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无波,灵光乍现解析电影原声《刺客聂隐娘》

2016-11-22 05:55王昕
东方电影 2016年1期
关键词:聂隐娘侯孝贤刺客

文/王昕

水面无波,灵光乍现解析电影原声《刺客聂隐娘》

文/王昕

资深媒体人

音乐爱好者,积蓄都用来烧唱片

喜爱摇滚乐、爵士乐和蓝调

曾出版音乐方面著述4册,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年关将至,英国电影学院主办的《影音》杂志(SIGHT&SOUND)照例评出了“2015年全球最佳20部影片”,排名第一的是《刺客聂隐娘》。

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的评价,《刺客聂隐娘》得到的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冰火两重天,喜欢的交口称赞,不喜欢的则怒骂不已。但在一个电影票房即将超过70亿美元的国度,总还是需要《刺客聂隐娘》的存在,不管它的票房成绩如何。而那些《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也并非一定要摒弃,但如果是后者,以及它们依附的所谓“IP”主宰了中国的电影市场,那对于中国电影才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关于侯孝贤,不用多说,一个孤独的电影人,却也并不孤独。林强,台湾当地摇滚乐曾经的代表人物,他与侯孝贤的合作,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侯孝贤选用毫无表演经验的林强主演他的《戏梦人生》,随后他们在《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等片中继续合作,林强或是担任演出,或是担任配乐,自此,林强也走上电影配乐的道路,相反在摇滚乐上则逐渐淡出。在海峡的这一边,林强合作最多的导演是贾樟柯,《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的配乐便是出自他手。

“侯导说,他使用现代的工具,拍摄千年前的唐代,并非还原真实,而是再造真实,我的音乐创作也应当尽力做到如此,前面花了时间学习历史的功课,使用当代的音乐工具,然后想象、创作、再造真实。”这段话可以视作林强的创作心得。《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和林强多年之后的再度携手,相比较之前,这样的合作其实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开始。因为此前的电影及其配乐,都和台湾本土文化以及当时林强的音乐风格有着太多的联系,然而现在,他们要共同去创造一个他们心中的唐朝。

如果说侯孝贤用山水、服装、器具、人物等等塑造了一个静态中富含灵动的唐风古韵,那么林强则是用贯通古今的声音将这一唐风古韵着力刻画了出来,两人采取了相同的态度是克制,高度的克制。在今天的情感通常需要拙劣肤浅、歇斯底里表达的银幕和世界中,他们的做法显得格格不入,又因为这样的格格不入,吸引了同样的、需要于喧嚣骚动中寻求宁静致远的人群,这大概就是《刺客聂隐娘》的影音美学在当下的现实价值。林强其实并没有如他所说全盘使用当代的音乐工具,横向上,电子氛围音乐和民族乐器被同时使用,纵向上,中国本土的古琴与中东的乌德琴(OUD)和谐共存。所以就工具而言,林强更多地还是依靠传统的民族乐器来发声,倒是在音乐观念上,他选择了当代视野,去打破一些概念上的界限,古今中外被全部交汇于他的创作之中。除此之外,他也并非全部用自己的一人创作去承接所有的配乐,他人的声音也被采纳于这张原声唱片中,比如片尾那曲获得影迷、乐迷、热烈反响的《ROHAN》,这首歌曲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民间管乐团体MENHA TAN BEGAD和塞内加尔打击乐手DOUDOU N’ DIAYE ROSE合作的音乐专辑《DAKAR》,挑中此曲的,其实是侯孝贤自己:“我的副导演姚弘毅,通常会找一些音乐来试试看,他就找了那一曲。那一曲在整个欧洲红了有五六年了,其实是很红的。是非洲的一个家族的打击乐,一个父亲有四十几个小孩,全部都是他打击乐队的成员,他们和法国另外一个乐团合作,我一听就喜欢上了,而且又很便宜。前面本来有一段音乐我想用另一首,是德国的,真是太贵了,一分钟好几万欧元。这个又便宜又好。”在侯孝贤和林强看来,所谓唐风,放在那时各族杂存的大帝国时代背景下,音乐绝不是局限于汉族,在曲风内敛克制的另一面,他们对于音乐的选择,却持着开放的态度。得益于此,这张原声专辑的色彩,不是中国水墨山水般的黑白色调,而是呈现出五彩斑斓般的灵动。整体音乐情境的静态和音乐风格的动态,使得原声唱片、更使得影片本身,绝非死水一潭,水面看似无波,实则机趣丛生,自成风景。

如果要说遗憾,也是有的。这张原声专辑,只十首作品三十多分钟,时间上着实短了些,不足以令人尽兴。

猜你喜欢
聂隐娘侯孝贤刺客
刺客
“宿主”与“蛔虫”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刺客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
《刺客聂隐娘》凝望大师的侠义