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基于方法论分析倾向性网络舆情的思考
◎周俊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制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中,国外各类舆情不断冲击我国自身的主流意识,国内发展造成的各类矛盾不断交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停发生,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中,信息来源更为广泛,这些都在影响着我自身的网络文化的建设。面对竞争激烈的网络主战场,认清网络舆情的具体环境,掌握分析舆情的具体方法无疑会使我们在掌握网络文化主阵地上占得先机。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民数已突破7亿人,社会上活跃的人群几乎都是网民,他们都是互联网时代工作的对象。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民众主要依靠网络获取信息,而不是传统媒介。互联网的网民多、影响大、管理弱,是网络文化中新的、重要的、特殊的领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互联网反映民间的非主流意识,负面的东西相对多一些。如果只看传统媒体,就会过于乐观。如果只看网络媒体,就会过于严峻。传统媒体和互联网都在发挥着各自的影响,两者的影响范围既有不同、也有交集。判断网络文化的总形势,应该把两者综合起来看,才不失偏颇。如果将两者分裂开来、孤立起来,就会出现误判。要分析网络上负面信息比较多的原因。一是两种舆论场的关系。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社会上负面东西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主流媒体正面声音比较多的情况下,网络上可能较多地反映出另一面。二是网络的传播特性。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网上负面东西比正面东西更容易传播,更容易吸引眼球。一些网站为了商业利益,一些个人为了博取关注,总是倾向于专注各种负面新闻和批评声音。理性、温和、正面的声音,常常遭到网络的冷落和排斥。三是网民的特征。传统媒体网络发声具有筛选机制,发声的多是官员、主流学者。而互联网上的积极发声者,多是主流媒体的边缘者或冷落者。经常上网和发言的有能量的网民,并不是现实中主流的掌控国家政策的人,非主流的身份使他们更多表达的是非主流的意见。
网络舆情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信息源,其分析方法仍遵循传统信息分析方法,但是网络舆情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本质隐藏于深层网络空间和社会倾向性事件中,有比一般信息资源更强的动态性和时效性,因此,应该针对这些特点探索适合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概述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的集合,方法论在社会历史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的不断积累和创造逐渐形成了方法的体系,对方法的产生、演变及其性质、结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构成了方法论。网络舆情作为一类特殊的信息客体,其分析方法脱胎于传统信息分析方法,但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性。网络舆情分析与图书情报、新闻传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决策等多学科方法交融。网络舆情分析方法体系是随着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实践的开展与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方法集合,且不断随着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扩展和深入衍生出新的方法而处于完善的过程中。
面对倾向性社会思潮的网络舆情常用分析方法的思考
网络舆情内容分析流程。网络舆情内容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一定的计划及工作程序指导下进行,从而保证其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好的分析效果。
确立分析目标和范围,提出假设。首先确定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研究大纲,在大纲中规定本次内容分析的预期目标、分析对象、选样标准等内容,并参照以往经验提出假设。
抽取样本。鉴于网络舆情信息分布的广泛性和海量性,通过对少量文本的内容分析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抽样可以从信息内容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按内容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按时间抽样采取简单随机抽样、连续日期抽样、构造周抽样等方式。
收集数据。根据确定的分析目标和样本,收集所需的网络舆情信息。
选择分析要素。根据分析大纲目标要求,结合内容分析的工作难度和时间,选择合适的分析要素,可以参照上文提到的各种要素进行针对性地选择。
建立分析体系。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或者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类目)体系,确定分类项目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实现分析单元的合理和科学归类。
编码计划。通过人工作业或者计算机辅助手段将分析要素放入建立好的分析体系之中。
量化与统计。对已确定分析类目的分析要素进行量化处理,判断样本分析单位在类目中是否存在和统计出现在类目的频次及分布规律。
分析汇总。由多个分析人员对统计结果进行信度分析,评判内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最终分析结论。
网络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作为一种能挖掘深层网络文本内容信息的分析方法,网络内容分析法在描述舆情信息隐含内容、推论舆情传播意图及情感倾向、预测舆情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评价舆情传播效果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主要如下:
对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隐含内容进行描述。网络舆情中蕴含着大量与社会公共问题、网民及公众情绪态度相关的信息,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获取上述舆情信息及推测舆情分布情况和发展深化趋势。
对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及情感倾向进行推论。不可否认,网络舆情的内容能够反映舆情发布和传播者的态度和情感倾向,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舆情均能真正表达出民众对事务的态度立场和情绪,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数量的有特殊目的或有组织性的恶意舆情传播存在,如网络瑶言、偏激话题、恶意徘谤等。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民众发表的网络言论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其中的意图及情感倾向并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分析和推论出舆情传播者态度倾向和传播目的。
对网络舆情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网络舆情具有动态特性,其不断与舆情相关事件、人员进行交互,随着时间推移向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舆情内容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判断舆情信息特征及与产生者之间的关联,从而获取舆情信息来源和产生缘由。
网络文化要关注民生。面对多种思潮的冲击,网络文化建设除了面对一些腐朽、落后、反动思想侵袭之外,还大量存在着由于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思想观点的交锋,前者一直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后者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利益实现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根源。因此,在这方面,作为新型思想体系架构,网络文化构建要主动有所作为。
网络文化要以集中高压构建治理。现阶段很多网民的心态和思维易发生变形,如果把握不好度,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互联网作为新事物,相关法规不是很健全,依法依规治理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坚守依法治理的底线。每个治理的个例,都要经得起法律的考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矫枉不能过正,治理须恰如其分。网络上有不少谣言,有一些水军,试图扰乱或操纵互联网的民意。治理这些乱象,规制网络秩序,是政府的责任。
维护网络文化主流意识要努力追求正义宣扬正能量。正义是现代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取向。在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发展的时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和表达,将成为一个常规性的现象,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解决利益冲突首先需要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上树立正义的意识,找准正义的尺度。要建设好、利用好政务微博,强化正面宣传,快速提供政务信息,快速了解社情民意,快速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快速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努力做到公平正道。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