis)是由于人体肺内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常见种类的尘肺病,硅沉着病的患者肺部出现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病变。硅沉着病是病程进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尘肺类型,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为2万例左右的尘肺新患者出现[1]。硅沉着病主要包括慢性硅沉着病、急性硅沉着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主要与接触粉尘的浓度、接触粉尘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联。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硅沉着病患者多以慢性为主,在疾病发生的早期患者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无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表现多种硅沉着病病的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气促并随着病情发展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早期常明显感觉到胸闷、胸痛(为胀痛、隐痛或刺痛)。临床上对硅沉着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依据职业史和胸部X线片的发生特征性的改变做出临床确诊,患者典型病理学变化主要是患者在肺部病变部位出现矽结节和斑块状阴影,有些患者甚至子肺间质出现典型的纤维化病灶、气道发生阻塞、以及明显的肺气肿等病变[2]。本研究将使用多层螺旋CT双相薄层扫描与Pulmo软件进行结合对硅沉着病患者进行定向评估,旨在分析患者CT征象和肺通气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1.1 资料: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硅沉着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3.21 ±4.87)岁,所有研究组患者诊断均符合国家尘肺诊断标准[3]。
1.2 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64层CT机,受检者作仰卧位,在扫描开始前由护理人员指导受检者练习深呼吸气,再屏气,患者在相应的语音提示下有规律的进行呼气和吸气末双相的2次螺旋CT扫描,从肺尖到肺底进行扫描后,采用软组织算法与估算法重建,最后使用软件进行MPR多平面重组图像。
1.3 图像分析标准:根据我国《尘肺X线诊断》的标准,将每侧肺野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区,将硅沉着病按照病情复杂程度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4]。依据患者吸气、呼气时,出现的薄层CT与其他MPR上硅沉着病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病变大小阴影、肺气肿、气体潴留、网格状阴影、支气管扩张等。
1.4 临床肺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在CT扫描当日或次日采用美国Gould2100型自动肺功能检测机进行检测,主要测量指标有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the first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0),FEV1.0%(FEV1.0/FVC 1 s率)最大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DLCO)。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差别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肺功能评分与CT各征象评分等级之间相关性分析:CT与MPR技术能够对硅沉着病患者病程各期肺部形态学改变有比较清晰的显示,而且使用Pulmo软件能够准确的测量吸气相、呼气相各肺区的CT值,见表1。
表1 肺功能与CT各征象评分等级之间相关性分析
硅沉着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肺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肺的顺应性降低,会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障碍的情况,严重时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硅沉着病患者经常会发现小气道功能受损的情况[5-6],重度患者在吸烟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症状时会常常表现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情况。有些患者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的形态学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肺脏的正常功能已经受到损伤。因此,出现功能和形态学的不匹配的临床表现。反之,有些硅沉着病患者肺部功能的改变明显,然而形态学表现为改变不明显。有研究结果显示,肺的通气功能可对早期硅沉着病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7],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大块纤维化时肺弥散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肺部气体潴留,其与传统的诊断标准中没有明确体现,采用双相扫描技术对硅沉着病患者肺功能进行定量CT评估,与此同时和肺通气功能之间做出相关性分析,探寻肺功能改变和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找出CT征象和定量方法中可作为硅沉着病通气功能的良好预测指标[8]。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测对硅沉着病患者肺功能损害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推广使用。
[1] Al-Rajhi A,Brega EF,Colman NC.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associated with pleuropericarditis, pulmonary embolism and pulmonary hemorrhage as a complication of silicosis[J].Respir Med Case Rep,2015, 16(15): 106-109.
[2] 王积贵,胡善文.螺旋CT在矽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21):4608-4609.
[3] 陈宏平,张启禄,缪玉和,等.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矽肺并发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8):21-22.
[4] 魏军辉.螺旋CT和常规X线平片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5,10(10):180-181.
[5] 李永宝,叶圣利.胸部DR与螺旋CT在矽肺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109-110.
[6] 彭明,石永久,黄毅华,等.多层螺旋CT评价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可行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8):243-247.
[7] 陈悦熙.多层螺旋CT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评价[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1):73-75.
[8] 张辉生,华毛.多层螺旋CT肺容积测定对诊断早期肺气肿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61-163.
R135.2
B
1671-8194(2016)30-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